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人力资源管理:用高手还是用高潜?
谷歌的观点是,精英员工的绩效是普通员工的平均4倍,而公司付给精英员工的薪酬却是普通员工的平均2倍,所以雇佣精英对公司来讲更划算。当然,谷歌的应聘难度系数比考上哈佛大学高25倍。乔布斯则认为“顶级人才的自尊心不需要你呵护”。福特公司1914年以日薪5美元招聘工人,高于同行一倍,企业并没有因此损失利润,反而因为承认员工价值而获得市场尊重。
任正非说:“华为不搞培养制,我们没有责任培养你;我们是选拔制,选拔更优秀的人上来,在全公司和全世界范围选拔优秀者,落后者我们就淘汰”。
杰克·韦尔奇在位时GE(通用电气)实行2:7:1比例的年度绩效排名,10%绩效落后者将被清理,公司重点关注将70%合格者向卓越者区域转化。不过,伊梅尔特时期的GE废止了这项看似无情的逆向淘汰政策。
有人会说是因为这几家公司财大气粗,所以才敢于掐尖招人、强势裁人,此言不虚。但是大企业也是从小长大的,成熟期的企业也需要创新、创业来激活组织,到底是企业成就了人才,还是人才成就了企业?这个问题就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缠绕不清,但至少有一点很清楚,再好的战略,人不对也干不成。
在人才市场上,只有少数头部企业形成了买方话语权,大多数公司正在遭受招聘难、留人难的困扰,传统制造业、建筑业企业尤甚。标杆企业启动“人才供应链”策略,即全生命周期的人才管理,在大学里定制人才,在企业内开展人才工程、加速人才成才等。这样做虽然成本高、周期长,但是队伍相对稳定、来源有保证。
后来,谷歌也承认,单纯靠高薪吸引人的策略很容易被复制。但是,企业获得高额利润的模式却极难复制。对大多数传统企业来说,赶在劳动力红利消失之前,调整企业形态(创新制胜或向产业链上游升级),这是个关键问题,要么提高效益,要么提高效率。所以人才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企业战略问题——战略先行,人才驱动。竞争永远都是非对称的,有夕阳产业,没有夕阳企业,守着金山也有要饭吃的。
夯实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学习应用优势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企业应当理性选择。不过,现实中,“既要”“又要”往往一样也搞不好。欲成功,先自宫(自我革命)。取法乎上,得其中;要得其上,only paran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