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大夫讲糖:现场版讲座(一)--老糖为什么更要重视“血压”?
7月15日,是瑞京糖尿病医院组织举办第151期“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训学校”的日子。
(为了让大家能更熟悉我当时讲的内容和思路,并加强记忆,我会对所讲内容进行整理,希望对大家的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强哥”安排我进行头讲,并且有同期直播(是第一次哦)。
内容是有关血压的科普知识。方式不再是“幻灯”,而是“板书”----这是磕碜我的“书法”哦,哈哈
上午10点,如期而至。
题目是:从健康法则到血压管理
说起血压管理,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知道的很多。或许是这样的,但是,您知道并不代表您很重视 (我敢说今天我所讲的,您还真不一定听说过、思考过)。
如何让来听课的这些中老年人重视这个问题呢?(参加学习的,大多是中老年人)
我一直认为,改变观念应该在学习知识之前,否则就没有“自我管理的动力”,或者“动力不足”。所以,提高重视程度,就需要“洗脑”---改变观念、强化意识。
您们来参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想健康,想长寿!
健康是什么?WHO对它的界定包括身体、精神状态和社会交往三个层面的内容。而在常人的视野中,身体问题或许最重要。其实,“精神状态”和“社会交往”对健康的影响,常常在“身体”层面表现出来。回顾那些“猝死”的年轻人,很多人是都有较长一段时间“社会交往”或“精神状态”异常的。比如工作压力、上下级关系、资金运转等社会因素导致的焦虑、压抑等精神疲惫衰竭,而出现头晕、失眠、心悸、多汗,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目前医学又很难定论的身体不适,到医院却又查不出大问题。这种身体上的不适,就是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
猝死(Sudden death,SD)是人类的最严重的疾病。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猝死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在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后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特点是死亡急骤,出人意料,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死得不明不白。
除去外伤、暴力和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健康问题以外,绝大部分健康问题还是可以预防的,包括猝死。
身体从“健康”到“亚健康”,到“疾病”,再到“致残致死”的过程中,有没有规律可言呢?
当然有!
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是“死亡杀手”排位的大佬;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体重-----号称“死亡四重奏”;
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被称作“健康四大基石”;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长寿的影响指数中,遗传占15%、社会占10%、医疗占8%、气候占7%、自我保健占60%。
这其中隐藏的道理就是“健康法则”,是追求健康长寿的规律!
做好“四大基石”,关注“死亡四重奏”,远离“死亡杀手”。
(陈刚大夫亲自制作的---哈哈)
关注“死亡四重奏”,那就是血压、血脂、血糖和体重的问题。
超重或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被称为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分,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乃至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土壤”,这是每个关注健康长寿问题的人都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但是,也有很多不是肥胖的人,照样得了心肌梗、脑血栓,那就要从血压、血脂、血糖等因素上找原因吧。
前天,我们收治了一位63岁而有22年糖龄的赵阿姨。
住院检查结果呢,肝肾功能正常,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都正常,眼底检查正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轻微----这些都是与高血糖更加相关的微血管并发症。但是,赵阿姨2008年就做了“心脏搭桥”,颈部血管也可以听到比较明显的血管杂音-----这些都是大血管病变。
有研究显示,对于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中,血压、血脂的影响要远远超过血糖。
赵阿姨22年的糖龄,与血糖更相关的微血管并发症微乎其微,而大血管病变却很严重,她的治疗策略该如何呢?
这可是针对2型糖尿病最有影响的循证医学证据之一哦,联合UKPDS、ACCORD和VADT研究的公布,共同左右了2010年以后的糖尿病治疗策略至今。
积极的控制血糖,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合并心血管疾病和极高危者,血糖控制不必过于严格,糖化血红蛋白<7.5%即可,尤其是低血糖高风险患者,一次严重低血糖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事件;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糖友,包括戒烟、使用阿司匹林、积极的关注血压与调脂治疗对预防大血管病变更加重要。
(备注:ADVANCE、ACCORD和VADT研究,都是针对老年、长病程2 型糖尿病的研究,旨在探讨严格控制血糖的获益情况,结果显示严格血糖控制的微血管病变获益显著,而心血管事件获益不明显,ACCORD研究还因为死亡率增加而提前结束血糖研究;同时研究证实严重低血糖与心血管事件增加相关。在ADVANCE研究结束后的5.4年进行随访,仍然没有发现当时的严格血糖控制带来心血管的获益。在VADT后期9.8年的随访数据显示,强化降糖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显著降低,但是心血管死亡率和总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始终支持强化降糖有显著心血管获益证据的UKPDS研究,在人群则与前几个研究有别:病程短(新诊断);平均53岁(年龄小);入组A1c平均7.08%(更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仅2%(更低)--------提示:对新发、年轻2型糖尿病的早期严格血糖控制的心血管获益明显,而病程长、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强化降糖的心血管获益不明显,至少10年之内心血管死亡率的获益还没有证据。)
然后,制定了赵阿姨的治疗建议:
1、预防低血糖,血糖控制目标可以适当放宽,糖化血红蛋白7--7.5%,思想上认可,心态就会平和;
2、心血管疾病的用药要坚持,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综合治疗;定期随访心内科;
3、建议出院后神经内科就诊,进行中风风险评估;
4、预防糖尿病足,这也是和大血管病变相关的内容之一。
低血糖高风险评估:
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
发生过无症状低血糖、严重低血糖、夜间低血糖;
又智力、视力障碍以及行走不便的、独居;
血糖监测困难。
如果您是老糖,预防心、脑血管病的重视程度,应该高于对血糖的重视,尤其是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或高危患者。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就要高度重视戒烟、阿司匹林以及血压、血脂的积极管理。当然,并不是说严格控制血糖不重要,只是相对而言不那么重要而已(几年内看不到心血管获益噢)。
您应该梳理一下!
今天只说血压。
--------------------------------------
绕了一大圈子,就是希望老糖们不要只是盯着血糖不放,更要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就不能不重视血压(血脂等因素以后再谈)。
看到有人眼神“飘忽”不定开小差,那肯定是因为自己血压不高呗!
在场的朋友们,谁有高血压?
果不其然,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的人竟然不足1/4,可喜可贺!
------和没有高血压的人如何讲重视血压呢?
好在没有人离开会场,大家至少明白了开讲的第一个中心议题:老糖更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那就先和大家谈谈:
什么是血压?
血压是如何导致血管出问题的?
然后逐一进行:
影响血压的因素与两种状态下血压的监测;
测量血压的方法;
没有高血压的老糖们如何关注血压?
降压方案的优劣,药物选择是一方面,达标才更关键。
相信您读完了,就应该准备买血压表了,因为即使您没有高血压,也会在血压监测中为健康带来获益。
如果不准备买,就再多看几遍。
最后还不准备买,就说明我的能力有限,或者说我们的缘分还没有到,也或许您认为自己还不够“老糖”。
为了不让内容过长,就休息一会儿,下次再讲。
没有高血压的老糖们,最好也要买血压表,这是为什么?------您肯定没有听过,下次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