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吃的源头
Uni-Note Vol.018
闲读《山海经》,第一段惊到我了:
招摇山上有种野兽,长得像猴,白色耳朵,能爬能走,名叫猩猩。
重点是接下来的四个字:食之善走(吃了猩猩肉,腿脚就是6)。
公然吃野味!
猩猩做错了什么??(而且还是以形补形这一套)
往下翻,我发现山海经时代的中国人,看到野生动物就流口水。
这些动物个个奇形怪状:
柢山的一种鱼,长得像牛,叫声也像牛,它栖息在山坡上,腋下长着翅膀,背后拖着条蛇尾巴。
亶爰山的一种野兽,形似长头发野猫,雌雄同体。
基山有一种鸟,长得像鸡,但是有三个头六只眼,三只翅膀六只脚。
这样的怪物,怕是广东人都下不去嘴,
在山海经里,却统统成了食谱。
山海经为每种“食材”写了功效。
吃了怪鱼,不会患痈肿疾病——这一条注明了怪鱼会冬眠,算是“药理”。
吃了长头发野猫,不会产生嫉妒心——没有理由,就是这么玄学。
吃了三头鸟,精力充沛不用睡觉——没有理由。
五卷《山经》处处是这样的野生动物食谱,到了《海经》大为收敛。也许因为《海经》写的是异域番邦,吃野味的魔爪还没伸过去。
可疑的是,这里描写的异域人,看着都很像野生动物:
羽民国,当地人头很长,一身的羽毛。
厌火国,人头兽身,口中吐火。
三首国,一个人三个头。(又来)
《海经》偶尔也写到生猛动物,比如能吞吃大象的巴蛇,吞了三年才吐骨头。山海经随后写道:人要是吃了这巴蛇的肉啊,心脏腹部再也不生病了。(没说不得肺炎)
这样一部吃遍全世界的野味指南,竟然也有自己的底线——有些动物大概过于生猛,连山海经都不敢惦记。吃不到的葡萄就说酸,吃不到的野味就说不吉利,山海经就是这么干的:
柜山有种鸟,形似鹞鹰,鸟爪长得像人手。这可不是什么好鸟,它出现在哪个郡县,当地的知识分子就要被流放了。
长右山有一种四耳长尾猿,叫声像人的呻吟。它出现在哪个郡县,当地一定发大水。
有时候山海经也会硬刚,它记载了青丘山的九尾狐,是吃人的。
随后写道:如果人吃了这九尾狐,可以辟邪防妖。
山海经也记载了湖北人的图腾“九头鸟”。在这里,“九头鸟”不属于野生动物序列,而属于“神”:
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
希望九凤们神力大发,辟邪防妖。
獭祭鱼
微信:dailyfish
一个文化记者的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