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话别人说杀头,淳于髡说就被奉为上卿。从进谏看语言艺术

淳于髡(Chún yú kūn)是战国时期,齐国齐威王的属下。我们今天熟悉的齐国人物和典故,多出自于齐威王时期。和他同朝为官的名臣有田忌、孙膑、邹忌等。

淳于髡原本是奴隶出身,能和田忌、孙膑等世之豪杰并列,这和他善于劝谏君王有关。同样的话别人说要杀头,他说君王不仅能认真听取,还将他奉为上卿。他把语言的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从他进谏方式来看看他的语言艺术。

淳于髡此人出身于奴隶,还是个上门女婿,身材矮小约1.5-1.6米之间。但才思敏捷,能言善辩。

一、让君王浪子回头,使得齐国大治

齐威王继位初期,再也不用像做储君时候的小心翼翼。开始纵情声色,三年时间没有处理过任何政务,大臣们谁劝谏杀谁。

这时候淳于髡出面了,他知道齐威王喜欢猜谜语,他出了一个谜语让齐威王猜。

'国中有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也是聪明人,听懂了他的意思。答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就是成语一鸣惊人的出处。

成语一鸣惊人,就出自淳于髡此次谏言

从此以后齐威王改过自新,励精图治。齐国逐渐强大起来,并在后期歼灭了由庞涓带领的魏国军团,消灭了战国时期不可一世的魏武卒。

淳于髡此次进谏充分发挥了他的才智,语言诙谐幽默,拿捏进谏对象的心理,投其所好,以谜语的方式引起对方重视,而不是单纯的说教。设立语境,并让君王进入自己的语境。对于君王的错误,不说破,给君王留下了足够的颜面。保全了自身的同时也让君王有所改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二、为国解围,功在社稷

齐威王上位八年后,楚国大举进攻,齐国无法抵挡。因淳于髡口才一流,齐国准备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说服赵国派出援兵。齐王'慷慨'的给了淳于髡黄铜一百斤,马车10辆,让他送给赵国以便赵国出兵。

淳于髡一看这么少的礼物,这是士大夫之间往来的标准。如果送给一国之君,实在是少的可怜。必须找齐王索求更多的财物,才可能完成此次的任务。

淳于髡又一次发挥了他的语言天分,他仰天大笑,帽子的带子都被笑断了。

齐王问他'是不是礼物少了?'

淳于髡回答道'一点也不少。'

齐王又问:'那你为啥笑?'

淳于髡说:'我想起今天上朝的时候,路上看到的一件怪事。今天我看到一个农夫,祭祀品只摆了一个猪蹄,一个小酒盅,在向天祈祷:今年让我的庄稼,装满我大大小小各种器具,让所有仓库里的粮食都满的往外流。这么少的祭品就想换取那么多的东西,大王您说好笑不好笑。'

齐王明白了淳于髡的意思,他这是在嘲讽自己给出的礼物太少。于是额外给了他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淳于髡带着这些东西,从赵国搬来了精兵十万,战车千乘。楚国见援兵已至,遂连夜退兵。

在这次进言中,淳于髡对君王不愿付出就想要回报的事先不予以否定。而是用大笑吸引君王注意力,待君王注意力被吸引后。以举例子,讲故事的方式向君王进言。在保留了自己的意见、顾全君王颜面的同时将问题抛了出来。

他的这种方式为后世历代臣子们所推崇,学习。不过像他这样随机应变能编出故事来的很少,大部分后人都是拿类似的历史事件劝谏君王,效果也远远没有淳于髡这种方式好。

三、处变不惊,灵活应对

有一次淳于髡奉命出使楚国,向楚国献出齐国特产的'鹄'。半路上'鹄'飞走了,这种丢失了两国间礼物的事是非常严重的。轻则撤职流放,重则杀头。使团搞得人心惶惶,淳于髡略微一思考。造诈成辞编了一套说法。

这就是'鹄',一种凶猛的掠食类飞禽,可驯化。

见到楚王后淳于髡直接对楚王说:“献给您的礼物半路飞走了,我原本要自杀谢罪,后来想如果我就这么死了,天下人肯定说楚王您是一个对待禽兽比对待人好的君王。所以我不敢自杀,现在前来让楚王处罚我。”

楚王只好说道,没想到齐国的人才都这样诚实,为了你的诚实,我将厚厚的赏赐于你。

这么严重的事,换作别人肯定要被杀头,可是淳于髡却运用语言艺术,不仅免死,还能受到奖励,顺利完成使命归国。

淳于髡在此次对话中,先把楚王放在道德的制高点,然后阐明不良后果可能带来的其他影响。隐隐的提及如果放过我,天下人会认为楚王是一个尊重人才的好君王。这样把楚王带入自己设计的语境,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后果让楚王挑选,楚王只能选择给自己带来好处的那种结果。

原本必死的局面,淳于髡不仅免死,还得到赏赐。不得不说他语言的艺术非常高明。

淳于髡一生,巧用典故,设计语境,语言诙谐幽默而又目的明确。在他语言的诱导下,往往主君只有唯一的选择。世人皆追求最终的目标,殊不知实现目标的方法比目标本身更重要。我们从淳于髡几次进谏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也可以用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

1、创造轻松的沟通环境,让沟通对象处于精神放松的状态;

2、尊重沟通对象的意见,不要直接拒绝或直接反驳,从侧面引导沟通对象认识自己的问题。

3、需要对方做出选择的时候,可以诱导对方选择自己需要的答案;

4、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让对方认可你的诚意;

5、引导沟通对象,步步为营,吸引他的兴趣和好奇心;

6、要懂得恭维别人,不要让别人产生反感;

7、要诚恳,开门见山。不要带有欺骗性质的沟通。

后记:历史上有很多谏臣,他们中有些为了让君王纳谏甚至以死相逼,虽忠心可嘉,但我认为实在是不智。谏臣的目标是为了让君王改进,只有达到了目标的谏臣才是好谏臣。

后世的很多谏臣已经丢弃了这一基本原则。他们的目标是在史书上留下忠心的记录,殊不知谏臣留下忠心的记录反而衬托出主君的昏庸,这是一种自私且无能的表现。

(0)

相关推荐

  • 地位低微的淳于髡等人为何被司马迁列入《滑稽列传》而名垂千古?

    作者:许云辉 "楚王有令,有请齐使上殿,进献中原特产珍禽黄鹄!" 身高不满七尺(约今150厘米)且其貌不扬的齐国使者手托鸟笼,疾步跪倒楚王面前,掀开鸟笼布后,笼子里空空如也.楚王强 ...

  • 善于给人台阶下

    转:单眼老表博客 <中庸>"中"的智慧,在说话的方式上,还要求我们应善于给人台阶下.     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之中,总会遇到给人提意见的情况.     这时,我们就需 ...

  • 【齐国成语】一鸣惊人

    [释义]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 ...

  •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淳于髡巧劝齐威王戒酒

    公元前349年,楚军进攻齐国,齐威王派淳于髡带着"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向赵国求援,赵国派兵十万.车千乘进行救援,楚国听说后,连夜撤兵. 齐威王十分高兴,摆酒设宴为淳于髡庆 ...

  • 春秋战国时期“隐语”大师淳于髡

    在"隐语"盛行的春秋战国时期,诞生出隐语名家. 齐国的政治家.思想家淳于髡(约公元前386-前310年),是一位"隐语"大师.他学识渊博,能言善辩,尤其喜欢运用 ...

  • 淳于髡[kūn]

    淳于髡[kūn](约前386年-前310年),齐国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人,战国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齐之赘婿,齐威王拜其为政卿大夫. 淳于髡身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度出使诸侯,未尝屈辱. 其中, ...

  • “救老婆难题”的出处,孟子与淳于髡之间的思辨

    昨天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救老婆难题"的出处--原来是源自战国时期孟子与淳于髡的对话. 事情是这样的,孟子出名后,来到齐国,于是齐国著名的外交官淳于髡跑去跟他辩论去了 ...

  • 淳于髡荐贤

    齐宣王求贤时,号召天下人推荐有才干.品德好的人.有个叫淳于髡(kun)的人在一天内就向齐宣王推荐了7名贤士.齐宣王当然很高兴.可是,他对顷刻间出现的这么多贤士感到有点怀疑. 于是齐宣王把淳于髡叫到跟前 ...

  • 战国系列57:魏惠王三见淳于髡 张仪辞秦仕魏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在上一期我们讲到,陈轸用一个"画蛇添足"的故事,成功地说服了楚将昭阳放弃进攻齐国的想法. 这一年,魏惠王已经七十七岁了,在折腾了将近半个世纪之后,魏惠王终于认识到 ...

  • ​听别人说on my back可不是让你到他背上,其实可能想让你别唠叨啦!

    听别人说on one's back"可不是"在某人背上" 我们都知道"back" 是身体部位"背,背部, 背后-" 但是be on ...

  • 《一年顶十年》:一年拥别人十年的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一年顶十年》:一年拥别人十年的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