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宋恭帝 赵隰
宋度宗赵禥去世后,大臣们想让赵昰即位,但贾似道却让赵隰即位,就是宋恭帝。
赵隰当时才四岁,由太后临朝听政。
一只眼睛失明的汪立信向贾似道献计,贾似道看了大骂:“瞎贼敢如此狂言!”并将汪立信贬官。
李庭芝听说陆秀夫的名声,将其招来。陆秀夫性格沉静,不苟言笑,但处理事情十分稳妥。
蒙古军队连战连捷,大臣们都建议让贾似道出征,贾似道无奈,只好答应。但贾似道惧怕刘整,不敢出兵。后来刘整向蒙古人献计却不被接受,郁闷而死。贾似道听说刘整死了,十分高兴:“这是老天在助我啊!”
贾似道虽然出兵,但仍然派人去议和。伯颜派人告诉贾似道:“如果开始的时候议和还可以,现在我们已经胜券在握了,想议和就自己过来吧。”贾似道避而不答复。
夏贵遇到贾似道,夏贵从袖子里拿出一张纸,上写:“宋朝已经三百二十年了。”暗示贾似道不要抵抗了。贾似道看了,低头不语。
贾似道又看见汪立信,不由得拍着汪立信的后背哭起来:“没听你的话,才到了今天这步!”汪立信说:“宰相啊宰相,现在不能说瞎贼了吧!”
贾似道的前部军队刚与蒙古兵接触,就开始败逃,贾似道惊慌失措,赶紧鸣金收兵。宋朝军队一溃而下,贾似道想召集这些逃兵,没人理睬,只有人对着贾似道破口大骂。
贾似道逃回之后,建议赵隰迁都,被人劝止。朝廷向各地求救,只有张世杰、李芾、文天祥带兵前来,但陈宜中怀疑张世杰与蒙古人有联系,把张世杰的士兵全部换了下来。
贾似道当初扣留蒙古使者郝经,此时蒙古人来兴师问罪,贾似道吓得急忙把郝经送了回去。
陈宜中请求杀了贾似道,太皇太后不同意,只是将贾似道贬官。
此时,朝廷与已经投降的吕文焕、范文虎联系,让他们去和蒙古人商量议和。
蒙古军队临近,很多大臣偷偷逃走,朝廷上冷冷清清。
贾似道被贬后,所到之处无人接纳。郑虎臣的父亲曾经被贾似道流放,此时主动要求监押贾似道上路。贾似道此时身边还带着几十个侍妾,郑虎臣到了之后,将其全部赶走,把贾似道的轿子盖撤去,把贾似道暴露在烈日下,并让轿夫沿途戏谑贾似道。走到半途,郑虎臣说:“你死在这吧!”贾似道说:“太皇太后已经饶我不死了。”郑虎臣说:“我替天下人杀了你,即使我死了也不遗憾!”就把贾似道杀死在途中。郑虎臣也因此被处死。
文天祥与张世杰主张积极抗击蒙古军队,陈宜中却认为应该谨慎行事,拒绝了二人的建议。
此时,陈宜中主政,但却束手无策,只知道欺瞒太后,致使将士们灰心丧气。朝廷又派人去向蒙古人请和,说:“国君刚刚去世,新皇帝还年幼,自古以来这时候都不应被攻击。”伯颜说:“你们宋朝得天下的时候也是抢夺的小皇帝的天下,现在在小皇帝的手里失去,也是天意,还有什么可说!”
陈宜中无奈,又建议向蒙古自称为侄子,如果蒙古人还是不同意,就自称侄孙,被蒙古封为附庸国也可以,但这些想法最后都被伯颜拒绝,太皇太后想纳贡称臣,也被拒绝。
陈宜中没办法,就建议逃离京城,太皇太后只得答应,但陈宜中却一去不见踪影,太皇太后以为陈宜中是在戏耍自己,气得闭门不见大臣。实际上陈宜中是去准备撤离了,却忘了告诉太皇太后。
文天祥、张世杰请求太皇太后去海上逃避,自己留下来抵御蒙古军队,陈宜中不同意,跟太皇太后商量要投降。
张世杰见朝廷不战而降,就带兵离开。
文天祥被派往蒙古军营商议,被伯颜扣押起来。
太后和赵隰被蒙古人带往北方,李庭芝出兵想将二人抢回,没有成功。
后来,宋朝灭亡后,忽必烈的皇后见到了赵隰,有些于心不忍。忽必烈说:“宋朝已经消亡,从此就不用再打仗了,大家都很高兴,你为什么不高兴呢?”皇后说:“自古没有永远存在的国家,如果我们的子孙将来不落到他这个地步,就值得庆幸啊!”
宋朝太后在北方不服水土,忽必烈的皇后就再三请求让宋太后回到南方,忽必烈说:“这件事你考虑得不远,她回去了如果传出反叛之类的流言,那她的家族就完了,这不是对她好的做法。如果想对她好,随时体恤就行了。”皇后从此对宋太后照顾得很好。
后来,赵隰被忽必烈派去学佛。
南方的汪元量到北方见到了赵隰,回去对人说:“太后做了尼姑,赵隰在学佛,称为木波讲师。”宋朝的遗老遗少听了,有人哭了起来。
此时,有人向忽必烈建议,既然宋太后和赵隰已经出家,按惯例,他们所有的三百六十顷土地应该免租。忽必烈同意了这个建议。
有一种说法是,赵隰在元英宗时候,因为写的诗里有反意,被元英宗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