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话别人说杀头,淳于髡说就被奉为上卿。从进谏看语言艺术
淳于髡(Chún yú kūn)是战国时期,齐国齐威王的属下。我们今天熟悉的齐国人物和典故,多出自于齐威王时期。和他同朝为官的名臣有田忌、孙膑、邹忌等。
淳于髡原本是奴隶出身,能和田忌、孙膑等世之豪杰并列,这和他善于劝谏君王有关。同样的话别人说要杀头,他说君王不仅能认真听取,还将他奉为上卿。他把语言的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从他进谏方式来看看他的语言艺术。
淳于髡此人出身于奴隶,还是个上门女婿,身材矮小约1.5-1.6米之间。但才思敏捷,能言善辩。
一、让君王浪子回头,使得齐国大治
齐威王继位初期,再也不用像做储君时候的小心翼翼。开始纵情声色,三年时间没有处理过任何政务,大臣们谁劝谏杀谁。
这时候淳于髡出面了,他知道齐威王喜欢猜谜语,他出了一个谜语让齐威王猜。
'国中有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也是聪明人,听懂了他的意思。答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就是成语一鸣惊人的出处。
成语一鸣惊人,就出自淳于髡此次谏言
从此以后齐威王改过自新,励精图治。齐国逐渐强大起来,并在后期歼灭了由庞涓带领的魏国军团,消灭了战国时期不可一世的魏武卒。
淳于髡此次进谏充分发挥了他的才智,语言诙谐幽默,拿捏进谏对象的心理,投其所好,以谜语的方式引起对方重视,而不是单纯的说教。设立语境,并让君王进入自己的语境。对于君王的错误,不说破,给君王留下了足够的颜面。保全了自身的同时也让君王有所改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二、为国解围,功在社稷
齐威王上位八年后,楚国大举进攻,齐国无法抵挡。因淳于髡口才一流,齐国准备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说服赵国派出援兵。齐王'慷慨'的给了淳于髡黄铜一百斤,马车10辆,让他送给赵国以便赵国出兵。
淳于髡一看这么少的礼物,这是士大夫之间往来的标准。如果送给一国之君,实在是少的可怜。必须找齐王索求更多的财物,才可能完成此次的任务。
淳于髡又一次发挥了他的语言天分,他仰天大笑,帽子的带子都被笑断了。
齐王问他'是不是礼物少了?'
淳于髡回答道'一点也不少。'
齐王又问:'那你为啥笑?'
淳于髡说:'我想起今天上朝的时候,路上看到的一件怪事。今天我看到一个农夫,祭祀品只摆了一个猪蹄,一个小酒盅,在向天祈祷:今年让我的庄稼,装满我大大小小各种器具,让所有仓库里的粮食都满的往外流。这么少的祭品就想换取那么多的东西,大王您说好笑不好笑。'
齐王明白了淳于髡的意思,他这是在嘲讽自己给出的礼物太少。于是额外给了他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淳于髡带着这些东西,从赵国搬来了精兵十万,战车千乘。楚国见援兵已至,遂连夜退兵。
在这次进言中,淳于髡对君王不愿付出就想要回报的事先不予以否定。而是用大笑吸引君王注意力,待君王注意力被吸引后。以举例子,讲故事的方式向君王进言。在保留了自己的意见、顾全君王颜面的同时将问题抛了出来。
他的这种方式为后世历代臣子们所推崇,学习。不过像他这样随机应变能编出故事来的很少,大部分后人都是拿类似的历史事件劝谏君王,效果也远远没有淳于髡这种方式好。
三、处变不惊,灵活应对
有一次淳于髡奉命出使楚国,向楚国献出齐国特产的'鹄'。半路上'鹄'飞走了,这种丢失了两国间礼物的事是非常严重的。轻则撤职流放,重则杀头。使团搞得人心惶惶,淳于髡略微一思考。造诈成辞编了一套说法。
这就是'鹄',一种凶猛的掠食类飞禽,可驯化。
见到楚王后淳于髡直接对楚王说:“献给您的礼物半路飞走了,我原本要自杀谢罪,后来想如果我就这么死了,天下人肯定说楚王您是一个对待禽兽比对待人好的君王。所以我不敢自杀,现在前来让楚王处罚我。”
楚王只好说道,没想到齐国的人才都这样诚实,为了你的诚实,我将厚厚的赏赐于你。
这么严重的事,换作别人肯定要被杀头,可是淳于髡却运用语言艺术,不仅免死,还能受到奖励,顺利完成使命归国。
淳于髡在此次对话中,先把楚王放在道德的制高点,然后阐明不良后果可能带来的其他影响。隐隐的提及如果放过我,天下人会认为楚王是一个尊重人才的好君王。这样把楚王带入自己设计的语境,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后果让楚王挑选,楚王只能选择给自己带来好处的那种结果。
原本必死的局面,淳于髡不仅免死,还得到赏赐。不得不说他语言的艺术非常高明。
淳于髡一生,巧用典故,设计语境,语言诙谐幽默而又目的明确。在他语言的诱导下,往往主君只有唯一的选择。世人皆追求最终的目标,殊不知实现目标的方法比目标本身更重要。我们从淳于髡几次进谏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也可以用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
1、创造轻松的沟通环境,让沟通对象处于精神放松的状态;
2、尊重沟通对象的意见,不要直接拒绝或直接反驳,从侧面引导沟通对象认识自己的问题。
3、需要对方做出选择的时候,可以诱导对方选择自己需要的答案;
4、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让对方认可你的诚意;
5、引导沟通对象,步步为营,吸引他的兴趣和好奇心;
6、要懂得恭维别人,不要让别人产生反感;
7、要诚恳,开门见山。不要带有欺骗性质的沟通。
后记:历史上有很多谏臣,他们中有些为了让君王纳谏甚至以死相逼,虽忠心可嘉,但我认为实在是不智。谏臣的目标是为了让君王改进,只有达到了目标的谏臣才是好谏臣。
后世的很多谏臣已经丢弃了这一基本原则。他们的目标是在史书上留下忠心的记录,殊不知谏臣留下忠心的记录反而衬托出主君的昏庸,这是一种自私且无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