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7.3| 孔子的四种担忧

【原文】述而7.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竹注】
一、德之不修:德行不去修养。
二、学之不讲:学问不去讲习。
三、闻义不能徙:闻,知晓;徙,靠近。知晓道义不去接近。
四、不善不能改:有过错不去改正。
五、是吾忧也:这些是我所担心的呀。
【筱译】
孔子说:“德行不去修养,所学不去实践,知晓道义不去接近,有过错不去改正,这些是我担心的呀。”
【帆论】
修德、讲学、迁善、改过。这八个字可概括孔子上述讲到的四种担心。世界上的大多数都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之徒。孔子忧心的是天下人,天下事,不指个别,而指普遍的社会现象。
修、讲、徙、改,都是动作,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第一要务。“德之不修”提领“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后三都属于德行修养的一端。德行修养的首要在于学习,学之不讲是大部分人的缺点,讲,讲习实践之意。知识停留在书本上,不是真知,所以学生要“学而时习之”,老师要反思“传不习乎”。学之不讲,在整句中承前启后,学之讲习而后才懂得义与不善的界限在哪里?学之不讲,是全句的中心,是画龙点睛之笔。
闻义能徙与不善能改,是迁善的两个方面。前者从正面言,知道合乎善的马上去做;后者从反面说,知道不符合善的马上改正。闻义不能徙。闻不是听见,而是知晓领会了,与“闻道”之意同。义是正当行为,合乎道义的事情。君子迁善,闻义而徙。不善不能改。怎么知道不善,“改”字点明了,是去做过后,知道做错了,才有改的意义。《易》说:“君子见善则迁之,见过则改之。”该做的必须做,做错的必须改。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全句中心思想为“修身向善”。学习是最大的修身,修身的终极目标是向善,止于至善。《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对应“德之不修”,新民对应“学之不讲”,止于至善对应“闻义不能徙与不善不能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