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你携手同行,25天读一本书、一期杂志

©️ 家里有堵白墙就可以激发无限自拍创意的陶理

这篇推送是2020年2月17日试图正向疏解“伸手党现象”的姐妹推送,建议配合观看:诚邀地理教育界同行探讨肺炎疫情与教学

目前有收到同行(看头像和名字我猜是一个男老师)分享新的“疫情与地理”公开课,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你在看到他留言的时候,至少可以点个赞!我觉得没有必要要求每个人都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但对于还有热情分享的人,至少可以选择以点赞来鼓励。

当然更鼓励持续分享更新相关教学资源,这在我看来是更好的做法,是因为有能力分辨教学资源品质的人选择传播能量与温暖,能让更多同行受益。

对啦,相比之前对伸手党行为的生气气(虽然我最后给出了正向解决方案),这篇可能比较甜一点(因为我今晚做了也吃了小糖饼)。

这篇的一句话摘要,是我原本想用的标题——

敬告同行:与其伸手要,不如握手聊

现在这个标题应该是有了更具体的内容,但其实这句摘要更能体现我为什么写这篇推送,是希望表达自己与志同道合者平等交流、开放讨论的态度。

然后要自白我是什么志?什么道?

我的志向:让中国地理教育研究者的专业声音被更多人听见

我的道路:做一个活跃而负责任的地理教育研究者与翻译者

然后就出现了三个问题:

什么是研究者的专业声音?

我的浅见是经过审慎的独立思考、同行之间的争鸣、理性的深刻反思之后对自认为有所专长的领域给出的想法与观点、建议。

会体现在(注意:是会,意味着并不一定会出现)但不一定限于:

经过同行评议后出版的学术期刊论文、

学术会议上的专题论坛讨论现场、

博士论文、学术专著、学术论文集

哪些人是我在意的更多人?

从事一线教学的中小学老师(不只地理老师)、

喜爱并考虑将来深入学习地理的青少年与青年、

中学没有好好学地理但现在有点好奇的成年人、

因为小辈想学习或从事地理而想多了解的家长...

为什么要让更多人听见呢?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公众对地理的认知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有些属于“刻板印象”(比如以为地理就是背诵记忆大江大河和国家首都),但还有一些就是“错误认知”(比如以为有些地方的人贫穷是因为他们不努力)。

对于对ill-informed(对地理了解不够、消息闭塞)但还没有形成认知闭环(即拒绝学习接受新事物)的人,我作为相对而言well-informed(熟悉地理、消息灵通)的人,我难道不应该承担打破刻板印象、纠正错误认知的使命吗?这当然也还需要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等其他行业人才也施展才能,但我的专长是“地理教育”,那我不应该尽我所能来广而告之吗?

再说回我选择的道路,可能你也好奇:

活跃而负责任是什么意思?

active and responsible 这个短语对我的意义可以追溯到1992年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我之所以在意并且着重提出这两个形容词,是因为我就是这样被我两所母校(南京师大、华东师大)的老师们培养出来的,而且我也认同这种处事态度的价值。每个人的定义与理解不同,对我而言,活跃是在需要发声的时候别扼住自己的喉咙,去表达、去行动,负责任是要了解言语及行动可以发挥的力量,承担起自己作为地理人和教育者的使命。

怎么定义地理教育研究者?

我觉得不是你的年资、学历、经验让你成为研究者,而是你对你在研究的这件事所付出的心血(包括时间但时间并非全部)。

更重要的是,研究者要愿意与其他研究者进行有智力往来的专业争辩,有论点有论据地体现自己的业务能力,而不是摆出情感攻势(比如倚老卖老),或者进入过度防卫(比如take it personal)、拉帮结派站队排挤异见者。

所以很多人可能看起来在从事研究,但如果不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的话,我就不太愿意和这样的所谓研究者多有联系,还不如独自前行算了。

做翻译是觉得国外的月亮更圆吗?

大家其实都是地球人(或许有外星人混进来了),但至少都是智慧生物吧。那就要知道在不真正了解情况的时候擅自作出比较是很肤浅,而且通常都是错误的。另外其实地球只有一个月亮,我选择做译介,是因为觉得在不同的时空可能看见不一样的角度。能够有更多的视角去审视一个主题,在我看来能够更加全面透彻地去深入理解要研究的主体。

我个人很喜欢Tal Ben-Shahar的《积极心理学》(又称:哈佛大学幸福课),在讲到提问的重要性时,他问学生们这张图片中有多少个长方形?这样的问题被问出之后,会得到很多不同的答案,然后你换一空白的图,再问刚刚巴士上有几个小孩?很多人可能就忽略了巴士上还坐着小孩这件事。

英语作为我能够使用的工作语言,中文作为我的母语,我读到在我看来值得问的问题,却还没有在中国同行的研究中被提及,那我译出来就多了一种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并非是要捧高踩低。至于能不能行得通,有没有必要,你有脑子、我也有脑子,可以多想想,然后可以做研究者非常喜欢的事情,那就是设计实验啊,去做案例啊!


如果你都能坚持看到这里不放弃,那么有一定概率就是我们即使没有完全志同道合,在志向和道路上有所重合,那何不求同存异?

握个手聊聊吧?

这一期推送所呼吁提倡的就是邀请你:开始阅读!

时间:

从2020.02.19(雨水节气)你看到这篇开始

读到

2020.0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共同交流

地点:

各自家中

(将通过网络交流,不安排也不建议线下)

如何与我携手同“读”:

1.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本书或者一期杂志,有余力的话当然可以是一本书和一期杂志(但不用也不建议更多了,这次要精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