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制定的时间表总是作废,墨菲定律下的困局,你需要这样逃脱

时间管理是一种能力,时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可就是这样的24小时,有人却做出了成绩,有人依旧在混日子。

这个史上最长的假期,可谓是看出一个人是否自律最晃眼的照妖镜,为了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不少家长也是下足了功夫,时间表制定了一张又一张,可是真的实践起来的时候,家长却发现那张时间表就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摆设。

对于孩子来说,一天24小时确实是已经安排的明明白白了,可是对他来说该拖延还是拖延,该磨蹭还是磨蹭,该写的作业还是没写,该上的网课还是需要家长三催四请才勉勉强强给家长个面子去亮个相。

很多家长总是很疑惑,为什么给孩子制定的时间表总是不奏效,明明开始几天执行的还是挺好的,怎么才两天就束之高阁了呢?

为什么给孩子制定的时间表总是无法顺利执行?

我们给孩子制定时间表,无非就是希望孩子能养成一个时间定向,对生活有一个积极的安排,从而使做某件事的效率提到最高。

但是爱德华·墨菲却在一个数理统计中发现了一条这样的统计规律,

假设某意外事件在一次实验(活动)中发生的概率为p(p>0),则在n次实验(活动)中至少有一次发生的概率为P=1-(1-p)^n。由此可见,无论概率p多么小(即小概率事件),当n越来越大时,P越来越接近1。

也就是说,很多事情事情的发生都是不具备预见性的,即使计划再完美,但是只要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可能性有多小,它总是会发生,而且对一件事情,越是害怕它出岔子,到了最后它就一定会出岔子。

事实上,我们总说墨菲定律是心理学效应,其实更准确的来说,墨菲定律是一种数学推理,它并非强调的是人为犯错的概率,而更像是偶然中的必然性,是一种迟早会发生的事故。

墨菲定律主要内容有四方面,而这四方面则跟时间表的无法彻底执行息息相关。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难度太高

一张时间表的制定,我们往往都是根据大人的视角去想的,我们把孩子一天的时间安排的相当完美,看起来似乎没有纰漏,可是我们却忘了执行时间表的主人是孩子而不是大人。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件事没有难度,但是事实上对孩子而言,很多事情的难度比父母以为的都要难,他们面对学业的困难就跟我们对待工作的难度相当。

如果时间太紧凑,规定时间内完不成,就会影响后面的执行情绪,几天积累下来,面对持续执行不理想的情况,孩子自然会感到精神崩溃,干脆放任自己不给自己找不痛快了。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时间太紧凑

家长制定时间表时,总会理所当然的以时间限制作为衡量标准,认为做半小时运动没有难度,做一张数学题目半小时是小事。

但是凡事皆有意外,就像如果把做习题的时间安排在运动后,我们都知道刚做完运动是很难及时将动态的身体收回来的,那么在收回身体状态的这段时间里,势必就占用了下一项做题的时间,这样下一个项目的时间自然就被耽搁而延长了。

当然,除此之外,其他的上厕所,调整坐姿,家里来了客人等小事也都会让一个项目所需的时间延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制定过于死板

我们制定时间表,无非就是希望孩子严格执行好什么时间该做的什么事,可是不管什么事情,越严格,出错的几率越高。

因为我们的可控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孩子,我们可以盯着他,但是不可控因素却有太多,比如孩子的思绪,他的能力,外界的干扰等。

当我们越希望完美的完成一件事时,会发现对完美进行干扰的因素太多,哪怕有一项,都会破坏这样的计划,导致我们最终还是出了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压力太大

当我们制定时间表时,心里肯定是希望孩子能好好配合的,但是当我们过度紧张的期望时,这样的情绪反而会感染到孩子。

当我们越紧盯着孩子希望孩子严格执行时,却可能发现孩子会因为你的紧盯而起了反抗情绪,反而故意作对不去执行,这种因为预防意外发生的做法,却反而促成了意外的发生,最终导致时间表作废。

根据墨菲定律启示: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如果事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既然墨菲定律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面对宝贵的时间,我们该如何根据墨菲定律制定一个有效的时间表呢?

一、避免感情用事,从实际出发,在执行和预期效果中找到平衡

既然我们制定的时间表主人是孩子,那么就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要妄想让一个懒散的孩子因为一张时间表立马变身时间管理大人,因为孩子的不配合就抱怨责骂:给你制定了时间表了怎么还拖拖拉拉,怎么这么蠢,照着做都做不好,真没用。

这样的时间表不仅不会让孩子更上进,反而会引发孩子的反感情绪,认为是时间表束缚了他的自由,让他反而更拖延去破坏时间表从而达到让它消失的目的。

从实际出发,就是根据孩子的特性和具体表现,来制定和调整时间表的具体项目,比如孩子擅长数学不擅长英语,那么可以将原本同等的数学和英语时间进行倾斜,使孩子不至于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疲于奔命,在执行和预期效果中找到平衡。

二、为了切合实际,不要嫌麻烦,再检查一遍。

无论多完美的计划,都会因为现实因素而受到干扰,不管家长还是孩子,不能因为一张时间表就让自己被绝对束缚住,相反,我们需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就像火灾来了,你总不能因为作业还没完成就不先逃命。

孩子的任务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在家长给孩子制定计划时,也不应该一次定性,把每一项任务都安排的密密麻麻,特别紧凑,这样的任务不仅过于苛求,还会容易让孩子喘不过气来,一旦一项事情做不完,对下一项事情也会产生影响。

给时间留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灵活调整,不断根据最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终得到最适合的时间安排,这样的时间表才是最合理且有效的。

三、看淡压力,保持平常心,凡事尽力就好

说到墨菲定律,我们都会发现它的发生都是因为面临压力太大而导致我们心态失常,结果反而促成了悲剧的发生。

既然如此,如果要想墨菲定律不发生,或者说发生的概率降低,那么就要尽量放平心态,在对于时间表的执行上,不求完美,只求完成的程度相当,符合孩子的能力就好,给与孩子信心,也许明天的他还能做的更好。

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但是同时孩子也有权力要求参与并决定这张时间表是否能彻底执行。

一张愿意被执行的时间表,应该包括这2件事

一、他想做的事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很多父母经常抱怨孩子不听话,难教育,但往往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反省自己:作为父母,自己会不会倾听?

既然时间表是家长制定给孩子的,要想孩子自觉和愿意去完成,那么“他想做的事”就应该被听见,而且在时间表上应该是最重要且必须的。

有的家长说,这怎么能由孩子胡闹,他最想做的事就是整天玩游戏,这怎么可能被安排在时间表上?

其实不然,只有孩子的心声得以倾诉,被听到,并被重视,孩子才能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的,那他自然也就更愿意去配合。

既然孩子爱玩游戏,那么让他自己把玩游戏的时间安排上,一小时还是两小时,一天一次还是两次,只要不会影响其他正事的完成,那么当家长允许孩子把“他想做的事”安排在时间表上时,这张时间表就会让孩子有了积极配合的动力。

二、他需要做的事

凡事都有正反两面,在享受权力的同时,也应该有义务,而“他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他享受“他想做的事”的义务。

只有能尝到甜头的苦头,孩子才愿意去吃苦,同样对于他需要做但是又不十分情愿去做的事,给到他需要的甜头,孩子才会愿意去配合。

有些家长又有疑惑了,这不就是用游戏这个外在“奖励”孩子去学习吗?

虽然看起来是这样,但又不完全是,因为这个“甜头”是他自己选的,是他自己强烈要求的,不是我给的,所以与其说“他想做的事”是一种奖励,不如说这是一种他自己内在的激励。

就像如果我今天能看完一本书,我就奖励自己一个鸡腿,那么这样的鸡腿谁说就不是好鸡腿呢,它香它有错吗?

时间管理是一项能力,一个好的时间表,不仅能让孩子更高效学习,规律作息,身体更健康,还关乎到孩子将来的生活面貌,是否自律,提高做事效率。

就算女儿只有3岁,她同样也有自己的时间表,最后就分享下我和女儿共同制定的时间表。

  • 起床穿衣
  • 刷牙洗脸
  • 吃早餐
  • 看动画片(她的最爱,每天都最先把这个安排上)
  • 运动看书/画画/做手工/唱歌(顺序她自己看着安排,中间还包括一顿午餐)
  • 坐凳子上发呆(她自己强烈要求的)
  • 玩积木/玩其他玩具
  • 晚餐
  • 洗脸刷牙
  • 看书

我将女儿每天要做的事做成了差不多这样的卡片,用魔术贴粘在墙上,当做完一项她就可以自己去撕掉,非常方便。

对于如何控制好每个事项的时间,因为女儿目前还是学前年龄,没有课业压力,时间安排主要是为了让生活规律,因此她的时间管理上我并没有标注时间,对于如何进行过渡,我用的也是不同的方式,

  • 看动画片,就用app里自带的时间设置来提醒。
  • 看书/画画/唱歌/做手工这类,就用一件事的完结作为结束,比如一本书或两本书看完,看书这项就完成了,一幅画画完,画画这项就完成了。
  • 玩积木/运动/发呆这类,如果时间允许则做到她自己想结束为止,否则用番茄钟来定时,时间到就结束。
  • 刷牙洗脸穿衣这类,没有时间限制,事情做完就算完结。

时间就是金钱,作为父母,我们深知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但是时间表的制定却不代表就是良好的时间管理,墨菲定律无处不在,只有我们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灵活的时间管理计划,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我是小皮育儿经,育婴师一枚,职场妈妈,带娃码字

——多平台优质原创作者,会点孕产,懂点育儿,更专注教育

——孕育、带娃是当妈一生的事业,关注我,一起更轻松带娃

(0)

相关推荐

  • 《墨菲定律》:分清主次,才能高效做事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从早忙到晚,但是却忙不出来所以然.表面上看起来也很辛苦,但实际上一点用处也没用. 如果做事不能高效,那么表象的"忙碌"一点用处都没用,只不 ...

  • 孩子做事不能催,越催越慢,家长别急,3方面引导到位解决难题

    一天之中最慌乱的就是每天上学的早晨,家里有两个娃的妈妈就更加了,这个娃催完催那个娃,这边折腾完,继续折腾那边,然后一个妈妈两个娃飞快地出门奔驰在上学的路上,等孩子进了学校之后,家长的心才安定了,因此, ...

  • 事情在没有成之前千万别往外说,为何?

    好事一说就没了坏事一说就成了这到底是为何呢?有个规律叫"墨菲定律icon" 墨菲定律是说:事情只要有千分之一可能往坏处发展就不会往好处走. 因此,自古成大事者都会在事成之前严守机密 ...

  • 原创第528篇︱孩子养育过程中的墨菲定律

    文〡晓无涯 图〡二哥画画 对于墨菲定律,身在职场的人多多少少都有感触.与我们关联最多的就是:怕什么来什么 .越急的则越慢! 生产快要断线,急的那颗料刚刚靠港,于是,我们尽一切努力希望能最快清关.心里默 ...

  • 归类中的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的内容简单归纳为四点: 1.任何事情都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2.所有的事情都会比你预想的时间要长: 3.会出错的事情总会出错: 4.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会发生,那么它将更有可能会发生. 比如每次 ...

  • 神奇的墨菲定律

    神奇的墨菲定律,很多人竟然还不知道 水木然 水木然 2019年09月14日 · 财经作家 "墨菲定律"与"帕金森定律""彼德原理"并称为20 ...

  • 墨菲定律:生活中的这6件怪事,你越是“逃避”,它越要发生

    有句话说,越穷越见鬼,意思是一个人穷的时候要花钱的地方更多,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暗示.生活中,这种心理效应非常的令人玄乎,就是有的时候你期盼好的事情发生,但是偏偏就是不发生,但是有的时候你担心遇上了不好的 ...

  • 墨菲定律:如果你喜欢反复确认男人爱不爱你,说明感情快结束了

    "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它最初是由一名美国的工程师爱德华·墨菲提出的. 墨菲有一次与同事开玩笑,这名同事运气总是不太好,于是墨菲无奈地说: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给做坏,那让他去做 ...

  • 坏事总会发生,所以人类终会毁于核战争?怎样正确理解墨菲定律?

    "如果一件坏事有可能会发生,那么无论发生的可能性有多低,也一定会发生",这就是墨菲定律. 有些人认为墨菲定律就是无稽之谈,而有些人则将其奉若神明,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的身边,墨菲定 ...

  • 墨菲定律是什么意思,四条理论有什么用?

    我们讲过各种科学知识,墨菲定律是什么意思?这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最早是由于爱德华墨菲提出来的.墨菲定律有什么科学知识能够证明吗?墨菲定律在现实中能有什么用? 生活中的定律--墨菲定律是什么意思 墨菲定律 ...

  • 墨竹:浅谈,墨菲定律对交易者的影响

    过去的总不会在给一次重来的机会,每一次出手都是不可逆的选择,也许这样想容易让人恐惧,但比起恐惧更可怕的是莽撞~ 墨菲定律,几乎可以运用到所有与人类心理活动的相关事件中.交易是与心理活动高度相关的活动, ...

  • 职场“墨菲定律”:一旦出现这三个现象,事...

    职场"墨菲定律":一旦出现这三个现象,事情很可能完全反转,要保持正确应对. 01 kpi超一倍,收入翻十倍. 同理,"敌人"增加十倍. 效率高,工作勤奋,升职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