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育男孩》拆书稿
《如何养育男孩》拆书稿
网上有张“养娃鄙视链”的示意图流传甚广,它的评判标准就在于家中是否有男孩,男孩越多就越落于鄙视链低层……这张娱乐大众的示意图引起众多家长的讨论转发,也让大多数家有男孩的父母哭笑不得:家有男孩,怎一个愁字了得。
男孩,真的是“洪水猛兽”吗?除了调侃无奈,我们对这一群体的行为有多少正向了解呢?今天带来的这一本《如何养育男孩》,它便告诉我们:男孩,是一个被我们过多简单粗暴下了定义的群体,我们需要对他们有更多的理解与认知,才能让男孩被“无可救药”化的行为得到充分的认知与帮助,使男孩们得到快乐的成长。在这本书内,作者安东尼·饶博士将对男孩的身心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并用实际的案例与方法为我们提出具体的建议,是一本对男孩想要有所了解的人们的很好的参考书籍。
那么,现在我们一起随着安东尼·饶博士一起来看看那些在生活中给大人们带来困扰的“男孩子们”是怎么一回事吧。
书本内容分为两个篇章“不一样的男孩子”与“男孩的八个关键能力”。
第一篇章开篇作者便展现了来他办公室里的男孩的形象——类似于在我们身边的每个男孩:在校园打闹、闯祸,被老师请家长,让家长头疼……在这些现象中男孩的问题被放大,以至于诊所诊断时被冠以各种发展性障碍的头衔,并要靠吃药物去治疗——作者认为大家应该重新去认识这一切。
首先,这个时代对男孩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男孩更长时间坐在教室里、有更高的社交技巧,却罔顾男孩头脑的发展方式对这一切有很大的压力,男孩出现种种问题,被看为“不正常”……男孩一系列的问题在于他是男孩本身,一些阶段性问题通过接纳与等待便可以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作者鼓励家长要给男孩成长与改变的机会。随之,作者描述了男孩不同于女孩的特点——比起发展语言与社交能力,更首先于发展空间与触摸的能力;比起情感语言,更侧重于逻辑推理。因此男孩总是上蹿下跳、什么都想动一动,甚至还会想要拆解物品去了解它们是怎么回事,这种先动手抓东西,然后再问问题的需求总是把家里和教室搞得一团糟。除此之外,男孩的特性还表现在不喜欢眼神交流,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感受,喜欢试探激怒父母的边界,在环境变得不可控(拥挤)的时候会停止交流并变得更具攻击性……
在这一篇章,“捣蛋”的男孩似乎变得比较容易让人理解了,想想男孩们的脑袋构造如此,自己也并不能改变这一切,这让人“愧疚”于往时对此类现象的过激的反应了。
那么,男孩们的问题具体是怎么发生的呢? 在第二篇章,作者讲解了男孩所具有的社交差、霸道、多动、难管教、好胜、坏人崇拜、脆弱和厌学的八大类问题,通过具体事例与当事男孩角度的心理与感受进行分析,作者也针对性的给出了父母和孩子应对每个困难的措施和方法,最终培养出让男孩受益一生的8大技能:社交力、共情力、运动力、自制力、合作力、思维力、耐挫力和沟通力,帮助男孩们度过童年期的种种危机。我们一一来看一下作者是怎么看待男孩们所具有的八大行为问题以及如何应对的吧:
一、社交差:
人们总是觉得自己家的男孩看起来社交技能差:横行霸道、喜欢卖弄、或者不懂与人分享及轮流使用一些物品,但作者发现其实男孩们有他们特定的社交技巧,比如他们心里理解的比嘴上说的要多得多,因此男孩们不说并不代表他们不懂;虽然男孩不爱目光接触,但是观察力强,通常会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展现出来;男孩们惯用社会参照以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所以在刚入学时,如果教室里的活动很多、秩序混乱,那么孩子们使用社交参照就会更加困难,因此会加剧男孩的无规则行为。
上述是男孩社交技巧的特点,那我们要怎么去和男孩沟通呢?在男孩的社交中,语言是被他们所撇去的要素。行动,是与男孩沟通最有效的方式——给他们找点事做,不做过多眼神交流,一起完成任务,顺便进行交流,会大大提高沟通效率。除此之外,在男孩与男孩之间的合作游戏我们也会看到这点:他们会一起做事情,但不是交流对事情的认知。
除了沟通方式,男孩们的学习方式也是“做”中学,比如说一个男孩想要参与到游戏中,那么让他融入的最好方式不是大人帮忙融入——如果大人向其他的孩子介绍自己的儿子或者鼓励他们带自己的儿子一起玩,那么他就是在告诉儿子(或其他的孩子),他的孩子需要别人帮他和大家打招呼。相反,如果不去管他,就是在给他创造尝试各种方法去融入到集体中去。他会自己去用行动试探,即使某些行为看起来不那么对,但是这些行为会根据调整变得越来越恰当。
在这里作者最后提到在男孩社交成长中母亲的基石作用:分离建立在健康的依恋之上。而母亲也要给男孩足够的机会,让他逐渐扩大他的安全范围。
二、霸道
说到霸道,我们就会想到男孩对他人不管不顾,不问就拿的行为,这是因为男孩子更容易受感官驱使、语言发展较弱及共情力相对来得晚的特性所造成的。对此作者提出利用计算秒数获得对冲动的控制(不配合收回玩具或特权)的方法,并要求学习注视对方,重复规则。可能一开始会不太容易,因为这个年龄的男孩总是企图试验他对事物的操控能力,看怎么做能让父母让步。
除此之外,作者还要求家长在家中建立区域界限及给玩具设定放置范围并练习,以此培养男孩的界限感,这让男孩们意识到行为是有边界的,周围的一切并不只属于他一个人。
对于在某种特定环境中男孩的强攻击性社交行为,则首先思考男孩所处环境并造成那些行为的原因,随后可以这么做:1.立规矩,否则取消某个特权(比如说拿某样东西前先说)2.参加社交前重复规则3.社交中如有违反带离现场。
而学校里的“小霸王”,家长可以安排提醒,和老师一起努力,插入冷静练习,在这过程中要保有耐心。而老师还可以通过削弱标签的固化作用,多表扬,让男孩在群里的行为出现大幅度的转换。不得不提的是。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里表现出来的耐心程度,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榜样的力量。
三、多动:
多动,我们看到的通常是它的负面作用,但是在作者看来,它有它的正面作用:它可以帮助男孩们释放一些情绪,帮助他们冷静下来。
男孩的多动性是好奇心与创造力引发的。锻炼对男孩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没有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强迫孩子在学校里坐下来进行长时间的学习就比较困难了。很多体育活动都很不错,但是家长也要选择适合男孩年龄阶段的体育活动。选择运动课程,最关键的是要确保孩子在上这些课程时能做大量的肢体活动。而选择体育运动或团体活动时,最好考虑那些人数少一点、竞争小一点的团队,且注重娱乐性、发展孩子最基本的运动技能的项目。
但同样,我们也要让男孩学会安静地坐着。要怎么做呢?作者提出要保持耐心,找一个可以专心关注他的时间练习,最好有个计时器,准备奖励制度,建立这些条件进行训练。不同的环境则需要重新训练。
同时,家长也要带他们多出去走走,长时间待在屋里会增加他们的压力,增大安静的难度。四处走动和探索是人类的天性,男孩在这方面有更强的欲望。
四、难管教:
“暂停法”是根据孩子岁数设置离开犯错环境所需时间冷静的方法,但是对于某些男孩来说并不那么奏效。
作者提出“暂停法”奏效的前提:第一,假设你的孩子有能力坐在某个位置不动,第二,“暂停法”的体罚方式需要假设你的孩子能感觉到你不赞成他的行为,且想要避免这种情形。第三,“暂停法”的体罚是一种社会仪式,它可能不会对男孩们的行为有本质的改变。让孩子看到后果便显得无比重要:先体验到后果,然后听到规则。
这里,作者又提出新的“暂停法”:冲突延迟。关上房门,让他一个人在里面发脾气,在这期间不要开门。通过新的“暂停法”,男孩能够学习冷静。
比较“暂停法”,新的“暂停法”撇去了孩子在“暂停法”中用大哭大闹或抱怨等干扰家长的行为,而且这个方法可以一直持续到孩子十几岁以后。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对他大喊大叫,并控制住自己去“检查”和补偿孩子的欲望。
五、好胜:
游戏是作者的训练当中最基础的部分,不只是因为男孩们喜欢它,它还是为男孩建立自信、让他们懂得后果、给他们示范应该怎么对待沮丧的有效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那些2岁半到3岁的男孩在做游戏的时候还不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遵守游戏规则,按照次序轮流去玩。在那么小的年纪,男孩最感兴趣的是控制和表现能力。到了3—4岁,男孩为了赢无所不用其极(很多家长对欺骗行为的反应很强烈,觉得这是品质问题。它确实是,但在这个年龄不算,家长要有耐心帮助孩子去成长),但是允许吧,让他们获得控制感,他们以后还会有许多学习的机会。4--6岁,男孩们开始懂游戏规则了。
让男孩面对输赢的能力是要循序渐进的:先让赢几次——做输的示范——让输几次——帮助理解他赢时对方的感受。
六、坏人崇拜:
大人们对于男孩们的坏人崇拜总是感到反感,担心他是否处于暴力的环境或者自己不是个好家长,但是作者认为,男孩对坏人角色的崇拜及演练是源于他对这个世界的焦虑——大人们可以通过看书看报及很多工具去缓解焦虑,但是男孩没有那么多,他的方式只有将坏人角色加入到游戏中这一方法——他们想要去理解这一切。在游戏中,他们也是在探究与理解自己阴暗的那部分,这是一种健康的行为。
但是,如果这种类型的游戏吓到了其他人或者它越过了儿童应该具有的良好的社交行为规范,就该给孩子们立规矩了。保证安全、定规矩、设定时间限制及不要做评判这都是家长们要学会的技巧。
七、脆弱:
一如既往,男孩的脆弱来源于渴望成功的动力,因此他对失败的容忍度低,而失败会导致情绪的崩溃。对于家长而言,不要试图平息挫败,以免起反作用——第一,对孩子的过度怜悯剥夺了他感受合理情绪的紧张性刺激,以及处理它们并学会用更好的方法去应对它们的机会。第二,你在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你不认为他能独自完成任何事。“来,让我来做吧。”最后,由于不断地关注他和他的挫折,反而意外地强化了恰恰是你在抱怨的脆弱。很多离不开妈妈的男孩,正是家长抑制不住自己过多的共情。
这里再说个小细节:除了经常性情绪的崩溃,养育男孩子的家长可能还会很熟悉男孩对过于偏激的语言的应用,如“我恨你”之类——这是来源于男孩语言发展不成熟的客观事实,而非他“无药可救”了。同时,他也可能在试验他操纵你的能力,只不过用了这样比较笨拙的方式。对于男孩们的情绪,家长们可以引导他们学会健康的情绪疏导的方法。
八、厌学
不爱上学的男孩可能来源于她们的社会参照——妈妈们。所有的妈妈对于不得不把她的儿子留在某个陌生的地方、交给一个陌生人照料有很多的焦虑,当男孩们对这种焦虑渐渐熟悉起来,他会变得更加抗拒学校。
初此之外还有很多客观原因,比如性别差距、语言障碍、截然不同的冲突方式,这些不仅让男孩们的学习碰到问题,还会影响他们的社交。
对此,家长可以让家更像学校,使他们的家庭生活更像学校一样具有组织性和可预见性,以及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会让孩子很好的适应学校。
以上便是作者对男孩们八大问题解读的精华内容了,让我们来总结下书中的核心思想吧——对于男孩们,大多数儿童早期的迟滞和问题不严重,而且是短暂的,我们要先去接纳孩子们天生的欲望,再去谈调节与指导。去理解,去限定范围,并给予耐心,而不是一股脑儿排斥与否定。记住,不要代替孩子做什么,给他空间与界限的指导,他会慢慢成长起来。
通过这本书, 是不是解绑了你许多对于男孩的焦虑及恐慌呢。读书使人充实使人明智,希望下次有机会能再与你们分享新的书籍,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