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的意境美在哪里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

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一、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美的境界,它以意蕴情趣取胜,在意境中景是为了情思,情思也能化景,故意境也可以说是人的思想与自然有机融合的产物。意境不是简单机械的模仿自然,是艺术家在自然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新境,即不是重写实而是重写意,是有限的自然空间内展示的无限艺术空间,把握意境不仅要考察艺术家的创造,还应研究欣赏者的再创造。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说得好'境生于象外',这里所说的'境'是指创作者创造的意境和欣赏者把握的意境,这'象'就是作品本身.在盆景中它包括了作的'势''姿''形''''等,是具客观性的.有限的.较恒定。这里的'境'是主观性的.无限的.可变的.是对'象'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即产生的情思,所以意境能对欣赏者产生深刻的,持久的感染力。

世人叹知音难觅,难觅的不是知音

是一颗平静淡然且自得于世事的心

二、意境中的情与景是交融的

现代意境概念中意和境的关系是物与心的关系,意属主观,境属客观,在意境中主观和客观是统一的,王夫之说'情和景名为二,实不可离,触景生情,情能化景。

作品'我欲乘风归去''''表现松柏在自然界中蜷曲 直挺,纵立斜长的奇观,以及顶风傲雪的气质,是作者性格的写照,也是对自然奇观的赞美,是情中景,景中情。在意境的形成中,境是基础,脱离了境也就没有了生活中的形象,情就无所依,因为意境中的情是景中情,情是消融在景中的,如果在盆中长几棵小白菜,长得再好也没有诗意,无情产生。境虽然是意境的基础,但在意境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情意,情意是一个作品的灵魂。情意虽然从境中产生,但在盆景中的景并不是自然中的景,而是情中景.意中景,景是作者特定情感被激发出来的情景,也就是在这种特定感情支配下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的景,它浸透了作者的情感.它与自然景的区别就在于它抓住了那些能唤起盆景制作者的情感的自然特征,而不是自然的照搬,它是作者根据感情需要来提炼的,含蓄的,而又实在的,符合自然一般规律的艺术形式,给人以感情上的强烈影响,

如'黛色参天'就表现杜甫诗<<古柏行>>中'黛色参天二千尺'的意境,是情中景,意中景,作者没看过这棵古柏,只知诗中说'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作者就根据此意以及对诸葛武侯高尚品德的敬佩而生的情,由于此情而生此景。再如'和平云'表现了作者对伟大祖国的情感,作者在抗日战争中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在这期间他目睹了伟大祖国经受了内忧外患之苦,渴望和平是他和同辈的最高心愿,而'和平云'正是作者为祖国强大而自豪的爱国主义情感而激发出来的景,是情中景,意是景。

笙歌处处,夜寒彻骨

人间无处是归宿

三、美的境界产生的主要方面决定艺术创造

前面说情思是主导,说明了情意在意境的形成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并不是说情意是意境产生的源泉,否则就犯了唯心主义错误。

意境的形成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这是前提,见景生情,再缘情而取景,这是构思中情与景的相互作用,但这不能简单地说意境就是主观作用于客观的结果。

意境是一种美的境界,它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它不等于生活。当人面对某一艺术品时而发出的惊叹,这引起惊叹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艺术作品本身形象体现了艺术家的创造,智慧,才能,,而这个创造恰恰触动了欣赏者感受美的神经,使其动了情.故这个创作过程的性质决定了艺术作品能使欣赏者产生意境,因为在这个创作过程中包含了作者对生活深刻理解和体验.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除了对生活或者说是自然形象进行取舍集中、提炼、整合外,还运用了夸张甚至变形等手法对自然生活进行加工创造,如巍巍拥翠,它除了具有自然界中古松概念化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黄山迎客松的神态气质,但它和迎客松异多同少,那夸张了的伸向远方的大枝比迎客松的枝似乎伸得更远,更具变化,当然这里的远是现实空间和艺术空间的比较,而干也比迎客松更具变化,树形也更完美,更具迎客之意,所以给人一种综合而又此又彼之美感。故艺术作品完全是客观自然的直接反映,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和作者思想感情相结合而形成的意中形象,这个意中形象,不仅不同生活原型也不同于表象,它是客观形象与理想情感的结合体,而作品是经过作者娴熟的制作技巧和创造性劳动所表现出来的形象,把头脑中的意象转化为典型的艺术形象,形成具体的作品,也就创造出艺术美,即产生了情景交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人世短,人间长。

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美的境界.

从上而知,意境为什么能引起强烈的美感呢?首先意境的形成是生动的,意境中的景物都是情感的过虑,它集中了现实美的精髓,抓住了自然中能唤起人美感的特征,是情中景.其次,意境中饱含了盆景制作者的情感。李方有诗云'疏枝横斜千万朵,会心只有三二枝'这会心的几枝就是情变景.故意境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形象中寄托了盆景制作者的情感,其形则为制作者情感者的化身,就如糖精不甜,水也不甜,但两者相溶就甜了,如'我欲乘风归去'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不满和文人清高而不同流合污的思想情感这种情感是悲苦的,而其作品则峥嵘有势,波澜起伏,姿态横生,是思想性和形象性的自然结合,是制作者感情的写照,是一种在情感上具有感染力的形象.再次意境中包含了盆景艺术家的精湛的艺术技巧,它是一种创造,没有精湛的技艺,感情也不能很好地表达.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最后要说的是意境中的含蓄能激起欣赏者的美好想象,这就是使人感觉言有尽而意无穷,藏露结合则意境更深远.这是意境的特征所决定的,因为艺术是生活形象高度概括和体现,在盆景制作中,如要表现松的挺拔俊秀,则关键在于抓住自然界中很多名树的典型特征,而不是罗列全部细节,要留一个欣赏者想象的空间.故在意境中既要做到形象鲜明,又不能一鉴无余,不能剥夺欣赏者想象的权力,否则作品是不成功的。所以盆景形可以不让再创造,但盆景的意境一定要有让欣赏者再创造的余地,这个余地越大,意境就越高远.因而在创作中一定要抓住景物中那些 能唤起特定感情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调动 欣赏者的想象,让欣赏者想看透,而又不能看得彻底,始终保留一份好奇,这就是'迷',这就是美。

芙蓉水面采,船行影犹在

你却不回来

总之,意境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客观景物和艺术家情感的作用,是情中景,景中情,它能调动欣赏者丰富想象力并产生共鸣.是艺术家情感激发所创作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

(0)

相关推荐

  • 论黑松盆景审美特征与艺术鉴赏(三)

    作者:薛以平 黑松盆景艺术鉴赏 盆景艺术鉴赏是指人们在接触盆景艺术作品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感受,也是人们通过盆景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鉴于黑松盆景艺术独特的形象性.审美性以及 ...

  • 创作“立意”与意境创作(一)

    作者:夏著华 中国盆景艺术,不仅是一门综合性的高等鲜活生命艺术,而且内蕴着多边科学与艺术技巧,是一种占有时空,并具形.神.气.韵.情.意的多维空间造型艺术. 中国盆景艺术,与其它任何造型艺术不同,虽同 ...

  • 试论盆景艺术技巧的匠与师

    作者:张先觉 讨论盆景艺术技巧问题,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对当今盆景艺术鉴赏作更符合时代审美主流的认识. 盆景艺术技巧是艺术才能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盆景创作构思和作品意境凝练这两个活动过程中,主要是对作品 ...

  • 怎么欣赏盆景的意境美?

    盆景的意境,是盆景艺术作品情景交融,并与欣赏者情感.知识.艺术素养相互沟通时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不是盆景具体外形.盆景的意境,好似文学作品的思想性,但又不像文学作品那样明显.盆景的意境是内在的, ...

  • 院子里好多盆景,喜欢这盆假山盆景,意境美,院子里还有好多

    院子里好多盆景,喜欢这盆假山盆景,意境美,院子里还有好多 院子里好多盆景,喜欢这盆假山盆景,意境美,院子里还有好多 展开

  • 山石盆景的意境美

    大凡提到艺术都要论到'意境'这个词.因为意境是一切艺术的核心.中国古典文学,如诗,词,赋等这些文学经典的立身之本就是'意境'.当然现代艺术和现代文学也同样要有意境,才可以成立.那么,意境是什么呢?其实 ...

  • 感悟盆景创作的意境美

    文|李国宾 作品创作的最高要求--意境美.而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情感(立意),思想情感(立意)的产生又有赖于创作者对桩材的深刻认识.没有深刻认识感受,不可能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更谈不上意境美.观赏 ...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美是盆景的最高境界

    中国盆景艺术创造成就的高低,则取决于作品意境的深浅.是"诗",就必须有"诗情",是"画",就必须有"画意",所谓&quo ...

  • •盆景意境美

    山水盆景的意境美 意境是盆景艺术作品的情景交融,并与欣赏者的情感.知识相互沟通时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欣赏优秀的山水盆景作品,使人有"一勺则江湖万里'."一峰则太华千寻'之感,这种 ...

  • 越南朋友家,院子里好多盆景,意境真美,每一盆都是精品,羡慕了

    越南朋友家,院子里好多盆景,意境真美,每一盆都是精品,羡慕了

  • 10首绝美元曲,意境美,语言美,词句美

    <天净沙·即事> 元·乔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 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此曲系叠字小曲,全曲用白描手法,写出久别重逢后喜悦的心情,也写出了心上人的娇柔可爱. 一 ...

  • 画家刘永良 国画作品的意境美

    作者:墨点字帖 当当 花鸟画家刘永良,甘肃天水人.他自幼热爱书画艺术,学生时代便以<芥子园画传>为师,潜心研习中国画,从中不断汲取营养. 而后,为深入锤炼画技法,他与国画名师毋颖峰先生一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