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坪丨悟读“道法自然”的人文精神

悟读“道法自然”的人文精神

作者:路易坪

在世界历史上,曾经产生了两个对宇宙有深远影响的文化源泉。一个是古印度的佛教文化,一个是产生于中国的远古文化。这两种文化的传播方式不一样,但都有很强的生命力,是世界文化的主流。另外,《圣经》的产生,也是世界文化的一朵奇苑。

就中国远古文化而言,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时时演化着宇宙运行之道。

老子的《道德经》是对天地人三道运行的最好揭示,是放之宇宙而皆准的真理。关于这一点,研究《道德经》的著作如汗牛充栋,但都不能尽其奥妙。事实上,它是永远不能穷尽的,因为宇宙之道在时时演化,宇宙真理深邃精微,无穷无尽,这也正是道的体现。所以,从表面看,任何对巜道德经》的研究都是很有道理的,但都是旁敲侧引,不能道其根底,这正反映了宇宙之道。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意为纯任自然,自己如此。《道德经》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河上公注曰“道性自然,无所法也。”道之本性是自然而然,以“无为”为法则。道化生万物,皆自然无为而生,不受任何外物所制约。所以,“道法自然”说就是一种天、地、人三者之间自然共生、共同遵循“自然”法则的天人和谐。

道法自然的人文精神告诉我们,人类认识和遵循自然之道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认识道、遵循道,才能充分发挥人的潜在力,也只有认识宇宙、通融宇宙,才能使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从而使人性还于至善至美之境地,即还于人之本性亦即天性。根据“道法自然”的原则,我们发现如果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能珍惜自然之母赋予我们的智慧,去认识自然之本来面目,那么,人类一定会更加兴旺昌盛,自然也一定会更加和谐。由此,我们可以从道法自然的人文精神中得到诸多关于如何更好地维护天人和谐的启示。

第一、道法自然的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万物都是“道”的化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所化生,因“一切有形,皆含道性”。“道”的本性是自然无为的,能化生万物,即自然之道是贯通天、地、人的,天地遵循自然之道,人也遵循自然之道,天地与人皆合于自然之道,万物都是按照“道”赋予它的秉性,有自然生存、发展的权利,人类沒有权利、也没有任何理由去干扰它,更不应该随意对它进行伤害或杀戮。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应该与天地合其德,对万物“利而不害”,辅助万物自然生长。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原则,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破坏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呢?老子认为,人要效法天、效法地、效法道,遵循道的自然法则,进而达到和谐共生的目的。葛洪《抱朴子内篇》称:“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被无此也。”这里所说的“任物自然”,就是要人们遵循客观规律,顺乎无为之天道,与一切外物和谐共生,以获得人与自然在整体上的和谐。

第二、道法自然的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原则。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该互相尊重、和谐共处。《黄帝阴符经》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又称:“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可见,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是天道自然的法则,自然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太平经》又称:“天气悦下,地气悦上,二气相通而为中和之气,相受共养万物,无复有害,故曰太平。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男女同心而生子;父母子三人同心,共成一家,君臣民三人共成一国。”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万物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共生共长,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人是道的中和之气所化生,是万物之中最有灵气、最有智慧的物类。因此,把人放在“万物之师长”的位置,为“理万物之长”。也就是说,人负有管理和爱护万物的职责,人应该“助天生物”,“助地养形”,使自然更加完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第三、道法自然的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也就是说,从“天人合一”的整体出发,十分重视人对环境的依赖关系。必须认知,维护整个自然界的和谐与安宁,是人类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要确保天地的平安。《太平经》说:“夫人命乃在天地,欲安者,乃当先安其天地,然后可得长安也。”就是告诉人们,人安身立命于天地间,要想得到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得和谐安宁,然后人类才能长久安宁。而“安天地”,就是要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去办事,达到与自然和谐。因此,《阴符经》开篇就提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所谓“观天之道”就是要掌握和利用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就在于此,只有懂得自然规律、掌握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规律,从而不违背自然规律,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总上所述,无不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顺应时代,超创未来,是一个责任问题又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个用智慧解决一切的问题!

文/路易坪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路易坪,原名路照平,字平原,号道恒。山村农民,1969年2月生,甘肃通渭陇山人。喜欢读书,尤喜欢读一些东方远古文化方面的书,因解析解难之方尽在其中。时不时的写一些语言文字,也不时的散见于一些报刊杂志和一些网络媒体。《探索者随笔一一人类的出路在哪里》、《也谈思维》、《有感于圣人的不言之教》、《我读古圣贤大德》、《我读中国文化》、《我读伟人毛泽东》、《我读二十一世纪》,是其自认为的代表作。他喜欢说的一句话是:背靠远古,面向未来,再而精进,劣汰优升。面对当今人们文化和信仰的缺失,他提笔写下了这么的话语:一笔落定千秋月,呼唤万水千山志。你我知春还自然,探源寻古永志坚。他不仅是东方传统文化的弘扬者,而更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参研者、大乘修炼者。一个大乘修炼者,他是这么说的:心游天地外,思入造化中。格物识自性,致知思维升。正心物我融,诚意感应真。集神物通灵,化物济群生。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