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怎么办?分清证候再用药

脾病以虚证较多,常见的病证有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4种。

每种病证,表现症状不同,治疗方法有别,在具体用药时还需区分对待。

01、脾气虚

表现症状:纳少,食后胃脘胀满,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形瘦神疲,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

常见病症:

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肝炎、肝硬化、小儿营养不良等。

治疗方法:补益脾气。

常用药物:四君子丸、参苓白术丸等。

02、脾阳虚

表现症状:腹胀纳少,脘腹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大便稀溏,或下肢水肿,或妇女带下清稀量多,舌质淡胖,苔白润,脉沉迟无力。

常见病症: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消化不良、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营养不良性水肿等。

治疗方法:温中健脾。

常用药物: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丁寇理中丸。

03、中气下陷

表现症状:脘腹坠胀,食后尤甚,或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泻不止,严重者脱肛,或内脏下垂,或小便混浊,伴神疲乏力,食少便溏,头晕目眩。

常见病症:脱肛,胃下垂,眼睑下垂,子宫脱垂,肾下垂,慢性肠胃炎,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乳糜尿等。

治疗方法:补气升阳。

常用药物:补中益气丸。

04、脾不统血

表现症状:各种慢性出血,或妇女月经量多,月经先期,崩漏或淋漓不尽,伴食少腹胀,大便溏薄,神疲乏力等。

常见病症:血液病,血小板减少症性紫癜,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泌尿系结石,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治疗方法: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常用药物:归脾丸,人参归脾丸。

总结

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均为虚证。

① 、脾气虚证重在补气;

② 、脾阳虚重在温中补阳;

③ 、中气下陷重在补气升阳;

④ 、脾不统血重在补血止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