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经方太任性!三味药,治好老鼻炎,阳气通,鼻子就通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耳鼻喉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常常问自己,我写的每一篇文说,会让读者有多大收获?
如果读者收获少,哪怕有再大的阅读量,也是一片失败之作。
如果读者收获很大,哪怕只有一个人去阅读它,那也是有价值的。
接下来,我给你讲的这张医案,这个配伍,我自我感觉,还是比较有意义的。我猜测,这篇东西对得起读者朋友对我的期待。
想说什么呢?说一说过敏性鼻炎。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姓徐,就医时年30岁。
她说啊,多年以来,每一次在感冒之后,都会出现鼻痒、鼻塞、不断打喷嚏的现象,鼻涕流得像清水一样。如果一旦遇到冷风或者粉尘的刺激,那症状就更严重了。平时呢,身体还容易出汗。
她用了很多西药,无效。她也看过中医,还是无效。
这怎么办啊?她决定继续寻医。
后来,她找到山东的一位老中医临床家。具体的名字,为了避免广告嫌疑,我就不说了。
刻诊,见患者面色晄白、舌淡苔百润,脉象缓,容易出汗,身体乏力,语音低微。医师低下头,提笔就写配伍。
但是,当患者看到医师写下黄芪、白术、防风这三味药的时候,立刻给打住了,道:“这三个药,我都吃过,一点效果都没有,你就别开了”。
真是久病成医啊。医师仔细看着面前的患者,觉得自己的思路应该没错啊,为什么用起来无效呢?
思来想去,患者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单刀直入,一步到位,直捣黄龙。于是,提笔写下一张配伍。方见——
炙甘草15克,干姜12克,生黄芪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三剂之后,症状大大缓解。五剂之后,诸证悉平。
后来,医师嘱咐患者用补中益气的成药调养20天,随访所见,未曾复发。
事后,患者惊喜万分。她实在想不到,自己多年的顽疾,竟然一朝而愈。而且,医师仅仅用了三味药。
这张医案,也是我早年参加经方学习班的时候,从老师的口中得到的。可以说,这个小故事,给了我深深的震撼。
首先,我们看看这患者的状态。
第一,脉象缓,这显然是气虚鼓舞乏力的表现。
第二,爱出汗,这显然是肺气虚弱,卫气不固,津液外泄的表现。
第三,感冒后鼻痒、鼻塞、流鼻涕,这显然是肺气不足,宣发失常,津液失于输布,聚而成痰,外泄鼻窍的表现。
所以总地来看,这就是肺气虚弱、卫表不固啊。
既然如此,前头这些医师用的黄芪、白术和防风配伍,应该是可以的啊。这三味药配伍,乃是补益剂玉屏风散的搭配啊。这个配伍,就是益气固表止汗的。黄芪大补脾肺之气,益气实表。白术健脾固表。防风祛在表之风邪。
问题是,为啥不好用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力道不够。
咱们说,这玉屏风散,在于补益脾肺气虚啊。它的作用,就是“补虚”。但是这个患者的问题,除了肺气虚之外,还可能蕴含一个“寒”字。这从她常常在感寒之后发作鼻炎,容易感冒,面色晄白等细节中可以看出来。如果这个寒邪不被化散,只是去补虚,效果当然不好。因为罪魁祸首,你根本没有触及到啊。
所以说,医师接下来用了干姜、炙甘草和黄芪的配伍,做直捣黄龙的一击。
这个炙甘草、干姜和黄芪的配伍啊,包含了干姜甘草汤这个经方。这个经方,记载于《伤寒论》,原方就是甘草和干姜。这个配伍啊,表面看,两味药都是入中焦的,可以暖脾胃。但是你仔细琢磨,它的用于在于温散肺寒。因为脾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啊。中医讲,虚则补其母。你肺中有寒,我怎么治?就去治你的母脏,也就是你的脾。我去温补你的脾,这样就可以生肺金,改善肺中的寒。
所以说,甘草干姜汤,又可以治肺中寒邪导致的肺痿。
总而言之,你记住,炙甘草和干姜配伍,温中补虚,培土生津,温肺化饮,可以改善肺中的虚寒状态。
和玉屏风散相比,这个配伍,别看只有两味药,但是能针对躲在后面的“肺寒”来进行治疗,力道就大了许多。
在这个基础上,再添上黄芪,益气固表,问题怎能不解决呢?
所以说,我用两个字来形容此等用药的机理,那就是“任性”。一般的配伍不是不好用吗?好,我直接抄了你的老家。这就是治病求本啊。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朋友们参考。一来,非专业读者,必要的时候,可以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模仿文中意图加减应用。二来,专业的读者,不妨也用心抄录下来,为日后临证作以参考。
总之,请你记住,中医的经方,有时候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都是高深而有任性的主儿!如果用得好,是可以直击根本的。这就是中医经方的魅力。
好了。就写这么多。欢迎关注“微门诊”,文君然每天和你聊健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