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瓜栽培管理技术

(1)种植方法

佛手瓜性喜高温高湿高肥水,不耐高温和严寒,是短日照作物 。佛手瓜最喜欢在温暖的地方生长,在温度比较高的环境里面也是可以生长的,正常情况下,温度在21度以上才会生长。但是在果实发育的时候,温度就要稍微的低一些,但是也不可以太低,地温不超过6度的情况下,佛手瓜的根系就会容易枯死。所以在种植的时候,土壤最好可以使用有很好的保水能力,肥沃度差不多的。佛手瓜在生长的时候,是比较耐肥的,还有很强的抗病害能力。

(2)种植及田间管理

1.植穴的准备。移栽前要预先把定植穴准备好,深翻土后,挖深约1米,面宽1.5~2米2的植穴,每穴施入有机质肥料25千克,草木灰约5千克。肥料要和土壤充分拌和,灌水后次日定植,定植时再加少量氮素化肥于株窝附近,使幼苗长根后及时得到养分。

2.定植。大面积露地栽培时,定植时间不能过早,应在终霜后进行。如果利用屋前后庭院栽种则可以早些,但是定植后要设一个高50~ 100厘米的塑料膜小拱棚,用以防寒风,保温保湿。即使是断霜后才定植,如植后马.上加设塑料膜小拱棚,也有利于佛手瓜幼苗的生长。种植密度一般为每 公顷植375株,肥力较差的土地不要少于450株。庭院栽植要栽2株以上,以利于互相授粉。

3.肥水管理。定植后要浇透定根水,但是定植后1个月内不宜灌大水,只浇小水,防止烂瓜、烂根,保成活率,故能保持植穴湿润即可。佛手瓜在幼苗期生长较慢,到7月以后生长加快,对水分的需要增加,必须勤浇水,最好在根际覆盖10—20厘米稻草或麦秸,可减少灌水次数。入秋后植株生长明显加快,但仍以营养生长为主。进入开花结果期,特别是开花授粉后10天左右果实生长速度快,需水量大,更应增加浇水次数。结果期如遇晴天,要3~5天浇1次大水,但不能积水。

佛手瓜的追肥宜早不宜迟,第一次追肥应于6月上旬进行,每株施复合肥  1千克,离瓜苗30~ 40厘米处开环状浅沟后,把肥料均匀撒下,再用土覆盖。第二次于7月上旬进行,每株施以腐熟的人粪尿10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和草木灰等,或用发酵后的麻酱水(1:5)约5千克,施于距瓜苗60 ~70厘米处的环状沟内,待肥料渗下后以原土覆盖。第三次于8月中旬进行,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确定施肥量,这次施肥要离瓜秧更远些,每次追肥要注意氮磷钾肥料的配合,而且每次追肥都要结合浇水,结小瓜后更要经常灌溉,保持田间土壤的湿度。

4.搭棚整蔓。佛手瓜宜搭棚上架。苗高0.5~1米时进行,棚架要牢固,以免被风吹倒。初期需要人工辅助绑蔓上架,并使其均匀分布于棚架.上。佛手瓜也可爬地种植,但是不便于采收,不好管理,产量低。佛手瓜的子蔓和孙蔓结瓜较早,栽植活棵后,即把主蔓摘尖,约留30厘米长。待子蔓长至150厘米左右,摘子蔓尖。长出孙蔓后,则任其无限生长。

5.保花保果。佛手瓜在北方地区栽培于8月下旬开始出现雌花,但是雄花要比雌花迟开五六天。早开的雌花常因未能授粉而萎黄化掉,可以用15~ 20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喷施,促使雄花提早开,或用10~20毫克/升的番茄灵蘸雌花柱头,这样可以使早期开花的雌花结成无籽瓜,提早.上市。

6.病虫害防治。佛手瓜地上部病虫害很少发生,主要为灰霉病。可采用以下防治方法:拉秧后、种植前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时清除病花、病果、病叶等:发病初期可用50%速克灵,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地下部可能有金龟子幼虫为害,可用1:50茶枯水浇杀,或用1:100的50%辛硫磷浇杀。

7.采收与贮藏。佛手瓜的雌花授粉后子房发育很快,从开花至成熟约20天左右,一般花后经15~20天即可分批采收嫩瓜供食。作种用的瓜则要待其生长成熟后始能采收,因受气温的影响而约需25~50天,采收工作要在霜冻前结束。采收时要轻拿轻放,并用纸逐个包好,装筐上市或贮藏于室内,贮藏室的温度要控制在9~10C,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间。贮藏期间如发现佛手瓜已长出胚根,及早掐去则可继续贮存,不影响食用品质。留种的种瓜或光胚,利用沙层积贮藏,可安全越冬。嫩梢的采收:定植后约50天,植株长出3条侧蔓时即开始采摘嫩梢,采摘长度-般是从心叶处往下第三节叶腋处摘下茎蔓,长约15厘米左右,带2~3叶片。夏季至初秋,每两天可采收1次,每公顷产约6 000千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