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明代四次大火:嘉靖年间最惨重,大火一直烧到午门外

紫禁城宫殿从建成起,无时无刻不受到火灾的威胁。这些火灾主要是来自天灾,也有的是来自用火不慎,极个别的为有意纵火。

紫禁城的第一次大火发生在它刚建成的来年。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正巧赶上甲子日,大吉大利,明成祖朱棣志满意得地登上奉天殿宝座,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这是他二十年来朝思暮想的宫殿。它的高大雄伟、巍峨壮观,远远胜过他父亲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造的奉天殿。可是。好景不长。刚过五个月。这座大殿就遭到了雷击。发生大火。大火延及谨身殿,华盖两殿,三大殿同时化为灰烬。在那避雷针尚未发明使用的时代。雷击着火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只能将此归结为“天意”。

据说三大殿建成后。永乐皇帝把漏刻博士(国家天文台负责推算计时的专家)胡森找来,让他估算一下三大殿什么时候会遇灾。胡森算了一会,回答说:明年某月某日某时,会发生火灾。永乐帝正在为三大殿落成高兴,偏这胡博士不知趣,泼冷水,让人扫兴。永乐帝听后大怒,下令把他逮捕下狱,并恨恨地表示,到时候若不着火再找你算帐。

时间过得飞快,预言的日子到了,胡博士在狱中眼巴巴地等着起火。午正(中午12点)时分已过,狱卒告诉胡博士殿内未着火。胡一看自己计算失灵,心想不免一死,于是自己服毒自杀了,死时是午正三刻(中午12点45分)。这时,三大殿大火突然升起,文武大臣、平民百姓闻讯赶到拼命扑救,但在没有现代化消防设施的时代,35米高的奉天殿是无法灭火的,因此,还是直至烧光。大火之后,永乐帝想起胡博士,一问,才知道就在火起前片刻已自杀,十分惋惜。

既然“天意”示警,永乐帝也似乎清醒了一点,下诏求直言。有一个叫邹缉的御史刚正敢言。他说,皇上登基19年,营建工程也搞了近20年。这20年中,官吏百姓为此财尽力竭,造成天怒人怨,所以上天示警。永乐帝听了不顺耳,骂他一通。

还有一些反对迁都北京的官员说,皇上撇下南京先帝的宫殿、陵寝不管,非要到这北方来,这次火灾是报应,是先帝命令您回南京去。永乐帝迁都北京是有抵御元朝蒙古余部南下的战略意义的,南方大臣不愿到北京来,因此借机发难。永乐帝驳斥说,迁都问题是“群臣合议”,大家商量好的,不许反悔,下令把闹得最欢的一个官员杀了。但是,朱棣还是接受了大家的劝戒,烧掉的三大殿一直没有恢复。他的儿子明宜宗在位十年,还没有营建,直到20年后的正统六年,他的孙子英宗才重建了三大殿。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夏,三大殿又发生火灾。奉天门(今太和门)左顺门(今左翼门)右顺门(今右翼门)午门外左右廊连带烧毁。也就是说,大火沿着三大殿东西两廊一直烧到午门外。明代奉天殿、谨身殿东西山外是廊庑,与东西两庑相连,因此大殿一着火,马上延及周围建筑。清代康熙十八年太和殿大火后,清宫将两山廊庑改建为砖墙,有效地防止火灾蔓延。

嘉靖这场火灾十分惨重。于是皇帝让大家找原因,嘉靖帝自己也找原因、想办法。他找的原因是,奉天殿的“天”字在殿额上被压在“奉”字之下,违反了“天”字抬高书写的原则,上天有意见,所以总降天火。因此,下令将奉天殿改名“皇极殿”,谨身殿也改成“建极殿”,华盖殿改成“中极殿”。三大殿入清以后,又分别改名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为了筹款重建已毁宫殿,嘉靖帝想了一个办法,他下令户、兵、工三部集资白银三十万两,派御史到各省催要历年拖欠的工料钱,下令动用各地存储的违法罚款和空额余薪,最后仍感不足,又指使北京、南京的物资官员到各库搜寻,有好的都拿来。

营建工程开始之前,嘉靖帝令人先打扫火场,动用军工三万人、民间小车五千辆,每天“寅入酉出”(早晨3点到下午7点),实实在在地干了一阵子,才算完事。到嘉靖四十一年,终于建成了三大殿。

明朝还有一场大火发生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这次不但烧了三大殿,还烧光了乾清宫、坤宁宫,紫禁城中路成了废墟。对这些宫殿的重建工程进行了35年,到天启六年(1626年)才全部修完。

另外,明代还有一次大火,发生在正德九年(1514年)上元节,胡作非为的明武宗为了娱乐,张灯结彩大放烟火,结果燃着了乾清宫和坤宁宫。太监们拥着明武宗到西苑(中、南、北海)避难,望着烈焰腾空的乾清宫,明武宗边撤边乐得喊叫:“好一棚大烟火!”

清代宫中未发生明代那样的大火,除康熙时太和殿火灾外,只在辛亥革命后溥仪居宫中时发生过西花园大火,这时已不属清代。西花园宫殿中存放着乾隆皇帝的奇珍异宝,太监们偷盗后为了毁灭罪证,放火烧了西花园。还有一种说法,说西花园当时使用电灯,用电不慎发生了火灾。

御花园北部的钦安殿,是明代所建供奉真武大帝的道教建筑,殿外东北角有两个脚印,传说嘉靖时宫中着火,真武大帝站在此处救火,结果把地上踩了两个坑。还有个传说,说大殿外西北角从前放着一块砖,砖下面有个脚印,那是清代乾隆年间乾清宫里失火,真武大帝从殿里走出,站在这里手一指火就灭了。难怪清朝没有大火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