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棠樾鲍氏祠堂感

看完棠樾牌坊群后,也许是壮观的牌坊群打动了我,想对鲍氏家族一探究竟吧,不大进祠堂的我走进了旁边的鲍氏祠堂。鲍氏祠堂共分为鲍氏支祠(男祠)、清懿堂(女祠)、世孝祠三座。在我参观时,只有鲍氏支祠和清懿堂对外开放。

世孝祠建于清嘉庆六年,是鲍氏家族二十四世孙鲍志道所建,用以供奉鲍氏孝子牌位、教育后代修身。供奉祖先、宗族议事的祠堂在全国比比皆是,但单独为孝子修建祠堂在国内确为罕见,由此证明鲍氏家族对孝道和以孝治家的重视。

鲍氏支祠为鲍氏家族的男祠,也称敦本堂,又称万世公支祠。该祠堂建于明代嘉靖末年,清嘉庆六年重修。鲍氏支祠具有浓厚的徽州特色,砖木结构,雕饰不繁,朴素大方。门屋为翼角高耸的五凤楼,门外有精致的砖雕八字墙。整座祠宇结构简洁,工艺精湛。

鲍氏支祠是供奉鲍氏先祖的地方,是鲍氏全族子孙的祭祀之堂。其建筑气势恢弘,屋柱为细而高的石柱或木柱,横梁为粗大的“冬瓜梁”,这是最典型“肥梁瘦柱内天井”的徽派建筑特征,为清代徽州祠堂建筑艺术的典范。

鲍氏支祠的享堂,由宽阔的正厅、宽大的天井和廊庑组成。享堂内高悬“敦本堂”匾额,在前檐下悬有“乐善好施”的匾额,这样内容的匾额在徽州比比皆是,它是鲍氏族人乃至徽州人自古以来的价值取向。

享堂正厅两侧墙壁上,书写着“忠、孝、廉、节”四个两米多高的白底黑字,这是南宋书法家朱熹的手迹。在当时,许多的祠堂墙壁上都临摹有朱熹题写的这四个字,鲍氏支祠当然也不例外。祠内还有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手书,标榜“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范例的《鲍氏五伦述》。

寝殿是供奉鲍氏家族先祖牌位和画像的地方,殿正上方的匾额上题写着“慎终追远”四个字。意思是在做事前,谨慎从事,追念初衷,并且预想后果,就能少做错事。牌匾下是三幅鲍家较为显赫的先祖画像,画像的两旁有一幅对联: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意思是先祖功成名就,惠及子孙后代。

整个鲍氏支祠结构简洁明了,银杏为柱,樟木作梁,砖、木、石雕洗练不繁,处处透露出儒家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显示着不偏不倚的中和之美。祠内保存着宗族管理的义田规、规禁碑等碑刻,特别是祠堂内的嘉庆上谕碑,更是显示了当年棠樾鲍氏家族的显赫。

中国古代的家祠有一传统,就是祠内只能供奉男性先祖,女性不得入祠。而在这个体现了女性苦难的棠樾村里却有一座女祠,女祠名为“清懿堂”,也许是作为棠樾贞节牌坊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吧。这是一座颂扬鲍氏家族妇女贞节慈孝的清代建筑,也是全国唯一一座供奉女性的祠堂。

清懿堂建于清代嘉庆十年,是棠樾村大盐商鲍氏二十四世祖鲍启运创建的,借以纪念为家族做出牺牲和贡献的鲍氏妇女。清懿堂的结构与鲍氏支祠大体相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雕饰不繁,朴素大方。享堂前后有拱形轩顶,天井下有储水池,廊屋环匝,石质檐柱。

这座世间独一无二的清懿堂,格局精致,结构紧凑,造型流畅,内秀而外朴,端庄而不刻板。其雕镌典雅而瑰丽,尤以门厅外的八字墙满饰精致纤丽的砖雕,玲珑剔透,华采纷呈,被誉为“徽地祠堂砖雕之最”。

男尊女卑在中国古代早已根深蒂固,当时的社会处处不忘限定男女之别,清懿堂在很多的细节上也体现出了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标准。清懿堂没有正门,而进入清懿堂的门是一扇不大的边门,这反映出男祠可开正门,女祠只能走边门。

凡是祠堂大都坐北朝南,惟独这座清懿堂是坐南朝北。据说,这是根据《易经》中“男乾女坤,阴阳相悖”的哲理修建的,做为供奉女性的祠堂,当然得与男祠相反。同时,在古代母氏所居都为北堂,坐南朝北也是意为颂扬母恩母德。

享堂正中悬有“清懿堂”匾额,匾上三字出自书法家鲍珍之手。它取自“清白贞烈,懿德美好”之意,而“懿”字分开看就是“壹次心”,意指女子一生只嫁一次,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在女人没有地位,不能进入祠堂的古代社会,这座祠堂打破了“女子不得入祠”的陈规,这在男尊女卑的古代,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观。

享堂前悬挂着清代名人曾国藩所书的“贞孝两全”横匾,如果细看可以发现匾中的“两”字里还暗含了一个“求”字,其意暗指“贞孝两求全”。从这可以了解到在当时的社会,“贞孝”是很荣耀,也是很沉重的,反映出了徵州女人身心背负的沉重枷锁。

寝堂是供奉鲍氏妇女牌位的地方,祠内摆放着许多明清期间,鲍氏贞节烈女的牌位,这些贞烈女子被鲍家奉为楷模,供人拱拜和瞻仰。堂内“福我云礽”牌匾上的“我”字中间一横左右断开,表示鲍家女子的忘我牺牲精神,能够牺牲小我成全家族的大我。

走出清懿堂,望着不远处的贞节牌坊,眼前的牌坊在彰显鲍氏家族荣耀的同时,也浮现出了徵州女人的悲惨命运。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愿过去饱经磨难的徽州女人们在另一个世界里安息,愿生活在今日阳光下的徽州女人们都拥有幸福的笑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