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0年追踪5个北京中产孩子,他们的反差人生,说明一个残酷真相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从他们呱呱坠地那刻起,一言一行紧紧牵动父母的心。但孩子的教育却一直是父母们的难题,影响亲子关系发展,考验着每对父母和孩子。
最近热度颇高的央视纪录片《零零后》深受观众的喜爱,虽然只有五集,却记录着几个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整整十年的成长历程。
据纪录片导演介绍,《零零后》没有任何华丽的艺术构造,只是一个十年的影像记录,里面的每一个细节都来自真实的生活,每一句话都出自孩子之口,平常的如同大家生活中的每一天。
也许正因如此,才给家长们一种仿佛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感觉,也因此更引发大家的思考和共鸣。他们的反差人生,说明了一个残酷的真相,令人感慨。
淘气、调皮是孩子的天性,而第一个小主人公于锡坤就是这样,扔玩具、扔小伙伴的鞋子、挂面放到盆里点燃......“无恶不作”。
在我们印象中,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肯定是乐观开朗的,但当我们看到十几岁的锡坤后,发现这与我们的想象截然相反。
他满脸的颓废,眼神中透露着茫然,完全没有十几岁少年身上应具备的朝气,哪怕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毫不用心。
其实这与锡坤有个完美妈妈分不开,儿子想当科学家,妈妈就费劲心思帮助儿子“圆梦”,担心科学家的世界枯燥乏味,会导致儿子孤僻,缺乏沟通,她就替儿子报名夏令营。
儿子喜欢魔术,她就买各种道具,为了给儿子更全面的照顾和更好的就学条件,不惜辞职,与丈夫两地分居。
十年里,她把自己可以想到的,儿子现在、将来所能面临的一切困难,全部安排妥当,却不知儿子的成长与她的意愿“背道而驰”。
儿子不仅没有变得优秀,反而更像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宝宝,甚至想回到妈妈的肚子里去。
这位叫萌萌的小女孩,对父母的依赖感极强,常常在幼儿园里哭闹着找爸爸妈妈。
原本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可随着年龄增长,这位小棉袄却与父母划清了界限,更愿意独自待在房间里,戴上耳机,享受一个人的世界。
而父母将这一切归结于女儿青春期作祟,却不曾了解其内心想法。为了增加萌萌与二胎妹妹的互动,妈妈买了昂贵耳机作为交换条件,殊不知这无形中疏远了他们的关系。
因此,在父母怀念孩子小时候乖巧可爱而落泪的时候,萌萌则面无表情地说:可能是因为我长得太快了吧。
是的,孩子长大了,会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作为父母要学会放手,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给予恰当关爱,而不是把所有问题都冠以青春期叛逆。
当被问到为什么你老是一个人玩啊?三岁的一一回答道:因为我喜欢这样玩儿,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玩耍,这便是别人眼中的问题小孩,可在一一父母眼里孩子蛮正常的。
因为他们就是这样的安静性格,也喜欢独处,他们并不会因为女儿这样的状态和别人的质疑而感到焦虑。
十年后,13岁的一一虽然没有变得外向,但总能用合适的方式去社交,并且有了自己的好朋友。
不管是内向还是外向,各有利弊,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一棒打死,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才是对他们最好的保护。
父母与子女间的感情,本身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而沟通就是这场修行中的关键,直接影响着亲子关系。
父母爱孩子,就要学会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给予不一样的爱。当他们长大了,纵使我们百般不舍,也要学会放手,尊重他们的个性,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想要成为优秀的父母,就要与孩子间保持有效沟通。学无止境,如果父母不能正确掌握与孩子的沟通尺度,不妨接受一定的专业训练。
《父母效能训练》的主旨是教给父母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并且告诉父母在不同的场景下,要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并对这些理论和方法做出具体分析,从而减少亲子间出现问题的可能。
40多年前,美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托马斯.戈登创办了这门课程,被国内外诸多名人赞叹不已。
比尔盖茨的父亲曾说:接受父母效能训练时,学习到“永远不要贬低你的孩子,你与孩子的关系便有了良好的开端”。
凯叔在推荐父母学习“第三法”时说:P.E.T不仅是亲子沟通的学问,更是引领我们看见孩子、发现自我的一门艺术。
P.E.T训练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它能帮父母正确划分父母与孩子各自需要做的事,这样明确归属后,谁出现问题,谁就拥有解决问题的权利。
书中针对不同的情况,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另外对与孩子沟通过程中需刻意避免的口头回应方式,也给出了细致的解答。
如果我们不明白孩子的心理需求,不知道孩子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就不可能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更别说孩子的教育了。
有效沟通是父母和孩子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桥梁,是决定亲子关系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