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打破“不可能三角” 网商银行做对了什么 | 十字财经

疫情阴影尚未散去之际,网商银行迎来了自己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收官。

6月30日,网商银行披露信息称:过去5年,网商银行无接触贷款累计服务过的小微经营者就超过2900万,包括网店、路边店、经营性农户。

2015年,网商银行成立之际,马云曾亲自为网商银行制定了五年目标:利润不重要,5年内服务小微企业的数量要达到1000万家。眼下这张成绩单马云应该很高兴——目标超额完成近3倍,网商已经妥妥成为全球服务小微企业最多的银行,没有之一。

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透露,下一个五年,将继续为小微企业减负,并将升级目标加大开放力度,网商银行将新目标设定代号为“1234”:向1000万供应链金融端小微企业,2000个涉农县区开放,与金融机构共同携手向小微群体发放3000亿贷款的免息券,并为4000万女性创业就业提供资金支持。

1

瓦解“不可能三角”


在小微金融领域,无论是监管还是金融机构都曾面临过一个困局,就是小微金融“高渗透、低利率、低风险”的“不可能三角”。这曾经是传统金融几经尝试颠扑不破的铁三角。
一直以来,小微是一群被“高利”贷款挟持的人。自知难以取得银行信任,小微企业们因而也自绝于银行等正规金融体系,民间借贷反而成为其主要依赖的融资途径。
而事实上,小微市场的“高利”,本质是由其成本决定的。从银行们既往的经营经验来看,“小微”天然与高成本、高坏账挂钩——覆盖行业广,经营状况良莠不齐,数据缺失,征信空白,财务记账紊乱,信息不透明,审核成本极高。小微贷款业务中,仅仅人力成本户均就至少2000元,审核周期通常一个月。
网商银行并非第一个将小微视作主战场的银行。
一直以来,地方城商行和农商行(包括农信社)都将小微作为自己的经营特色,但从经营模式来看,依然没有走出抵押品、托关系甚至以存转贷等传统的模式套路。民生银行可能是大中型银行里第一家尝试小微信用贷的。2008年,民生银行就曾推出过“商贷通”,得到市场热情反馈,风头一时无两,引来无数同业竞相追随。但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找到了小微金融的正确打开方式之际,这种繁荣盛况戛然而止。2011年开始,四万亿刺激计划下的过度信贷风险暴露,银行们为小微设计的专属风控模式“互保”制度,引发了风险的连锁效应,大量中小微企业死伤一片,银行亦被连累陷入坏账泥沼,花了好几年功夫才逐步恢复元气。这场小微试水的大溃败让银行们再度却步。
倒闭潮、跑路潮历历在目,血雨腥风犹在眼前。2015年,网商银行甫一开业就以小微金融为目标高举高打,马云放话要在5年内服务小微数量达到1000万家,此言一出,市场一片哗然。
然而,从“2900万商户,守信率98%”的这份成绩单来看,虽然网商银行被戏称“傻子银行”,马云可不是傻子。
早在阿里金融的年代,马云就清晰洞见了小微的生态密码。作为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作为国人就业最重要的承托底盘,小微企业的信用能力只是缺乏评估手段。传统银行沉淀的经营经验不能形成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小微信用评判法则恰恰说明了突破路径在别处。凭借生态建设和科技手段,过去五年时间,这个“不可能三角”已在慢慢消解。在中国1亿小店的盘子里,一半小店已经有了网商银行的额度,渗透度过半。

2

网商的道与术

不以利润考核为先导,这网商银行快速下沉的重要基础。
从历年财报来看,这一点确实是说到做到。即使已经经营到第五个年头,网商银行一年的利润还不到工农中建这些大银行一天的利润。
马云说不以利润为先,可能有自己的情怀。坊间流传很广的故事是1992年,马云创业为钱所困,为了贷款想尽一切办法,甚至拿上家里的所有发票去找银行,死活借不到3万块。这让他耿耿于怀。
走过小微企业的路,深知小微企业的不易,这可能是马云和网商银行的初心。但事实上,在讨论初心之前,更值得被讨论的,是基因。无论是阿里还是蚂蚁,长期的经营过程都在服务小微企业。
信任来源于了解。长期的生态建设下,网商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彼此有着天然的信任基础。网商十分了解,小微企业决策流程较短,经营过程中对敏捷作战的要求非常高,寻找资金往往是为了应急,一款“钱包式”的灵活贷款产品才能真正适配其需求。
“低息短贷”成为其打造差异化的一个策略。事实也证明了,这一产品体验塑造得极为成功。网商贷的贷款过程中,零人工干预,无需理财存款支撑,支持隔日拆解,用几天就交几天利息,提前还款无需缴纳额外。因为借款资金和周期十分灵活,小微商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借贷,实际缴纳的利息金额也不会为企业经营造成负担。
网商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些小微经营主体户均贷款3.6万,80%过去从未获得银行贷款。
当然,看似简单的产品背后,需要一个成熟的生态进行支撑:大数据的长期沉淀和技术基建的完成。
核心系统层面,十年前就开始布局“去IOE”,2017年就完成了完全意义上的“去IOE”,网商银行才能够成为国内第一个架在云上的、零网点的互联网银行。
风控层面,淘宝、支付宝作为国民级应用沉淀了大量数据作为大数据风控的基础。而从更多的风控细节来看,区块链、卫星遥感、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引入更为小微贷款下沉带来了颠覆性的可能。
在普惠金融最难触达的农村,地广人稀,金融网点不足,卫星遥感识别成为最好的评判手段。通过网商银行卫星遥感在手机地图上描点,划定自家的水稻田,卫星就能够通过遥感图像识别作物类型、生长情况,结合气候、行业等情况,从而判定产量和价值,为农户提供合理的授信。
区块链技术为供应链贷款带来了更强的背书手段,路歌借助网商银行的技术将数据上传到区块链,订单、轨迹流、资金流三方信息核对一致后,网商银行就可以进行授信放款。区块链技术引入后,路歌集团供应链贷款可获得率提升约70%。
类似案例不胜枚举。
网商银行得以快速渗透下沉,更重要的是,在这条道路上,网商没有敌人。
传统银行并没有像最初预期的一样成为网商银行的劲敌,相反成为了重要合作伙伴。
2018年网商银行技术成熟后,很快就践行了开放策略,推出“凡星计划”,向传统银行开放数据模型、流量、技术等多层次的服务,共同服务小微金融。
传统银行也有下沉小微的迫切需求,一方面监管对传统银行有两增两控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银行们也在探索零售转型,下沉小微成为无法逃避的课题。
网商银行有技术、流量也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却受限于资本金规模的限制,传统银行不乏低成本资金,却需要靠谱的助贷合作方。双方一拍即合,变成了优势互补、共生共荣的同路人。到2019年,网商银行的合作阵营中,金融机构已达400多家。
而值得欣慰的是,小微企业的守信程度也远超想象。
相较于08、09年金融危机爆发时,美国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攀升了3倍,韩国大涨了6倍;在过去几个月的疫情中,中国小店的逾期表现只出现了短暂起伏。随着复工复产,经济秩序逐步修复,小店们提前还款总额从3月开始强劲反弹,比2月环比提升90%,迅速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整体来看,中国小店的守信率仍高达98%。少数商户因疫情的影响无法准时还款,却依然表现出很好的信用意识,90%逾期商户在逾期30天内主动归还了贷款。
疫情期间的表现证明中国小微企业值得被相信,也证明了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水平。
疫情之下,小微企业的韧性也在进一步展现。来自网商银行的调研数据显示,16.6%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在疫后转型线上化运营,12.8%使用了远程办公。直播、外卖、无接触贷款等数字化手段,让他们对于未来更有底气。调研显示,九成小店对接下来的经营有信心,超过半数的小店有扩大门面、增加预算或是稳步经营的打算。

原创|独家|深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