光明时评:“父母持证上岗”戳中教育痛点
作者:李思辉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向该省一名人大代表答复称,浙江一些地方借鉴杭州市上城区“星级家长执照”做法,对“父母持证上岗”进行有效探索。计划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在浙江数字家长学校试行家长学习积分制,待时机成熟时在全省推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然是“老师”,承担着家庭教育的重任,就应该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否则岂不是茶馆里伸手——壶来(胡来)?问题恰恰就在这里,一段时期以来,很多人固执地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专业性认识不足。一些人对父母应尽的学习义务更是知之甚少,有的还有排斥心理。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一些幼小的孩子屡屡遭遇不合格的“老师”。
历年来,因为父母教育方式不当、责任心不强导致的悲剧不绝于耳。至于“丧偶式”育儿、“咆哮式”教作业、“棍棒式”教育等更为普遍的现象,则进一步印证了一个社会现实——时下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缺乏科学的手段技巧、正确的方式方法。浙江“父母持证上岗”探索的积极意义即在于此。家长学习积分制的实质是通过系统、专业地线上知识传授,让广大家长掌握基本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解开萦绕在许多父母心头的教育困惑。在此基础上,对完成规定学时的家长颁发“星级家长执照”以资鼓励。这样的“持证上岗”并不是要加重父母负担,而是意在让家庭教育回归本位,让父母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父母持证上岗”戳中的是教育痛点,契合的是改革方向。《家庭教育法(草案)》明确要求,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特别是在孕期和未成年人进入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幼儿园、中小学校等重要节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可见,“父母持证上岗”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客观需要。其重点不在“持证”的形式,而在培养家长“上岗”的能力——固然不会有谁生硬要求只有“持证”的父母才能当家长。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父母,“上岗”前及“在岗”过程中,的确应该多花些心思认真学习怎么做一个好家长。
有人说:“一个孩子就是一座小庙,撞上什么神就是什么庙,遇上什么父母,接受的就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真心希望“父母持证上岗”制度尽快普及,让更多父母通过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得以相对均衡地接受优质家庭教育,都能遇到好父母、“好老师”,而不是“撞运气”。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