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丁香树皮。
丁香
【释名】丁子香、鸡舌香。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突然心气痛:用丁香末,酒送服一钱。
干霍乱(不吐不泻):用丁香十四枚,研为末,开水一碗送下。不愈再服。
小儿吐泻:用丁香、桔红等分,加炼做成丸子,如黄豆大,米汤送服。如呕吐不止,可用丁香、生半夏各一钱,泡姜汁中一夜,晒干为末,以姜汁调面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在。每服适量,姜汤送下。
婴儿吐乳,粪呈青色:用乳汁一碗,放入丁香十枚、陈皮(去白)一钱,煎开多次后,细细送服。
胃冷呕逆:用丁香三个、陈桔皮一块(去白,焙干),水煎,乘热服。
朝食暮吐:用丁香十五个,研为末,加甘蔗汁、姜汁调成丸了,如莲子大,口中噙咽。
反胃,气噎不通:用丁香、木香各一两,每取四钱,水煎服。
妇女崩中:用丁香二两,加酒二升,煎成一升,分次服下。
妇女难产:用丁香三十六粒、乳香三钱六分,共研为末,加活兔胆同捣,作三十六丸。每服一丸,好酒化下,此方名“如意丹”。
鼻中息肉:用棉裹丁香塞鼻内。
唇舌生疮:用丁香研末,棉裹含口中。
乳痛:用丁香研末,水送服一匙。
【附方】丁香的药用部分是丁香树的花蕾或果实。干燥花蕾,亦称公丁香;干燥果实,亦称母丁香。
丁香与苦丁香并非一物
丁香是桃金娘科常绿乔本植物丁香的花蕾,性温,味辛,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寒呕吐、呃逆、少食、腹泻之证。
丁香是桃金娘科常绿乔本植物丁香的花蕾,性温,味辛,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寒呕吐、呃逆、少食、腹泻之证,还可用于治疗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脚弱。药店里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花蕾称为公丁香,果实称为母丁香,二者性味、功效相似,但母丁香药力弱于公丁香。
苦丁香为瓜蒂的别称,是葫芦科一年生草质藤本甜瓜的果蒂,性寒,味苦,内服具有涌吐热痰、宿食的功效,用于治疗热痰、宿食、食物中毒等证;外用研末吹鼻,可引去湿热,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湿家头痛等证。
《中药大辞典》:丁香树皮
【别名】丁皮(《纲目》),丁香皮(《本草求原》)。
【性味】《纲目》:"辛,温,无毒。"
②《纲目》:"心腹冷气诸病,方家用代丁香。"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丁香树皮
【别名】丁皮、丁香皮
【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树皮。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
【原形态】丁香,常绿乔木,高达10米。叶对生;种子长方形。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胃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脐。
【各家论述】1.《海药本草》;治齿痛。2.《纲目》:心腹冷气诸病,方家用代丁香。3.《本经逢原》:治腹胀。恶心、泄泻虚滑,水谷不消。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