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期,为什么心理问题更多了?——赵国秋教授听课笔记

「您在教育上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

点上方蓝标即可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重要提醒

昨天,收听了赵国秋教授的讲座,获益良多,推荐朋友们去听听。听了两遍,做了详细的笔记,差不多是实录了。推荐也有顾虑,担心朋友们可能会对号入座。所幸的是,赵教授说,即便对号入座也没问题,可以咨询免费热线电话。他们都是训练有数的精神科大夫,心理学的专家,早上9点到晚上9点。再三强调,心理有问题,和头疼脑热一样,非常正常,不必顾虑,接受专业的辅导即可。

疫情背景下的五种心理问题

1.恐慌的心理。这是疫情之初,对疫情不了解的反应。

2.情绪障碍凸显。焦虑,抑郁,强迫等。

3.伴随情绪的身体反应。头痛,胸闷,心慌,自己感觉发热,腹胀,食欲不振,拉肚子,全身没有力气,统称心身反应。

4.行为发生改变。长期在家,生物钟打乱,出现夫妻吵架,天天吵,把吵架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5.社会功能受影响。睡眠障碍,记忆能力下降,行动力降低,警觉性提高。

典型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原因可能有二:疫情能诱发心理问题。本来就有心理问题,经过两个月宅家,出现相应的障碍。

后疫情时代,要更加关注心理健康,重视主观幸福度提升,职业倦怠的克服,改善心理问题。

一、焦虑

适度的,有利于提高工作的绩效。不能有病理性的焦虑。否则,会影响幸福感下降,社会功能的下降。如何鉴别焦虑水平过高呢?

补充说明。对自己的孩子,高三以下的孩子,还没达到正常水平,要对自己对孩子提出学习上的要求,期望的目标要适度,要适时。要求过高,小孩子可能彻底放弃,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爸爸妈妈的要求。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学习能力,师资力量综合考虑,提出中肯适度的要求。

1.精神痛苦。经常担心家庭,周围人的问题,对人生意义的再思考,做人好像没什么大意思。在这个基础上发生的很多极端的例子,就是放弃自己。偶尔和你说太痛苦了,但该吃的吃,该睡的睡,该玩手机就玩手机,乐呵呵,没问题。如果孩子,一个人暗暗掉眼泪,愁眉苦脸,烦躁,坐立不安,自残,采取极端行为,有理由认定,处于病理性焦虑。

2.焦虑水平持续过高。很大一部分人,会头昏头晕,心悸胃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也有人全身无力。如果去医院检查,最后的结果并不支持他抱怨的身体上的反应,可以认定过度的焦虑引发的心身应激反应。

3.警觉性增高。晚上不要睡觉,20分钟内要睡着。30分钟内睡着不追究。每天晚上迟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要观察。一个星期有三天,超过一个小时,持续时间一个月,必须接受心理学,精神学专家们的评估和处理。

二、抑郁

有不断上升的趋势,100人,确定有的6~8人,经济越发达,生活节奏越快,人际关系越复杂,越发达的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有的高三分之一,严重抑郁的10%会选择自杀。抑郁是可以治疗的,最大的问题是不能识别,识别了也不找专家。学生有抑郁,表现出成绩下降,心理功能的减退。

识别抑郁症,五个核心指标,对于筛选识别,有很好的区分度。

1.情绪低落。一定是包括持续的低落,今天不开心,明天开心,这种不算。这是情绪的波动。大部分青少年的抑郁,不是以情绪低落表现的,更多的是烦躁不安,经常烦死了。补充一下,抑郁的体验,早上醒来严重,下午晚上轻松,如果有这样的现象,要高度关注。他符合重性抑郁的特点。

2.兴趣减退。今天感兴趣了,明天不感兴趣,比如女性,百货公司都不去,已经淘宝,没时间逛商店的除外,要高度关注。兴趣减退,包括打扮,逛街,包括性兴趣减退。先生有没抑郁症,我们都会问性生活如何,太太最有发言权。如果几个月都不在一起了,得抑郁的可能性很大。

3.失眠早醒。两三点钟醒来,不再睡觉。不包括起来上厕所,回去又呼呼大睡。一个人睡眠障碍,最常见的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入睡困难,超过一个小时入睡。第二浅睡,老鼠跑过一个能发现。这个和亚健康比较密切。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亚健康不是医学术语,也不是心理术语。很多慢性病,和心理健康有关。长期精神压力下,容易得病。亚健康人们的特征是,疲乏,整天叫累死了,躺在沙发不想说话。去上班就想去上战场,不愿意上班,工作效率低下,注意力涣散,思维速度变慢。睡下去迷迷糊糊,自己感觉睡眠质量不高。第三,早醒,对抑郁症贡献最大,关系最密切。

4.自我否定。否定自己的能力,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扮演角色的能力。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总说,我没这个能力,你们去吧,我在办公室守着。不管什么事情,都退避三舍。如果你的下属,跑到你这里辞官,你要耐心倾听,建议你,要把是不是抑郁,作为一个维度,考虑在内。对什么都没有意义,根本没有能力做处长。他不是客气,真是这么想的,健康是重要的,第一位的,所以辞官。

5.绩效下降。或者效率下降。放在第五,不是不重要的。轻度中度,努力一下,三分三还是可以完成,如果一个人,连三分三都完不成,问题比较严重了。认真配合,大部分能治疗,关键要找专家。10个抑郁症,有9个评估治疗不规范。很多人不找专家,情绪不好是个病,为何不找专家?要理直气壮找专家。

这五条,一个正常的人,应该都是没有的。一个人具备两条三条甚至更多,要引起关注。

三、强迫

1.反复想。不必这么想,非这么想不可。比如,一个只鸡为何两只脚,明知就是两只脚,白天想,晚上想。

2.强迫行为。用动作表现,比如反复洗手。我担心,疫情过后,原先就有强迫症的之外,原先没有的,疫情作为刺激物,引发强迫症,比如洗手,也是很有可能的。

3.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延后3~6月,他慢慢出来。这个病,大灾大难面前他不表现。美国,很多参加过越战、阿富汗、伊拉克战争,通过画面声音闯到脑子里,大兵在好好吃饭,一个镜头跳进来,血淋淋的镜头在脑海呈现。严重的会选择自杀,自杀率比较高。大灾大难后一年,自杀要高出一到两倍。

一些常见的应对方法

一、认知结构调整

得抑郁焦虑的人,往往往负性思维,不好的方向去想,抑郁症思维。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要想负面的后果,反过来应该一分为二,也许还有另外一面呢。这类人,愁眉苦脸,应该建立心理检测的程序或者方法。每天晚上,睡前五分钟,做一件事,记日记,不要记流水账,还原事件,跳出自己看自己。持续三到六个月,不一定,也许,可能,两分法看问题,这对抑郁对预防是重要的。

二、安全岛技术

考试的时候很紧张,脑子一片空白。每次5~10分钟,冥想技术,想想大海边上,静静听海水,听海鸥的鸣叫,不允许别人进来。当然,如果感觉大海不安全,置身森林也是可以的,静静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最大的好处,快速有效放松,有的人还没做完就睡着了。

三、匀速规律运动

推荐快走,不要求打球,爬山,游泳。晚饭后,时间是30~40分,每小时5~8公里。匀速两周四到六周,快乐元素分泌增多,人会慢慢高兴起来。

四、协议化管理

爸爸妈妈复工复产了,不知道孩子在家做什么。发起方应该是父母,明天7~8点,妈妈和你讨论一个问题。孩子没有耐心,现在讨论好了,不,明天讨论,有期待效应。讨论什么呢?爸妈要求孩子怎么做,孩子要求爸妈怎么做,应该可能的要有所选择,白纸黑字写下来,做到了怎么奖励,没做到怎么惩罚。三方签字,贴在显眼的地方。每天做一次回顾。

杨春林, 杭州市优秀教师, 语文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杭州市优秀班主任、杭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 浙江班主任网络研修团队创始人。浙大等多所高校培训讲师,国培、省培授课教师。《班主任》 《新班主任》  等媒体封面人物, 浙江 2015 年教育新闻人物,著有 《变出品牌班级》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