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精英系列(之十八) 賴風背井離鄉卻心系奧杳 【華人頭條
奧杳賴屋有個叫賴球華的老人,有兩個兒子,大的叫天俊,小的叫天恒,兩兄弟都是才藝雙全。天俊自幼對琴棋書畫有特別愛好,且長進 非常快,他的速寫可以隨時將一個陌生人快速寫在紙上,讓人一目了然。他對各種樂器有特別愛好,且無論是熟悉的不熟悉的各種樂器到他手中,立即就有悠然的歌曲彈奏出來,這與他日後曾當多次老師工作有莫大幫助。天恒在哥哥的影響下,亦是人無師自通的文藝工作者;他能夠導演不同的劇種,並演得維妙維肖;在奧杳曾經有個漢劇團,天恒即是師傅、也是演員。在他的貢獻下奧杳漢劇團曾經是前後村內的亮麗名片。
天俊曾在老家的吳屋小學任教,16歲時,外祖父見他聰明好學,於是將他帶到緬甸為在當地的華人工會學校任教;白天教孩子,晚上教成人。由於他有特殊有教學才能,就在他擔任華人老師之時,加入了當地地下黨組織,並改名為賴風。抗日戰爭爆發後,在緬甸雲南交界參加抗戰遊擊隊擔任戰士和宣傳幹部,從此走上革命道路。賴天俊隨後跟西南聯合大學去了上海,繼續從事教書和地下黨組織工作。由於其多才多藝,解放後由上海文聯主席夏衍推薦賴擔任首屆上海文聯秘書長;50年代初以歸僑身份被調入中國僑聯下屬單位中國新聞社工作;期間曾並被派往越南創辦華僑報刊雜誌。1957年受組織選派化名林子明赴香港籌建香港中國通訊社(即中國新聞社香港分社),為首任總編輯。他的在香港出生的兒子叫林益民,就是源自他爸爸的這段工作史,選擇林姓。1964年,賴風舉家遷回北京在中國新聞社總部任攝影部主任。
文革期間賴受到迫害,於1969被送到江西進賢縣五七幹校;1972五七千校解散後,賴被調任湖南邵陽任地區文化局副局長,1979後調回中新社工作,目前在香港定居。據賴風女兒回憶,爸爸媽媽去幹校時,所有孩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集體送到當地叫梅莊的地方上學。年僅7歲的她住在設有上下鋪的宿舍;自己做飯、洗衣,也不知道衣服是否已經冼乾淨,當時的生活、學習條件相當艱苦。後來,梅莊發現了血吸蟲,考慮到孩子容易被感染,被上級集體撤離。而在幹校的爸爸由於身體欠佳,被“照顧”去放牛。在鄉下,一邊放牛,一邊種田,倒是不錯的工作。在江西期間,孩子們學會了種菜、煮飯等各種工作,這些經驗直到現在仍派上用場。
賴風自16歲離家後,就沒有回過生他、養他的奧杳,並不是他對奧杳沒有感情,更加不是忘記了他的童年,他和其他人同樣有熾熱的家鄉情緣,經常在夢中回到家鄉奧杳;離家是因為和許多革命工作者一樣“為了工作、忘記家事”。賴風先生當年曾經大手筆向家鄉小學捐贈過革命書籍,他寫給家鄉親友的信件至今保留在他的侄孫櫃中。他的侄兒阿定曾經帶他的兒子永波到香港探望他老人家,賴風為了不讓孩子忘記家鄉,竟然要他的女兒專程由美國飛回香港見面;足見老人家的內心世界裏家鄉、家鄉親人的位置。
賴風先生不僅自己工作出眾,他的後輩亦都是人傑;其兒子林益民北京大學畢業,到美國獲得耶魯大學博士後、目前在香港科技大學任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賴永波是賴天恒的孫兒,賴風先生的侄孫,獲得管理學博士學位後,目前在福建江夏學院任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兼管行政和高校教學工作,亦是個大忙人。賴益民、賴永波,身上均流著賴球華老人的血,在競爭高度熾熱化的今天,雙雙獲得博士學位,雙雙在高等院校擔任教授、行政管理人員和學院副院長等要職,都是值得祝賀、點贊的事。相信他們也一定可以為家鄉的科技進步、社會文明作出與眾不同的貢獻。
黃海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