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皴法系列 | 米氏的米点皴

春山瑞松图 北宋 米芾

米友仁(1086-1165),米芾之长子,世称“小米”。字 元晖,晚年号懒拙老人,官至敷文阁直学士。因受其父米 芾的影响,米友仁从小便在绘画方面展现了卓越的才能。米友仁不仅继承了其父米芾“米点皴”,更吸收王维和董源画法创造的精髓,最终形成了对后世影 响深远的米氏云山。

潇湘奇观图 南宋  米友仁

米友仁的传 世精品之作《潇湘奇观图》,纸本水墨,19.8cm×289.5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作于他 52 岁之时。此画是典型的 米氏长卷式作品,取其父米芾居住的海岳庵(今江苏镇江) 实景,画面水墨淋漓,近树、远山都未作细致的描绘,一 切笼罩在弥漫的云雾之下,一片典型的江南云淡风轻景 象。整幅画完全用墨和水画出,不施任何色彩。

潇湘奇观图(局部) 南宋  米友仁

画卷开端 层层云气笼罩着低矮的群山,淡墨略写的远山在重重白云 之中隐隐透出朦胧的轮廓。

潇湘奇观图(局部) 南宋  米友仁

中段主峰高耸,远山与近树错 落有致,云雾似乎都消散了,景象真实而清晰。

潇湘奇观图(局部) 南宋  米友仁

而画卷末 端山色又隐于淡远之中。全幅烟云笼罩,非常具有动感, 雾霭笼罩下的层林朦胧缥缈,又显得画面静谧温润,给人 以朦胧梦幻的感觉,画家在画幅上端施以淡墨描绘苍茫的 远山,又在近出勾勒富有层次的树木,画幅左下的树丛间 露出一间屋舍。

潇湘奇观图(局部) 南宋  米友仁

整个画面上没有明显的线条,勾染结合, 若隐若现,虚实相生。长卷式的画作上空灵而富有意味的 诗意则通过大片空白来表达。

潇湘奇观图(局部) 南宋  米友仁

从笔墨形式上看,在这幅《潇湘奇观图》中,米友仁 用笔以少胜多,突破五代以来流行的勾画山石轮廓、皴擦 点染表现物象质感的大斧劈皴等表现手法和全景式的构图,而更注重墨色的韵味,以大量的水运墨,形成浓淡不 同的墨点,以淡墨晕化成山形大体形状后,再施以浓墨层 层点染表现朦胧的云气,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潇湘奇观图(局部) 南宋  米友仁

画中并没有勾勒出山石的轮廓,而是以大大小小不同方向 的横点点出,错落有致的墨点更加强了画面的表现力。这 是继承了其父米芾结合王维“水墨渲染”、王洽“泼墨”和董 源“点子皴”的再创造,以点为主的横向构图来表现烟雾迷 蒙变幻无常的江南景象,突破了传统技法表现烟雨迷蒙的 局限性,形成了米氏云山特有的朦胧美。米友仁继承了米 芾的“米点皴”法,经过他的努力,使 米氏云山获得更高的成就。

潇湘奇观图(局部) 南宋  米友仁

米氏云山的独特之处还在于空间的意境营造,《潇湘 奇观图》中,山体虽然都是以墨点来塑造,但是墨点具有 不同的浓淡变化,近处的山石用墨色较浓的重墨点,而被 云烟笼罩的远山则以大片留白空出,黑与白的鲜明对比更 增加了画面的超时空意味,水气云气的变化也反映出了画 家内心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潇湘奇观图(字题) 南宋  米友仁

米友仁极力反对工匠画,他将这种“不事绳墨,其作 山水,点滴烟云,草草而成”的“米点皴”称之为“墨戏”,并 每画自题为“墨戏”。如此幅《潇湘奇观图》的题跋中所云:“……此纸渗墨本不可运笔,仲谋勤请不容辞,故为戏作。” 正因为画家对墨已经达到了游刃有余、掌握自如的程度, 才能对墨保持“戏”的态度。在《潇湘奇观图》中,尽管山 石和树木都用墨点画出,但是大小、浓淡不同的墨点使得 画面更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云山得意图 南宋 米友仁

画家充分运用墨和水 相互渗透的特性,在水墨交织中展现一幅空灵朦胧之美。米友仁的画是对自然的直接反应,他在以“戏”的态度面对 云山时,在思想上已经与大自然达成了默契,只有这样的 创作最符合他的主观情绪的表达,在作画时不受任何笔墨 要求的束缚,在水墨挥洒间产生一种“游戏的快感”。

云山图 南宋 米友仁

这种 “墨戏”观代表了他以“翰墨”达到自娱的文人趣味,无任何 功利目的,以笔墨的纯粹性获得相对稳定的表现。这就是 米氏云山通过笔墨所要达到的追求,“畅神”和“自娱”都是 画家超脱精神境界的表现,通过笔墨冲出客观物象的束缚,达到超然物外的“逸气”,从而回归老庄之“道”,获得 内心的彻底解放与精神的自由。

董其昌 明代 仿古山水册

米家父子受董源表现江南烟雨迷蒙的“点子皴”启发, 在充分“师造化”的基础上创造的“米点皴”,以高度提炼的 笔墨开创了一种新的山水画表现技法,成为后世文人山水 画创作的程式化语言。后来对文人画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的元四家,黄公望、倪瓒等人的画作中的侧笔横点均是对 “米点皴”的继承。明代吴门画派、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 派及清初“四王”的画作中也均有“米点皴”的痕迹,可以说 米氏云山在形式语言上推动了文人画的发展。

云起楼图 南宋 米芾(传)

— End —

本文作者:致文堂苍然

(0)

相关推荐

  • 山石之米点皴

    山石之米点皴

  • 国画技法13:米点皴 雨点皴 钉头皴 马牙皴

    米点皴是北宋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所独创的山水画皴法,它是用饱含水墨的横点,密集点山,泼墨.破墨.积墨并用,最能表现江南山水早晨初雨后云雾变幻.烟树迷茫的景象. 米芾的点形阔大,称大米点,米友仁画出的 ...

  • 山石皴法系列 | 郭熙的卷云皴

    蒋勋的中国美术史<早春图> 郭熙的<早春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轴纵158.3厘米,横108.1厘米,绢本,水墨.画左署款"早春,壬子郭熙笔",作于神宗 ...

  • 山石皴法系列 | 范宽的雨点皴

    范宽(950-1032),宋代绘画大师,又名中正,字中立,汉族,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画山水,为山水画"北宋三大家"之一. 雪山萧寺图 北宋 范宽 初 ...

  • 山石皴法系列 | 王蒙与解索皴

    在元代, 中国的山水画有着显著的提高. 特别是"元四家"的出现使中国山水画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其中以繁密风格著称的王蒙更是促进了元代美术的发展. 惠麓小隐图元 王蒙 王蒙, ...

  • 山石皴法系列 | 斧劈皴

    唐李思训所创之勾听方法,笔线遭劲,运笔多顿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皱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唐代的青绿山水多勾所而少破染.南宋的山水画家以斧劈披用于水墨山水,加重了披染,出 ...

  • 山石皴法系列 | 折带皴

    折带皴作为云林的山水画标志之一形成于世,与云林本人高深的艺术修养是分不开的.他在师传统的道路上融入师造化的所得而自成一路,并没有简单的套用传统,而是与其对自然的审美感受结合起来进而创造出与太湖山石相融 ...

  • 山石皴法系列 | 荷叶皴

    荷叶皴常用来表现坚硬的石质山峰经自然剥蚀出现的裂纹.荷叶皴的显著特点是外轮廓一柔一刚,常用来表现江南土质山脉经雨水冲刷后的肌理效果,刚劲的则可于表现北方的高山峻峰. 山水册-画册 清 弘仁 一.荷叶皴 ...

  • 山石皴法系列 | 披麻皴

    皴法,是表现山石.树干等物象结构.纹理.质感.体面及向背关系的重要形式手段.尤其是描绘山石,皴法一向被视为法之大端.皴法名目繁多.面目各异,具有较强的形式感和特殊的审美效应.这里仅谈一谈"北 ...

  • 米小鹿山水高清课徒稿:树法、山石皴法、乱石头叠泉画法

    安排这节课 想讲讲树石云水中的水 专栏 山水技法精讲专栏-从入门到精通 作者:米小鹿画画 ¥49 178人已购 查看 说说乱石叠泉:因水口之处岩石破碎不整,乱石集聚,水流,或漫石涌翻或从石隙处穿过,时 ...

  • 一步一步学画山石皴法——米点皴

    此法相传是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所创,又称"落茄点",以表现江南烟雨迷蒙的意境.先用淡墨勾出山的轮廓,分出大致的阴阳脉络,或以淡笔画出山的大体形状,稍后用横笔点,层层复加.(摘自天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