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票证

“难忘的日子里,你一直陪伴着我,我也离不开你。现在你已远远离去,却永远在我的心底,忘不了。”

这是一个粮票展览上的一句话,是否勾起了你无数的回忆?

一起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看看那些年追过的票证。

粮票:吃饭的“护照”

1953年,颁布《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实行粮油计划供应,划片、定点、凭证供应办法。

1955年11月,粮票正式在全国使用,同时印发油票。粮票成为城镇居民填饱肚子的一份特殊通行证。

居民粮食供应证由当地粮食局核发,居民用粮向国家指定粮店购买,乘坐火车、轮船的旅客,在车船中用餐,也要凭专门粮票获取。

1993年底,全国95%以上的市县都完成了放开粮价的改革,粮油票的作用也逐渐消失,并成为历史的见证物。

肉票:每人都有定量

1957年7月开始印发肉票。

1958年春节开始,国家对猪肉、牛肉、羊肉、鲜蛋、白糖、红糖、糕点、粉丝等8种副食品实行凭票定量供应。

肉票:汉民每月每人供应猪肉6两,牛羊肉5两;回民每月每人供应牛羊肉1斤4两;

另外五一劳动节供应鲜鱼,端午节供应粽子,按照户口本人数定额分配;供应日期在节日3天至7天以内,售完为止。

1959年,市场副食品供应全面紧张,对大白菜、萝卜、葱、蒜、豆制品、副食调味品、蛋糕、糖块也采取按城镇人口分配,限量凭票证供应。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农业发展,肉类供应日趋丰富,肉票随之取消。

专用购货券

专用购货券分两种,一种是“日用工业品购货券”,另一种是“副食品购货券”。

凭“副食品购货券”才可以买到少量的豆制品、腐竹、粉丝、芝麻酱或花生酱、金针木耳、调料等。

北方过冬天普遍购买“冬贮大白菜”,凭“冬贮白菜券”购买。一到秋季,家家要买“冬贮大白菜”,用手推车或平板三轮车运回家去,在走廊、过道里贮存起来,整整一冬天全家人就靠它吃饭了。

“日用工业品购货券”主要用于购买日用工业品。最早发行于1961年,发行最多的年份是1962年。

买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大衣柜、布鞋、的确良等,都需要购货券。

当时每年发放数量很少,单位一个班组二十几人,发的券才能买一辆自行车或者一台缝纫机,大家都是轮流购买,互相借着用。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物质产品不断丰富。国民经济情况逐渐好转,“日用工业品”的生产越来越多,购货券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煤票

五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城镇居民生活用煤实行凭证供应。煤票凭煤证、按人口定量发放。

每年第四季度要携旧证、户口本、粮本办理下年度购煤证,居民购煤时要持证票到指定的煤店排队拉煤。

最难忘的是结婚用布需要亲友资助,那时的布票是每年发一次,多则每人一丈,少则仅有一尺或者六寸,攒上几年才能添件衣服,谁家如果娶媳妇,布票就成了最紧缺的东西。

带你我穿越到计划经济年代

每一张票、证、券、卡

这些老纸片都如同一把钥匙

帮你我打开记忆的闸门

过往的岁月

在略显斑驳的旧物映衬下

瞬间变得栩栩如生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老票证故事征集活动温情启幕~

我们在这里等您

讲述您和祖国计划票证的故事

欢迎您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我们愿与您一起追溯历史

品读往事

重温美好时光

见证祖国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