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奇谈医:奔豚气病

     仲景所论的奔豚气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疾病,以患者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至心胸为特点,其状如猪之奔突,发作时恐惧莫名,甚至有濒死的感觉,但移时冲气渐平,即和常人无多差异。
     此病在西医学中很难找到与之近似的疾病,而临床时有所见,我曾留心查阅过近三十年的有关资料,粗计亦有数十例之多。
     仲景认为奔豚气的病因是起于惊恐。《诸病源候论》在“惊恐”之下,又添“忧思”二字,说明多种情志变化皆可引起脏气不平,发为奔豚。
     奔豚汤以“气从少腹上冲至胸”为主证,“腹痛”,“往来寒热”为兼证,(非必具症状)。方用李根白皮、黄芩、葛根,凉肝清热;半夏、生姜,降逆平冲;芍药、甘草合当归、川芎,缓急止痛。其病位在肝,病性属热,病机为肝郁化火,气逆上冲(气有余即是火)。于证,当有舌红(边尖),苔薄黄,脉弦滑数,口苦、咽干、心烦、腹痛或往来寒热。
     [笔者治验]
     刘宪章,男,37岁,山西省襄垣县电业局。病起于惊恐,已二年,呈发作性,发作时气从下腹上冲至胸、咽,惊慌莫名,伴腹痛、冷汗,严重时甚至昏仆,不省人事(但无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及遗尿),约20分钟~30分钟可自愈,但觉浑身乏力。在当地曾做各种相关检查,未明确西医诊断,中医诊断为“奔豚气”,曾用过桂枝加桂汤等方,久治无效。其人清瘦黝黑,平素性情急躁,痰多,常失眠。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病属中医所称奔豚气无疑,桂枝加桂方非不佳,无如其不对证何!拟以降火、平冲、坠痰为治,用黄芩15g,黄连6g,桑白皮30g,葛根20g,丹参15g,赤、白芍各10g,当归6g,川芎6g,茯苓15g,姜半夏10g,生姜3片,服12剂。另用礞石滚痰丸9g,1日1次。药后3日内竟无动静,至第4剂,大便始通,日4~5次,混有鲜血及痰涎状物;再服,血止。尽剂。此系我1987年在西苑医院门诊接诊者,至今已十余年矣,未再发作。饮食增进,睡眠亦安,易方调理。随访多年,一切安好。
     李根白皮,即李子树根白皮,废用已久,药肆无售,只好代之以桑白皮。桑白皮功擅清肺平喘,利尿消肿,清金以平木,用于肝气肝火痰热,于理可通。
     桂枝加桂汤仲景原书认为“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注家亦多以“外寒从针孔而入”为释(尤怡),独《医宗金鉴》认识到乃“其人素寒阴盛也”。征诸实际,也不必一定是由误汗、烧针引起的。奔豚有寒热二证,热证已如上述,寒证即桂枝加桂汤证也。
     关于此方是加桂枝还是加肉桂的问题,历来有不同看法。岳美中老师认为是加桂枝,一则根据《伤寒论》“气从少腹上冲心……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果加肉桂,应云“当加”,不可云“更加”;二则《伤寒论》有“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是桂枝原治气上冲证,若加重剂量,自可治气上冲之奔豚了。柯韵伯更赞扬此方说:“更加桂者,益火之阳而阴自平也。桂枝更加桂,治阴邪上攻,只在一味中加分两,不于本方内求他味,不即不离之妙如此。”尤怡及近人曹颖甫、余无言等主张:加桂应是加肉桂或桂心,因为肉桂味厚下行,能散少腹之积寒。曹、余等皆有医案证明。实际上,仲景全书无用肉桂者,如建中汤、五苓散、肾气丸之当用肉桂者亦用桂枝,这是因为汉代桂枝、肉桂混用不分的缘故。后世本草著作认为肉桂、桂心均为温里寒药,气味俱厚于桂枝,因此加用肉桂或桂心,用于奔豚气病更为合宜。如张璐的《本经逢源》中谈到:“肉桂辛热下行,入足太阴、少阴,益火消阴,大补阳气,下焦火不足者宜之,其性下行,导火之源,所谓'肾苦急,急食辛以润之’,元素言补下焦不足,沉寒痼冷之病,下部疼痛,非此不能止……桂心独取中心甘润之味,专温营分之里药,故治九种心痛,腹内冷痛。”《本草汇言》更明确指出肉桂可治“奔豚寒疝而攻冲欲死”。
     [笔者治验]
     徐庭良,男,64岁,军人,2001年10月13日。平素体健,忽于今年春末某日,感觉小腿“刷”地一下,一股气上冲至腹部,胸部、咽喉,周身冷汗,难受之极,惊恐莫名,但一分钟即过。此后,或一天有1~2次发作,或多至10多次,睡在床上也发,也有十天半月安然无恙者。去空军总院住院检查一个月,无何发现,未予确诊。此奔豚气病也。察其脉沉而弦,舌质淡,边有齿痕。拟以调营卫,降冲逆为治,用桂枝加桂汤加味:桂枝18g,赤、白芍各10g,炙甘草6g,大枣七个,生姜20g,肉桂10g,生龙骨30g,牡蛎30g,7剂。服毕,多次随访,未再发作。
     上述桂枝加桂汤证实用药历代者作中也有些足资参考的资料,医者可从中得到启发。如《肘后方》用吴茱萸、生姜、半夏、桂心、人参、炙甘草;《千金要方》用桂枝甘草汤;《外合秘要》引《广济方》用半夏,吴茱萸;《太平圣惠方》用甘李根皮、吴茱萸、生姜;《经方实验录》用吴茱萸汤合理中汤、桂枝加桂更加半夏;《爰庐医案》用附子、茯苓、白芍、川芎、半夏、橘核、李根白皮;《张伯臾医案》用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二陈汤加菖蒲、远志、白金丸,桂枝加桂更加紫石英、茯苓等。
     至于苓桂甘枣汤,其证非奔豚气病,仲景已指明只是“欲作奔豚”而已。“脐下悸”多系水饮为患,临床时有所见,桂、苓通阳而降逆,甘、枣培土以制水,苓桂术甘汤之类方也。用甘澜水煎药,意在不助水邪,这是古人的经验,也属于东方哲人之思。不能说什么水不就是H2O,干嘛还要这么麻烦,用勺子把它搅来搅去干什么?
(0)

相关推荐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17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17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 ...

  • 治奔豚气的桂枝加桂汤

    我们今天来看治奔豚的桂枝加桂汤. 原文第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这一条讲的是烧针取汗,引发奔豚的证治. 烧 ...

  • 绍奇谈医:半夏奇用有奇功,一方对一病。

    半夏是古老而常用的温化寒痰药,其性味辛温,有毒,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常被制成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半夏曲.竹沥半夏等品种使用.一般认为本品有毒,多内服,用量3g-10g,不宜生用.但是在 ...

  • 绍奇谈医--附子为百病之长

    艾御享堂 一.儿时上学住校,周末步行30多里回家.时值盛夏,见路边有不知其名的"庄稼",长势甚好,叶如艾,呈剑齿状,质厚,墨绿色,泛油光.询之,才知为中药附子.后来,每到附子采挖之 ...

  • 绍奇谈医:半夏奇用有奇功

    艾国医 公众号 半夏是古老而常用的温化寒痰药,其性味辛温,有毒,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常被制成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半夏曲.竹沥半夏等品种使用.一般认为本品有毒,多内服,用量3g-10g, ...

  • 绍奇谈医:清热除烦的栀子豉汤

    编者按:栀子豉汤出自<伤寒论>,由栀子和豆豉两味药组成,治疗"虚烦不得眠":"胸中窒"."心中结痛":烦甚则"反复颠倒 ...

  • 【转】绍奇谈医:半夏奇用有奇功

    半夏是古老而常用的温化寒痰药,其性味辛温,有毒,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常被制成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半夏曲.竹沥半夏等品种使用.一般认为本品有毒,多内服,用量3g-10g,不宜生用.但是在 ...

  • 绍奇谈医:我用虎杖

    选制首乌.补骨脂.肉苁蓉.菟丝子.生熟地.淫羊藿.续断.牛膝:湿热首选虎杖(用量24-23g),次则海金砂.败酱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柏.苡仁.萆薢.石苇:气滞(会阴部胀坠)用枳壳.柴胡.乌药.木 ...

  • 绍奇谈医:糖尿病与瘀血

    在古代有关糖尿病的文献中,尚未见到糖尿病与瘀血关系的明确记载.有之,则始于前年才去世的祝谌予先生.他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糖尿病人多有血瘀表现,如面部色素沉着.舌质紫暗.舌边瘀斑瘀点,舌下青筋(静脉)怒 ...

  • 绍奇谈医:附子何辜(附:为“十八反”平反) 【中药讨论专版】

    有病消渴(非糖尿病,尿崩症待排除)者来诊,思量再三,为拟清上.安中.温下方,分别以天花粉.山药.附子三味药为主药,这张处方的底子,便是张仲景<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篇的栝楼瞿 ...

  • 何绍奇谈医(15)——蒲辅周先生访谈录

    小白郎中 2015-08-15 三十六年前,我有幸在北京拜访了同乡前辈蒲辅周先生.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蒲老谈兴颇浓,他一边吸着叶子烟,一边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其间,有沈仲圭先生.陈鼎祺大夫来过,寒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