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琼:母亲的针线活

母亲织出的“爱心牌”毛衣
一直都是父亲的最爱

母亲的针线活

文/王森琼

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过年,不是因为可以领到压岁钱,而是有母亲亲手做的新布鞋、织的新毛衣,都等不到初一早上,除夕晚上就穿到身上到邻居家去显摆了。现在回想起来,那份喜悦依然挂在眉梢。

母亲是个大忙人,白天她的两只手从来都没有歇息过,只有到了晚上,干完所有的家务活,她才有时间坐在煤油灯下,从书页里拿出夹好的鞋样子,把自己用浆糊打的厚布壳儿,一分不差地剪出一个个鞋帮来。

她还有鞋底的样子,依然是精工细活,有37码的、有38码的,父亲的脚不大,穿40码的鞋就行了。母亲的鞋样子,从小孩的码到42码,一样都不缺。邻居有时还会来母亲这里借鞋样子回去复制一套,多数时候她会收获“谢谢”两个字,可心底里有“师傅”一样的荣耀。鞋样子也成了乡下妇女交流往来的重要内容。

依鞋样纳鞋底,母亲端出外婆陪嫁的小竹篓,从里边挑出针和线,把顶针牢固地套在左手无名指上,母亲告诉我,戴上顶针穿针引线时就不会锥到手。先用细小的锥子把鞋底打一个个小洞,一针一针纳过去,密密麻麻的。感觉针不锋利了,母亲习惯性把针在头皮上划一下,针就无比锋利了。我好担心母亲把头皮划破,而母亲微笑着说:“不会的,划一下,纳起线来更快一点。”

在我们村,母亲纳鞋底是出了名的快,一个晚上的时间,母亲就能纳好一双鞋底。镶嵌得结结实实的麻线,用手摸起来有凹凸感,就像按摩垫一样。一针一线都凝聚着母亲的辛苦,每一个麻点都是母亲爱心垒成的。

鞋底做好了,第二天晚上就可以做鞋面了,鞋面大多是灯芯绒面料。做鞋面这个活计考手艺得很,稍微剪不好弧度,做出来的鞋子穿在脚上,脚背露出或多或少就不好看了。做鞋帮要用小针,俗名叫绣花针,母亲做鞋面可把细了,她做的埋脚线是村里的一绝,外面是看不到线脚线头的,但里里外外硬是缝得巴巴适适。

把做好的鞋面沿着鞋底边沿,一针一线地缝合在鞋底上,这样一双鞋子就初具成型了。母亲还不忘做鞋的附件,在鞋面的边上订一条布带,布带的顶头钉个扣子,这样,一只完美的鞋子就做好了。

经过三四晚上的努力,一双纯手工的布鞋就做好了。母亲会让我试穿一下,但试穿归试穿,要等过年了才能穿,心里就期待新年快到来。

接下来,母亲又重复着相同的动作,怀着相同的期待,给我父亲、爷爷和奶奶每人做一双新布鞋。

母亲除了鞋子做得好,也会织毛衣。逢赶集日子,母亲到镇上买回一些深色和浅色的腈纶线回来,深色的给父亲织毛衣,浅色的给我织毛衣。

初学织毛衣,母亲只会用简单的平针织法,晚上一有空,母亲就坐在床上,嘴角微翘,眼睛牢牢地盯着手上的半成品毛衣,生怕哪里针织错了一根,一针接一针的织,这个动作不知要重复多少遍,毛衣织到什么时候该分身子了,什么时候该打袖子了,什么时候该收针了,她都会拿着一件旧毛衣比量比量……每一针都是母亲的心血。

织毛衣没有做鞋子那么快,织一件毛衣有时候要费时一两个月,或者更长时间,都是母亲忙里偷闲给我们赶出来的新毛衣,每每织出来一件成品毛衣,母亲就会让我或者父亲试一下大小,父亲穿在身上笑得嘴都合不拢,直夸母亲贤惠手艺好,我也满心欢喜,穿在身上心里暖暖的,心想长大后也要像母亲一样学习织毛衣。

有时候家里衣服裤子破了,或者线掉了,母亲就会在她那个装针线的小竹篓里拿出针和线缝补起来,会在破的地方绣一朵花来,根本看不出来缝补的痕迹。

母亲的心灵手巧,在左邻右舍出了名,有什么不好补的,就会来请教她。后来我长大了,审美观也提升了,觉得母亲织的毛衣没有市面上卖的好看了。母亲看出我的心思,也不再给我织毛衣了,但父亲还是一如继往喜欢穿母亲织的毛衣,说穿着暖和,特别是桃形领的毛衣,穿衬衣打领带,特别有样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参加工作也成家了,就向母亲讨教给老公织了一件毛衣,老公看着我织的毛衣,穿到身上说:“暖和是暖和,就是大了一点。”我捂着嘴笑着说:“这是我的处女作,不许不穿。”说归说,初次织毛衣那个松紧度拿捏不好,一针松一针紧的,虽然有母亲指教,但还是没有母亲织出来的好看,而且很费时间。老公只有到了冬天特别冷的时候拿出来穿一下,平时很难上身。我也不勉强,但失去了再织毛衣的兴趣。我给老公织的毛衣,现在还保留在我们的衣柜里,成了一件有“纪念意义”的标识品。

母亲织毛衣的兴趣不仅不减,还增强了。我准备养小孩时,母亲从乡里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负责照顾我。不种庄稼了,时间上就很充足,在我怀孕期间,母亲把她的绝活拿出来,要给小外孙织毛衣。一开始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母亲就买了一大堆既适合男孩又适合女孩的棉线,说小孩子穿这个好不伤皮肤,短的长的织了一条又一条,小棉裤和一件件大小不一的小毛衣,都可以穿到3-4岁。

孩子喜欢穿外婆织的毛衣

由于织得多了,平时还经常跟她的同龄人互相探讨新式织法,母亲买的毛线级别也提高了,不再是以前的腈纶线,而是锦纶线啊、混纺线啊、兔毛和羊毛线等等,织出来的毛衣可以和市面上卖的媲美了。织出来的毛衣图案有菱形的花纹、麻花形的、鱼骨头花纹的,样式有高领的、低领的、圆领的、桃形领的。工艺越来越好,我孩子读小学都还在穿母亲给他织的毛衣。孩子对外婆的爱,都体现在喜欢穿外婆织的毛衣上了。

现在母亲年龄大了,眼力也不如以前好,可她还在继续织,有时候她发现哪里织错了,就会皱着眉头,边拆边自言自语,说真的老了,眼花了。只见她轻轻一拉,一圈一圈的线掉地上了,拆得差不多了,又重新织,很有耐心,用心的一针一针的织起来。

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发现,织出来的毛衣忠实粉丝还是我父亲,母亲织出的“爱心牌”毛衣一直都是父亲的最爱。0

这就是亲情!

(0)

相关推荐

  • 王森水丨一张大床

    在我们家,有一张既普通又珍贵的大床,已经有52岁了,她"战功赫赫",父母三易其屋而不弃.每次躺在爱的大床里,就仿佛躺在爱的海洋里,而思绪如潮,轻轻涌动,涌动--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 ...

  • 亚凌儿时琐忆:老土炕

    [张亚凌,教师,<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数十篇美文被选作中考阅读文或各种考试阅读文,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地方语文精英教材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出版散文集三部,& ...

  • 乡情散文:家乡的土布鞋

    文:洪清河 图:来源网络 人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到寿终正寝究竟要穿多少双鞋,估计谁也没真正计算过,可是,人的一生要问穿多少样式类别的鞋或许计算着并不难.你会说,按做鞋的材料分最简单,一般有布鞋.皮鞋.草鞋 ...

  • 灯光

    视频里告诉我们现在市面上有诸多不合格的LED灯,频闪特别厉害,对小朋友的视力容易造成不良影响,而检查LED台灯是否频闪的一个简单测试方法就是利用手机的拍照功能. "没事的!"老公学 ...

  • 浪子:母亲去找王森救恶少,王森犹豫不决,静秋决定给他想要的

    浪子:母亲去找王森救恶少,王森犹豫不决,静秋决定给他想要的

  • 【山西】杨慧丨散文/父亲的红毛衣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杨慧:1977年8月出生于山西省右玉县,园林专业本科毕业,高级工程师.热爱阅读,坚持写作,偶有散文,小说发表于本县刊物<西口文艺> ...

  • 王森琼​:执着的父亲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连着国风.  执着的父亲 文/王森琼 我父亲今年67岁了,照常理这个年龄应该退休在家安享晚年,可他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孜孜不倦,还说要干到70岁......其实我 ...

  • 王森琼:炉之恋,一家有故事的餐厅

    全文长约 40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6 分钟 炉之恋,一家有故事的餐厅 文/王森琼 那年,他19岁,一个来自北京的大男孩,为追逐音乐梦想来到美丽的丽江: 那年,她18岁,一个来自四川成都的川妹子: ...

  • 王培森:母亲的目光

    [总第065203期] 母亲的目光 作者:王培森   我迈着沉重的脚步, 依依不舍地走出了家门, 很远很远, 一回头时, 看见我那衰老的母亲, 还站在阳台上张望, 我顿时潸然而泪下. 我恨天,恨地, ...

  • 【同题诗朗诵】母亲(现代诗)朗诵:宋丽丽;作者:王森

    点击上方蓝字,记得关注我们! 爱 诗歌 声音 诗朗诵      朗诵者:宋丽丽 个人信息: 宋丽丽,毕业于安徽省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现在为淮北师范大学)音乐系.就职于国家税务总局濉溪县税务局.淮北音乐舞 ...

  • 【西部散文选刊】王惠琼 | 念湖追梦

    第21期(总第148期) 一群黑颈鹤悠闲地憩于水草间,时而仰首闲庭信步,时而低头水中觅食,时而展翅腾空小试.放眼望去,碧水.白鹤.绿地.红土,一层一层堆叠而上,涌入眼帘的都是美. 这是我和一群摄影发烧 ...

  • 王全生 | 母亲

    往期回顾  ·  孝义在外优秀创业人才展示 | 王红丽 ·  孝义在外优秀创业人才展示 | 冯海涛 作者:王全生 [ 一 ] 我的母亲叫李秀珍,1938年10月4日出生于汾阳市北小堡村,现年83岁,兄 ...

  • 新版沪剧《大雷雨》全剧上(洪豆豆 王森)上海沪剧院青年团

    新版沪剧《大雷雨》全剧上(洪豆豆 王森)上海沪剧院青年团

  • 《演员请就位》张哲瀚王森实力不俗各有所长,赵薇组的冠军稳了?

    好快好快,这季<演员请就位>已经播了8期,50位选手经过三轮的比拼,只剩下13位演员还留在这个舞台上.可以说这季比赛已经开始进入尾声,而13强选手离冠军也越来越近了! 相信不少童鞋跟我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