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口齿

​耳鼻咽喉口齿的

生理功能及特点

耳、鼻、咽、喉、口齿:

整体不可分割重要部分

位于人体,上部头颈

清阳流行,交会之所

皆为清窍,功能不同

以通为用,各有所司

一.耳的生理功能及特点

耳位于

头面两侧

为肾之窍

为肾之官

宗脉所聚

耳为

清阳之窍

喜通恶滞

通畅为用

通则耳聪

而能闻声

耳性属水

《医碥》:

水喜宁静

而恶动扰

宁静则清明内持

动扰则散乱昏惑

故耳

喜清虚而恶实浊

喜静谧而恶躁动

清虚静谧能感音纳声

听觉聪敏,实浊壅滞

听闻蒙混,听觉失聪

躁动则耳鸣头晕为病

耳的功能有二:

司听觉,闻五音

主平衡,辨体位

(一)司听觉,闻五音

耳廓如喇叭,感知声源方向

收集五音,内传于耳以司听

《管子·心术上》:

耳目者,视听之官也

耳司听觉的功能

与心肾关系

最为密切

肾气通于耳

肾主藏精

肾精充沛

听觉聪敏

《耳论治》:

耳者,肾之所候

肾者,精之所藏

肾气实则

精气上通

闻五音而聪矣

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

生理机能活动

皆受心之支配

南方赤色

入通于心

开窍于耳

心总五脏六腑

而为精神之主

耳目肺

肝脾肾

皆听于心

耳听目视

无不由心

《管子·心术上》:

心处其道

九窍循理心

而无与于

视听之事

则官得守其分

夫心有欲物者

物过而目不见

声至而耳不闻

心主血脉藏神,寄窍于耳

《医贯》:

心窍本在舌

以舌无孔窍

因寄窍于耳

此外,肺、脾

诸脏及经络的

正常生理与否

与耳的听觉

亦密切相关

肺主宣发,肺主气

气灌於耳而为听

肺主气,一身之气

贯於耳,故能听声

脾主升清

肺脾健旺

气血充沛

上奉于耳

听觉聪敏

《难经》:

耳者肾之候,而反闻声,其意何也

肾者北方水,水生于申,申者西方金

金者肺,肺主声,故令耳闻声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

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二)主平衡,辨体位

平衡功能失调的

显著特点是眩晕

《内经》:眩晕病位在头、脑、目

《灵枢·大惑论》:

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

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

入于脑,则脑转

脑转,则引目系急

目系急,则目眩以转

《内经》:

眩晕之作

常与耳鸣、耳聋

等症状同时并见

《素问·至真要大论》:

厥阴之胜,耳鸣头眩

愦愦欲吐,胃鬲如寒

厥阴司天,客胜则耳鸣掉眩

《仁斋直指·卷十一》:

邪入于耳,可见眩晕

厥气

搏入于耳,是谓厥聋

必有时见,眩晕之症

耳主平衡

与肾的关系

最为密切

耳为肾之官

肾藏精

精生髓

汇于脑

肾精充沛

髓海盈满

耳得滋养

以司其职

反之则病

《灵枢·海论篇》:

髓海不足

脑转耳鸣

胫酸眩冒

耳主平衡的功能

有赖于气血充沛

肝之疏泄条达和

各脏腑功能正常

反之则病

二、鼻的生理功能及特点

鼻居面中,为肺之窍

后通颃颡,下连咽喉

接气道,通于肺,属肺之系

鼻为

呼吸之门户

以通畅为用

以窒塞为害;

居阳中之阳位

血脉多聚之处

喜温恶寒:

温则通畅

寒则窒塞;

鼻为

清阳流行

交会之处

喜清润

恶燥浊

清润,则鼻窍舒适自利

燥,则津枯干痛

浊,则涕喷有加,功能失司

其功能有四:

司呼吸,通天气;

主嗅觉,辨五气;

司清化,御邪毒;

通肺气,助发音

(一)司呼吸,通天气

鼻属肺系

前孔与外界相通

后孔则经过

颃颡、咽喉

与肺相通

为呼吸之气

出入的通道

吸纳

天地清气

卫养五脏

肺系门户

助肺完成

呼吸功能

《三因极一病症方论》:

肺为五脏华盖

百脉取气于肺

鼻为肺之阊阖

吸引五臭

卫养五脏

升降阴阳

故鼻为清气道

清·庆云阁:

肺开窍于鼻

宗气所由出入

而行呼吸者也

鼻司呼吸

具有调节呼吸之气

温度与湿度的作用

《素问·宣明论》:

五脏化液,肺为涕

肺之涕即鼻中津液

能调节呼吸

之气的湿度

《疮疡经验全书》:

鼻居面中

为一身之血运

鼻孔为肺之窍

其气

上通于脑

下行于肺

《临证指南医案》:

头面诸窍皆是

清阳游行之所

鼻之血运丰富

清阳之气充塞

对吸入之清气

亦有温润作用

(二)主嗅觉,辨五气

鼻司嗅觉,辨五气

(辛燥焦香腐)

之变

鼻司嗅觉功能

早在甲骨文中

就已反映出来

甲骨文“臭”字

上部为鼻形

下部为犬形

犬之嗅觉最灵

所以以此示臭

鼻司嗅觉功能

与肺和心关系

最为密切

肺主鼻

肺气清顺,鼻得温养

鼻窍通利,而知香嗅

《脉度》:

肺气通鼻

肺和则鼻

能知臭香

《简明医彀》:

肺开窍于鼻

肺气清顺

鼻气通利

而知香臭

心主嗅

与心主神明

和心主血脉

有关

《难经》:

心主臭

鼻者肺之候

反知香臭

其意何也

然:

肺者西方金

金生于已

已者南方火

火者心,心主臭

所以令鼻知香臭

心神宁

心血充

鼻窍得养

功能健而

嗅觉灵敏

鼻司嗅觉

亦与其他的

脏腑和经脉

有一定关系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

其血气,上注于面,而走空窍

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

《东垣试效方》:

阳气宗气者

皆胃中升发之气也

脾胃生发之气既弱

营运之气不能上升

邪害空窍,故不利

而不闻香臭

养胃气

升阳气

宗气上升

鼻则通利

(三)司清化,御邪毒

鼻为肺窍

外通天气

乃气体出入之门户

故鼻为人体抗御

外邪侵袭的藩篱

《素问·刺法论》:

五疫之至,皆相染易,

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不施救疗,如何得不相移易者

岐伯曰:

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避其毒气,天牝从来,

复得其往,气出于脑,

即不邪干

《鼻门》:

夫鼻者,肺之所主,职司清化

鼻司清化、御邪毒的功能

主要体现在温润吸入之

清气、清肃与驱逐外邪

等方面

肺为娇脏,易受伤害,

四时之气,冷热燥湿不同

但入肺之气必须温润适度,

不热不燥,冷热适度,洁净无邪,

而要完成,这一功能则非鼻莫属

鼻中

津液、肌膜、

鼻毛以及喷嚏

对于吸入气体

具有清肃作用

《理瀹骈文》:

《内经》:

气出于脑,即不邪干

注云:

嚏也,张鼻泄之

使得邪从鼻出也

邪在皮毛则嚏

故嚏可以散表

雾露之邪为清邪

从鼻入于阳

可以嚏出之

鼻司清化、御邪毒

是肺主卫外功能的

一部分

也与阳气充沛有关

《素问·宣明五气论》:

肾为欠,为嚏

《灵枢·口问》:

阳气和利,满于心,

出于鼻,故为嚏

(四)通肺气,助发音

声音出于喉

并由口鼻、会厌、唇舌之

开阖、共鸣而形成

洪亮清晰的语声

《素问·六节脏象论》: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

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

若鼻窍堵塞,通气不畅,

则鼻齆、声嘶声暗,音声不彰

《内外伤辨惑论·卷上·辨口鼻》:

鼻气不利,声重浊不清利,其言壅塞

三、咽喉的生理功能及特点

咽喉,即咽与喉的总称

喉在前,上通于鼻,

与气道相续,通于肺脏,

故为肺之系;

咽在后,上通于口,

与食道相续,直贯胃腑,

故为胃之系

《灵枢·忧恚无言》:

咽喉者,水谷之道也;

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

会厌者,音声之户也;

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

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

言明咽与喉

在生理功能

方面的区别

《难经》:

咽门

重十二两

广二寸半

至胃长一尺六寸;

喉咙重十二两,广二寸,九节

提出了咽、喉

在解剖、形态、位置上的区别

咽喉为上窍

须有清阳之气的温润

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

咽喉喜温喜润

恶寒恶燥,寒冷、

干燥空气、

烟熏火烤、

辛辣食物

等均容易

伤及咽喉

咽喉为通行

水谷和呼吸之要道

宜空宜通

若有阻塞

轻,则疼痛不能饮食

重,则危及生命

《儒门事亲·》:

咽以纳物

故通于地

会厌与喉

上下以司开合

食下则吸而掩

气上则呼而出

相交为用

缺一则饮食废而死

咽喉的功能主要有:

司吞咽,行水谷;

司开阖,行呼吸;

发声音,奏共鸣;

御邪毒,护气道

(一)司吞咽,行水谷

水谷饮食

经过口腔的咀嚼消磨后

必须经过咽的咽吞运行

才能进入食管到达胃腑

《太平圣惠方·咽喉论》:

夫咽喉者,生于肺胃之气也

咽者咽也,空可咽物,又谓之隘,

主通利水谷,胃气之道路

《医贯·内经十二官》:

咽系柔空

下接胃本

饮食之路

水谷同下

并归胃中

乃粮运之津关也

生理上

咽司吞咽的功能

与脾胃关系密切

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脾胃健

才能升降出入,咽的吞咽功能正常

反之容易出现,恶心呕吐

(二)司开阖,运天气

喉上通口鼻,下续气管,

通于肺脏,喉之声户是

呼吸的必经之地与关隘

《太平圣惠方》:

喉咙者,空虚也,言其中空虚,

可以通于气息,呼吸出入,

主肺气之流通,故为肺之系

声户开则呼吸行

声户阖则气息屏

声户开阖失利

则会呼吸困难

甚至窒息致死

“走马看咽喉”

开阖失利

不能摒气

将影响人体某些

重要生理功能的

进一步发挥

如大便、举重等

喉司开阖需要

脏腑功能正常

咽喉清利无邪

(三)发声音,和共鸣

发音及言语之形成

是诸多器官及脏腑

协同作用的结果

喉咙内有声户

是发音的主要器官

声音的频率及音色

与声户形态结构有关

不同音色的声音又与

口、齿、唇、舌、咽喉、鼻腔

等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有关

《灵枢·忧恚无言》:

会厌者,音声之户也;

口唇者,音声之扇也;

舌者,音声之机也;

悬壅垂者,音声之关也

初步说明了

多器官共同作用

产生声音、言语

声音的强弱,与肺脾肾,的关系较为密切

声音的有无,与心肺,的关系较为密切

《素问·六节脏象论》: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

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

《仁斋直指·声音》:

心为声音之主

肺为声音之门

肾为声音之根

声音由气而发,肺为气之主

声户受肺气的推动产生声音

脾为生气之源

肾为气之根

肺气盛衰即与

脾肾精气亏盈

密切相关

脾肾

精气充实

肺气旺而

声音宏亮

心主神志

支配意识活动

为脏腑之大主

心为声音之主

肝主疏泄

维系气机的

正常升降运动

咽喉为气机升降之要道;

又肝主筋,而声户属筋

肝气条达,气机升降得宜

筋有所主,发声功能正常

(四)御邪毒,护气道

咽喉为抗御外邪之关隘

叶天士说:

温邪上受

首先犯肺

咽喉为肺胃之所系

六淫、疫疠之邪循口鼻而入

往往首先

犯于咽喉

特别是喉关

喉关是抗御邪毒的藩篱

《简明中医词典》:

喉关是抗拒并邪由口鼻而入的关隘

主要反映为,代脏受邪

喉关与脏腑功能的强弱有关

特别与肺脾肾有关

脏腑功能衰退

邪毒久滞咽喉

有可能成为

进一步产生

脏腑病变的根源

(病灶作用)

在进食之时会厌具有

保护气管与肺的功效

《医贯·内经十二官》:

气口有一会厌,当饮食方咽,

会厌即垂,厥口乃闭,

故水谷下咽,了不犯喉;

言语呼吸,则会厌张开;

当食言语,则水谷乘气,

逆入喉脘,遂呛而咳矣

(0)

相关推荐

  • 医案分享:声带结节

    药物组成:桃仁.红花.桔梗.甘草.柴胡.枳壳.生地.玄参.当归.赤芍.寸冬.沙参.石斛 上药共剂,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各服一次. 中医辨证:肺阴不足,虚火上蒸 治法:养阴清热,活血化瘀 临床效果: 秦某 ...

  • 实践专题|摸脖子、咽喉和气术

    我的探索:简便效廉.易复制易操作易普及:使中医回归百姓.       西医的咽喉定义 现代医学认为,咽是个上宽下窄的腔隙,是连接口腔到食管,鼻腔到喉腔的共同通道,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相交叉的部分. 以软腭 ...

  • 《证治准绳·幼科》失音(参形气条看)

    海藏云∶痘疹初出后,声音洪亮,形病而气不病也.痘疹未发,声音不出,形不病而气病也.疮疹既发,声音不出,形气俱病也.气病宜补肺散加黄 .形气俱病宜用八风汤或凉膈散去硝黄主之.小儿禀赋素弱者,宜预服十奇散 ...

  • 十大仲景名方治疗耳鼻咽喉疾病

    汉·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伤寒杂病论>,经后人整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其书所载之方,组方严密,药味少而力专,疗效显著.笔者 ...

  • 耳鼻咽喉科几种常见疾病的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祖国宝贵医学产中的一部分.它在耳鼻咽喉科的范阑内有着广泛的适应证.古代的针灸著作如灵枢经.甲乙经.千金方针灸大成等,其中都有关于以针灸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的记载.最近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也实了,它 ...

  • 耳鼻咽喉高级职称案例分析题集【附答案】

    患者男72岁,因进食时误吞鸭骨后吞咽困难和吞咽疼痛6小时,在当地医院就诊,经照X线片发现食管中段有不透光阴影,由于当地医院条件有限,仅给予抗感染,对症和支持治疗两天,症状无明显缓解,且出现背部及胸骨后 ...

  • 干祖望:耳鼻咽喉科运用经方的点滴经验

    一.桂枝汤与肾气丸治疗过敏性鼻炎 滨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赵秀玲 凡急性过敏性鼻炎,喷嚏频作,清涕不断,鼻塞失嗅,遇寒更甚,舌苔薄白,脉浮者:局部检査:鼻粘膜苍白,鼻甲水肿,有水样分泌物.属于肺经感受寒邪 ...

  • 干祖望:耳鼻咽喉科运用经方的点滴经验(干货满满)

    作者:干祖望 一.桂枝汤与肾气丸治疗过敏性鼻炎 凡急性过敏性鼻炎,喷嚏频作,清涕不断,鼻塞失嗅,遇寒更甚,舌苔薄白,脉浮者:局部检査:鼻粘膜苍白,鼻甲水肿,有水样分泌物.属于肺经感受寒邪,失其调和,可 ...

  • 病理报告单上的病理诊断看什么?肿瘤病理形态特征和鉴别诊断汇总-眼耳鼻咽喉肿瘤瘤部分

    眼疾病知识点1:眼睑皮脂腺癌的临床特点眼睑皮脂腺癌(睑板腺癌或麦氏腺癌)是眼睑常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40-80岁的老年人,以女性多见.其病程长达数月至数年,上睑发病多于下睑,早期酷似睑板腺囊肿(霰粒肿 ...

  • 仲景经方治耳鼻咽喉经验心得!

    汉·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伤寒杂病论>,经后人整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其书所载之方,组方严密,药味少而力专,疗效显著.笔者 ...

  • 临床实践:十大仲景名方治疗耳鼻咽喉疾病

    汉·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伤寒杂病论>,经后人整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其书所载之方,组方严密,药味少而力专,疗效显著.笔者 ...

  • 【干祖望:耳鼻咽喉9方】

    一.桂枝汤与肾气丸治疗过敏性鼻炎 急性过敏性鼻炎,喷嚏频作,清涕不断,鼻塞失嗅,遇寒更甚,舌苔薄白,脉浮者:局部检査:鼻粘膜苍白,鼻甲水肿,有水样分泌物. 属于肺经感受寒邪,失其调和,可用桂枝汤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