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一)

     今天跟同事聊起小时候过年的情景,满满的全是回忆。可是,话音一转,为什么现在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呢?
     小时候,总觉得过年应该是一年到头最重要的日子,因为过年就意味着团圆,无论是在外求学、还是打工,都要赶着千里遥万里远的路、带着礼物飞奔回家。中国一直是注重团圆的民族,人们总是希望在团圆日子跟亲人在一起,述说着一年的忙碌和开心,这才是真正过年的气氛。就像《人在囧途》里的灰太狼,乘飞机、火车、大巴车、三轮车甚至步行,无论被折腾得多狼狈,依然希望能快快地赶回家与家人团聚。
     ☞大扫除
     记忆里,从腊月二十三小年,乒乒乓乓、叮叮咚咚准备迎新年了。我妈总会在腊月二十四这天,把被单被罩换成干净的,锅碗瓢盆刷一遍,擦玻璃、擦桌子,然后拿着鸡毛掸子,各个角落都清扫一遍,把家里打扫干净。估计现在很多孩子都没见过鸡毛掸子了吧!我爸会把院子里以及我家街对面的垃圾都扫一起,清理掉。到处都干干净净的!
   ☞ 蒸馒头
     腊月二十五这天,蒸馒头,我和弟弟妹妹就负责端盆倒水、提柴烧火,一忙活就是一整天,馒头、豆沙包、菜包装在篮子、筐子里,满满的,够一家人吃两个星期的,这叫隔年吃,代表年年有余粮;每年必不可少的还有花糕,不仅漂亮,寓意也好;我还记得那时候蒸馒头,全胡同都去四奶奶家借蒸馒头的工具篦子啊、蒸笼啊什么的,还回工具的时候,绝对不能空手,必须带上几个豆沙包、菜包子之类的,以表示感谢。
   
      ☞炸丸子
     腊月二十六这天,我妈开始准备炸丸子、鱼肉、焦叶,我就负责洗菜、洗萝卜,都是一盆一盆的;每年,一贯的传统,我爸负责往锅里放丸子,我妈负责烧火。因为呀,我妈觉得我爸烧火太旺,火候掌握不好;我爸觉得我妈往锅里放丸子太慢。就这样,他们合理分工,各司其职,配合默契。
     一旁的我们姐弟几个,丸子还没出锅,就等呀等......直到热丸子捞出来,我们几个嘻嘻哈哈的,一会儿捏一个、一会儿捏一个......
     ☞赶大集
     到年二十七、二十八,还可以跟着大人赶大集,置办年货,橘子、花生、瓜子、海带、带鱼,过年必备。
     ☞贴门对子,放鞭炮
     大年三十,跟在我爸后面,端浆糊,贴门对子;大人不需要帮忙的时候,我就跟着胡同的哥哥姐姐们放鞭炮,害怕鞭炮的响声,又忍不住凑上去看热闹。
     ☞看春晚,包饺子,领压岁钱
     除夕晚上,每个门口都要放一根“拦门棍”,到底是有什么说道,我现在还弄不明白;记得小时候,除夕晚上都不怎么吃饭,因为白天吃得油腻的东西太多,肚子鼓鼓的,吃撑了啊!然后就是一家人围在一起,一边看电视,一边包饺子。等晚上睡觉的时候,我爸妈再拿出压岁钱,放在我们枕头底下。后来,我都读高中了,我爸还给我压岁钱。我爸说,没出嫁,都是小孩。
     ☞大年初一,去拜年
     大年初一,我和弟弟妹妹穿着新衣服、新鞋子,心里美着呢!就喜欢跟在我妈身后,挨家串门拜年。首先要去爷爷奶奶家,跪在地上诚诚恳恳的说:“爷爷奶妈过年好!”然后,再是“三奶奶过年好,三爷爷过年好,大爷过年好,大娘过年好......”反正见人说过年好就对了。每到一家,主人都会捧一把瓜子呀、花生呀、糖果呀,塞得你的衣兜鼓鼓的,直到你连声说:“装不下了,装不下了!”那时候,有瓜子、花生、糖果吃,都觉得美滋滋的!
     
     ☞串门,走亲戚 
     过年要走亲戚,看望长辈,姥姥姥爷舅舅姑姑,一一看望。记得那时候,我妈都会买鸡蛋、糕点之类的,去姥姥家,舅爷爷家、姨奶奶家。那时交通不方便,我妈骑着自行车,走到姥姥家,吃了晌午饭,说说笑笑,亲戚总是送了又送,直到把你送出村外还挥着手。
    现在走亲戚串门都是开着车,放下礼物,三言两语,又匆匆赶到下一个亲戚家。别说吃饭了,连喝水都来不及似的;也不带小孩儿,像是完成任务似的,一上午,十家、八家亲戚都走完。所以呀,现在总觉得亲戚走得动的少了。现在年轻人懒得走亲戚,因为亲戚总会问:考试考得咋样?有对象了不?这么大了,还不找对象?还不生娃?咋还不要二胎?买房了不?还不把你爸你妈就过去享福?触不及防,问得你目瞪口呆,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而且,大年初一串门拜年的还是年长一些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在家呆着,看电视,玩手机。
    三十年前,见面夸孩子都说:“看,这小孩又长高了,又懂事了!”那时候,过年就是开心啊,开心啊,开心啊!
     三十年前,小孩子眼里的过年应该是穿新衣戴新帽,挑着灯笼满街跑,撒了欢得疯玩,好吃好喝好玩的,压岁钱,和一本寒假作业。
     三十年后,小孩子眼里的过年无非是压岁钱、七大姑八大姨“关心”的学习成绩和堆积如山的作业。
    生活富裕了,条件好了,平时父母总会给孩子增添新衣服,即便是过年给孩子买了新衣服,孩子再也没有我们小时候那种如获至宝的喜悦。还有蒸馒头、炸丸子之类的,到处都可以买到现成的;就连门对子、福字都不用去集市上买,因为小区里总有送门对子的啊!全家人热火朝天的忙活劲消失了,过年的忙活味儿就这么溜走了。
      三十年前,中年人眼里的过年应该是放下手头的工作,陪陪爸妈,亲戚走动和三五好友坐在一起聊聊一年的收获。三十年后,中年人眼中的过年是七天休假怎么安排,第一天小学同学聚会,第二天初中同学聚会,第三天高中同学聚会,第四天战友聚会......七天假期都不够安排的吧!现在每天都要面对繁琐的生活和工作压力,等过年的时候,小年轻都把春节七天假期,当做是休息的好时间,充充电放松放松,哪还肯花时间和精力过节呢!或者干脆一个聚会也不参加了,直接旅游,连大年初一都不在家待的那种远走高飞。所以年味儿就这么跟着走远了!
     过年,还是过年,只是我们淡化了过年,我们给孩子留下“过年”的印象是什么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