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翠微:疫后教学重塑与实践怎么做?
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的指导下,未来学校研究院联合教育生态变革学院通过游戏化闯关模式,为全国中小学校产出一份教学行动指南——「疫后教学筹备地图」,活动自3月29日启动以来,已近400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积极参与,反响热烈。此次活动,不仅拓展了思维,还捋清了疫后复学教学痛点、面临的问题等。
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如何衔接?作为教育者,应该有着怎样的深层思考?今天,为您分享叶翠微:疫后的教学重塑与实践。
捋一捋
首先要捋一捋的是,这样一场疫情究竟引发了我们哪些深层次思考?有几个点值得我们关注:
人性的态度: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做到不迷信、不忽悠,显示出一种开阔的人生态度?我们的教育该怎样培养出大国君子?我们需要有君子之范的育人态度。
教育的蝶变:2.7亿学生居家学习,教育远离了学校,进入了由学生、家长、老师共同编制的教育场。教育的形态更为丰满和精彩,育人的途径会更为丰富和多元。
技术的认知:如果学校是以学生的成长为目的的路径,必须要关注以下现象:第一个现象:围猎现象。疫灾之后,超大型的教育服务公司会充分利用技术能力和工具手段去吸粉、引流、抢占更大的教育市场的战略;第二个现象:围城现象。疫情期间,超级学霸肯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汲取知识,提升自我。常态学生也有可能会在线上学习中获得乐趣,也会争取更多的在线资源。这样一个“学霸出走、常态学生走进”的形态会成为常态;第三个现象:围墙现象。学校必须要“开门办学”。怎样链接线上资源,寻求更为广阔的国内与国际教育资源?怎样与更多的机构、群体、社区、社会发生有机的联系?
其次要捋一捋的是,线上与线下混合制的教学方式,可能会成为中国未来教学的基本样态。基于这种样态,教学活动、教育活动、学生学习活动怎么组织和设计?
再次要捋一捋的是,学生的改变究竟引发了我们什么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拿捏学生在疫情里所展现的成长精彩面?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这些学习样态,对灾后教学进行重组。
最后要捋一捋的是,家长的态度引发了我们什么思考?一部分家庭里,家长开始让孩子在家里有话语权和主导权。有一部分家长开始愿意花时间和花精力与孩子共同学习、成长。如何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叠加,形成1+1>2的效果?
晒一晒
“晒一晒”就是要看一看老师和同学们复课归来的行囊里究竟有什么?
老师可以“晒一晒”上过的录播课、备课笔记、课后反思等。备课组进行“初晒”,再到教研组进行“精晒”。老师“晒一晒”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自然,不要过于包装。
学生可以“晒一晒”做的作业、阅读书目、读书笔记、所做的考卷、自评、错题集、小结,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晒一晒”作息时间、亲子关系。学生“晒一晒”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要真实,敢于晒在同学面前。
通过“晒一晒”可以看到两个画像:老师职业画像和学生自画像。这样的教学形态可以作为疫后教学重组的基本起点。
议一议
利用头脑风暴,本着大家平等、话题开放的原则,使老师和学生形成新想法、新行为、新思考,能够原生态地在头脑风暴中进行再提炼。要玩转头脑风暴游戏,需要设定游戏规则:
第一,人人发言。不想发言的人坐在“零号座”,从而感到一定压力。
第二,自曝三条以上痛点,进行问题诊断。就教师而言,你认为这次学科教育的痛点在哪?就学生而言,你的学习痛点在哪?困难点在哪?每一点需要有三条以上。
第三,问题归结,把所有老师的问题展现在一个平台上,寻找里面的共性与个性。共性的问题,备课组需要联合攻克。个性的问题,让这个问题最有话语权的人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需要提醒老师的是课上关注学生交集度高的问题,课下关注学生个性化的问题。
问题暴露对老师和学生而言,是需要抹开面子的,可以制定共同宣言,共同面对,改进不足。
改一改
学校和老师要把阶段性目标和终极目标统一起来,重在行动。具体做法提出以下建议:
1.集备(集体备课)前移。移到怎么样充分地引领学生和发展学生上。通过在线的手段进行学情调研,了解学生最近发展情况、学习兴趣和学习最佳效益点等。
2.课堂重塑。混合制的教学能使老师教学的样态更加丰满。疫后的教学,老师应像举重运动员一样,一定要双手支撑,双手托起学生,要有爆发力。
3.网络答疑。设置答疑平台窗口,让学生通过最便捷的方法,敢于暴露自己学习的真实意愿,接受教师的精准指导。教师进行网络答疑,学生点击量越高,教师职业的成功度也越高。
4.数据集成。对于成长中的学生,学业成绩只是一个要素,反映一个学生真实的成长,要用数据说话。把学生各种学习与社会情况进行量化、数据化。让其成为学生的数据财富。
5.开门办学。学校要主动与有责任感、公信力、品牌度的企事业单位、机构加强合作,将有用的信息与资源注入校园,善于与所在社区的企业、机构、研究院、大学发生高强度、高频率的互动。学校推门听课,形成成果共享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