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端午,又称

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

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艾香四季轮回,生活永远向前。

每年端午,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小时候,端午是吃粽子、戴五彩绳,

长大后,端午是思念和归心似箭。

时间缓缓流过,但端午的记忆不变

“端午”是仲夏的开端,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

为不吉之日即恶日,

天气燥热,虫蛇繁殖。

于是人们插菖蒲、艾叶,

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用最隆重最热烈的方式,

来避开五毒,驱邪禳灾。

先祖用他们的智慧,

庇佑着后世子孙一世安宁!

端午节,到底纪念谁?

一说纪念春秋时楚国的屈原,

他不忍看楚国灭亡,五月初五,

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纪念他,

渐渐有了龙舟竞赛,吃粽子的习俗。

另有说,纪念伍子胥和孝女曹娥,

但都不如屈原的传说深入人心。

不论节日从何而来,又纪念谁,

始终不变的是人们那颗

向往美好生活,善良又温暖的心。

岁月匆匆,端午习俗历经千年不衰,

从龙舟竞渡、射柳打马球、

斗草、采药、挂艾草与菖蒲、

沐兰汤、躲端午到吃粽子、

挂五彩线、喝雄黄酒……

每一种都刻进我们的记忆。

小时候,一到端午就要戴五彩绳,

母亲将红、黄、蓝、白、黑五种丝线,

编织成绳子,于端午早晨,

让我们戴到手腕、脚腕或脖子上。

戴上后不能随意摘下,

一定要等第一场雨、或第一次洗澡时,

才能用剪刀剪下扔到水里。

老人们常说,水最干净,

她能将瘟疫和疾病带走,

于他们而言,生活需要仪式感,

生命需要信仰,唯有真心的付出和热爱,

生活才会更丰富多彩。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

端午期间,时近夏至,

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

需要艾草、菖蒲和蒜来护佑家宅安宁。

端午的艾,声名远扬,

吸足阳气的艾草,插几株挂在门楣上,

不仅能驱走蛇虫蚊蚁,还能提神醒脑,

艾草的香味是独属于端午的味道。

端午节,不仅要喝雄黄酒,

还得用菖蒲艾蓬蘸洒门墙、床底

因为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

人们还会将酒涂在小孩的额头、

耳鼻、手足心处,意在消毒防病。

幸福的生活不在于多么富有,

而是心底真正的喜悦。

节日的意义,也不是单纯的祈求健康,

而是一颗明朗的心,永葆对生活的热忱

端午一定要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入口糯米甜,粽叶清香。

时光悄然流逝,粽子愈发多样,

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

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

悄悄问下,你是甜粽派还是咸粽派?

端午是个美好的节日,

有粽子、艾草的清香,

有龙舟竞渡的欢腾,有屈原的故事,

有五色线、长命缕的祝愿……

让我们在这个传统节日里,

追思过去,展望未来。

端午,是团圆的味道。

回家的路,不论多苦多累,

只要有机会,

都想回去与家人相聚。

端午,是思念的味道。

为了生活和梦想,

很多人都无法回家,

其中的辛酸和无奈,我懂,

同为异乡人,我会默默祝福你,

诸事顺心,前程似锦。

端午,是一念安康,

无论外面多少风浪,

都愿你有艾香长伴。

好好爱惜自己,

就是最好的安康。

邂逅最美端午诗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希望与爱人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节,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沐浴更衣,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节赛龙舟,热闹非凡。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端午的龙舟,多么欢乐啊!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节,赠与我了一枝艾草,老朋友不在身边,新知己远在千里之外,一心为国家尽忠的人啊,已经白发苍苍。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吃两只角的粽子,帽子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高兴地喝酒。

《谢人送粽》

唐·杨巨源

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

珍重主人意勤腆,满槃角黍细包金。

端午节,友人送来了粽子,青黄的粽叶,包住黄灿灿的粽子,香甜口可,这份浓浓的情意,深深藏在心里。

编辑:刘倩

图文:中国网综合诗词天地、古典书城

征稿

征集原创首发类稿件。

内容:激人奋进的励志故事,真挚动人的情感故事,发人深省的人生感悟……

要求:字数800-2000字为宜,文章采用word格式用附件发送,并在邮件标题注明授权首发。请附上你的联系方式以便发放稿费。

(0)

相关推荐

  • 端午节来话民俗

       最近骄阳似火,气温偏高,心存焦躁.不如静下心来,一个人,一本书,一首诗,香茶一杯,心静如诗,岁月安好,舒适一夏,恰似莲花不染尘,心如止水度光阴.正如白居易所云:鸟栖鱼不动,月夜照江深,身外都无事 ...

  •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 原本是南方先民创立的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 ...

  • 叮咚,您有一条最美最全的端午祝福消息,请注意查收!

    一诗一文 每一天的原创诗歌和梦想,不要再和我擦肩而过 图/公一先生 "端午"是仲夏的开端,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 为不吉之日即恶日, 天气燥热,虫蛇繁殖. 于是人们插菖蒲.艾叶, 薰 ...

  • 关于端午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珠宝匠原创 未经允许,请勿私自转载 为什么出现了端午节? 中国的端午节最先是屈原出现之前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节日.因为在长江一带至今有"端午水"一说,也就是在端午节前后会有大暴雨导 ...

  • 明日端午,除了划龙舟食粽,这些习俗也要有,老传统不能丢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等.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划龙舟与食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当然除了划龙舟和食粽子之外,端午还有包括挂 ...

  • 单反摄影作品赏析 | 端午临中夏 时清日复长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单反班 linda 碟子与粽子是氛围融合的, ...

  • 端午诗词20首: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端  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赏析:端午节为农历五月 ...

  • 夜读 |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端午,又称 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 也是中国首个 ...

  • 端午 ( 一 ) :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清代宫廷画家徐扬<端阳故事图之系采丝>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周处的 ...

  • 【集市】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珠串特惠专场(705期)

    如需购买的亲 (集宝街珠串客服 小陶) 欢迎添加! 如果您相中了宝贝 请将该宝贝编号 直接微信给玉见阿拉善客服人员 [宝贝编号]705-1 [宝贝名称]筋脉石手串 [宝贝尺寸]1.5-1.7cm [宝 ...

  • 写给屈原:端午临仲夏,时清日复长

    □      杨辉峰 汨罗江的上游 一只鱼流浪千年 用悲伤和艰辛 喂养着我们的思念和敬仰 一条条艾叶 一片片菖蒲 编织着不绝的涛声 久远的诗行 沉沦过后都是 巍峨的高山 一簇傲骨破浪而出 一句天问迎空 ...

  • 【诗词鉴赏】首夏挹芬芬 如年日正长,古诗词里的首夏,风清日朗 万物可爱!

    首夏挹芬芬 如年日正长!首夏,为始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曹丕在<槐赋>中记载:"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 ,南朝谢灵运有诗云:"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

  • 宽博之宗西狭颂 高清 金熙长探古寻幽还原古碑未刻时

    <西狭颂>摩崖刻石,汉代隶书.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篆额有"惠安西表"四篆字,故又名<惠安西表>,又称<李翕碑>. ...

  • 张迁碑、礼器碑 高清 金熙长探古寻幽还原古碑未刻时

    <张迁碑> ,东汉中平三年刻立(公元186年).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碑文记载了张迁及其祖先张仲.张良.张释等,史载道教天师张道陵是张良八世孙,故有今人金熙长认为此碑亦与道家有渊源,并可追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