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筮正宗》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

---   01   ---
先简单说一下本公众号更新的规律。
首先我是做不到日更的,那是专业自媒体团队才能做到的,我只是一个喜欢写文的人,更新的驱动力是爱好而不是赚钱。
我平常还有很多事情,加上今年又增加了一些长线工作,现在基本是朝九晚五的上班制,平时也不在工作室,写文章都是抽空写,按照目前的工作量能做到周更两次已经是满负荷。
如果过两个月手头的事情上轨道了,也许到10月份左右能做到三日一更或者两日一更,那都要看工作进度。
我现在对“有物书斋”这个公众号是两个定位:
  1. 我自己的读书笔记本;

  2. 顺便吸引一些乐于分享和讨论的同道;

其中第一个定位是主要的,是我要保证的,对自己是个鞭策,想想80岁以后重读自己年轻时那些稚嫩的文笔,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第二个定位是次要的,有的话当然最好, 没有也不勉强,顺其自然。
我也一直保持清醒,不会本末倒置。
所以在行文风格上不会过多考虑读者的喜好,从文字和技巧上去迎合读者。我只是在输出我自己的感想,如有能碰出火花的思想最好,如果没有,我自娱自乐也不错。所以什么“渡人渡己渡苍生”之类的期许,请不要加诸于我。
“渡人”与“度人”都需要很高超的智慧和处世技巧,我自问还远远没有达到。“自身尚陷轮回狱,世间神祇能度谁?”我自己还在万丈红尘中挣扎,何谈度人?先度己都够呛,更不用说度苍生了。这顶帽子太大,我脖子细,戴不了,原封不动奉还阁下。
读者们可以把我当做一个说评书的爱好者,走过路过如果愿意听我说两句,觉得我说的有那么点道理,就听两句,听到有趣的地方间或一乐,或听到点以前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都是您自己的。如果没兴趣,就当是从公园里练唱戏的老年人身边路过,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可以了。
看书,心态平和,最好。
---   02   ---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读书。
《卜筮正宗》号称“正宗”,自然有其独到之处,但中国所有易学书籍都有几个通病:
  1. 作者不详,盗版著名古人之风甚烈;

  2. 刻本众多,错漏颇多;

  3. 语言文俚夹杂,甚至有时文理不通,前后矛盾。

这种情况与古人将占筮之法作为小术而不愿署名有关,也有一部分民间占卜师想将一生所总结的经验流传下来,所以冠名一些有名气的古人,又囿于文化水平所限,所以不管从文字的通顺性、艺术性还是历史考据上来说,都不尽人意。
中国汉、宋、清三个朝代占筮之风最盛,究其原因:
  • 汉代谶纬之学流行是个表象,真正的驱动力是汉代的文化奠基运动,中国目前大部分的文化思想都是从两汉才能整理成系统的,而文化奠基运动在汉代的先锋就是易学;

  • 宋代则是中国儒学反思又发展的时代,宋儒入佛老之学后出其门,独创一个理学,也影响了后世千年,北宋五子对理学的阐述也是从易学开始的;

  • 而清代则因文字狱横行,满清对文化的压制反而造成了考据学和占筮学的流行,易学又成了流行之学。

从这三个阶段总结,中国文化大发展和大转折的时代,往往易学都充当了先锋部队的作用,这是因为易学有无所不包,能容天地的特性,框架大,弹性大,各种理论都能在里面进行生发,且能找到源头,因此易学又被称为“哲学背后的哲学”。
大河奔涌往往是泥沙俱下,龙蛇混杂,因此特别是在阅读汉、宋、清三个朝代的易学书籍的时候,要本着“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能怀疑一切,但不能一切不怀疑”的思路去读,这样才能避免走一些弯路。
考据的基本功要有,历史的典故也要熟悉,对古汉语也要有一定的研究,这样才能从书籍的行文中品读出来哪些是写书人原汁原味的思想,哪些是改动过的思想。
在这个方向上,现代有一位“鼎升”先生(本名李凡丁)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对《增删卜易》这本书进行了校对和批注,并且集结成册,内容考据翔实,校注认真,写的非常好,对我研究《增删卜易》有非常大的帮助。推荐看一下,书名是《全本校注增删卜易》,记得一定要买原版,不要买盗版,鼎升先生非常不喜欢读者买盗版书,如果知道会直接怼回去。他的公众号是“zengshanbuyi”,我看我的好友里已经有四位关注了,非常好。
不过一百个人讲三国,有一百种风格,虽然鼎升先生珠玉在前,但每个人对同一本书的切入点不一样,理解也不一样。文化的进步需要多人推动,独木难成林,文化思潮也有其自己的规律,也有发起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等等,每一个波段都需要不同的同道推进,才能让文化传承继承下去。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也才能显得更加客观和理性。
我前文也说了,考据工作会消耗大量的精力,有一些专业的考据自媒体,我们也不要抢了人家的活。我只要是研究如何应用,在阅读中遇到疑问,需要考据则考据,需要查资料则查资料,这样能够多快好省的把这门学问尽量最接近真实的还原出来,因为六爻只是个起步,后面还有好几门术数需要重新梳理,工作量还很大。
---   03   ---
那么拿到《卜筮正宗》还没有翻开,就会发现作者有两个:
一个是编纂者王道亨,一个是编著者王洪绪。这两人到底是谁?
王道亨,名绍祖,字道亨,是清朝道光年间人四川郫县人,是公元1760年生,清宫的阴阳师,曾经于1816年随使臣前往英国,为丘吉尔庄园做风水改运布局。在公元1823年,也就是道光三年,于太原四合堂成书《王氏罗经透解》传世,公元1843年也就是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年逝世。
这是百度百科的介绍。我们需要找一下看看有没有其他佐证。
1816年就是清嘉庆二十一年,英国使臣威廉·皮特·阿美士德访华,使团从天津上岸,因为与清廷在礼节上出现分歧和误会,最终没有成功觐见嘉庆帝,且被驱逐出京,虽然后来误会解除,但阿美士德代表团已经沿运河南下,并且于1817年1月28日在澳门登船返国。
《清嘉庆朝实录》上从嘉庆帝二十一年五月二十九日戊申日(公元1816年6月24日)发给军机大臣的上谕中就开始对阿美士德使团进行关注,一直到嘉庆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庚午日(公元1817年11月12日)对全权办理此次阿美士德使团朝觐事件的负责大臣——苏楞额与和世泰的降级处理结束,都丝毫未提派遣使团回访英国的事情。
而且从常理来推断,阿美士德使团本来是不愿三跪九叩而得罪了嘉庆帝被驱逐出京的,又怎么可能会得到嘉庆帝指派清宫的阴阳师王道亨去丘吉尔庄园指点风水呢?即便说王道亨是私下应允阿美士德的,但没有嘉庆帝的首肯,王道亨赶冒着里通外国的罪名去英国吗?这些都是非常不合常理的。
因此,百度百科上对于王道亨这一如天外飞仙一样的描述是非常不准确的,严重怀疑是否是后人伪造的。
再看王道亨在乾嘉道三朝是否在朝廷做过官?
  • 首先翻查《清史稿》,没有“王道亨”或者“王绍祖”这个人;

  • 其次翻查《清实录》,在《清乾隆朝实录》里找到一个叫“王道亨”的人,此人是山东济宁州知州,于乾隆五十一年因一宗受贿案发被革职为民,而且并没有被重新启用的记载。

  • 除此之外在《清嘉庆朝实录》、《清道光朝实录》里找不到“王道亨”或者“王绍祖”这个人。这当然不能说没有“王道亨”这个人,但起码可以确定在嘉庆和道光两朝,王道亨并没有在朝廷担任过任何官职。因此,百度百科所谓的“清宫阴阳师”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为什么后来的版本上都有“王道亨”这个名字呢?上文提到的鼎升先生收集了市面上很多版本的《卜筮正宗》,发现有的上面只有王洪绪著,有的上面有
“王道亨编,王洪绪著”的字样,看来是因为刻本的不同的导致的。那么哪个版本是最接近原作者的呢?我们要考察一下王洪绪其人了。
---   04   ---
鉴于现在大家习惯“学知识问百度”,我们还用百度百科的解释作为母本:
王维德(1669-1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好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
我查了一下《清史稿》,在卷520,列传289中找到了关于王维德的记载,
在《清史稿·艺文志》中还收录了王维德撰:
《林屋民风》十二卷,
《外科证治全生》一卷,
《永宁通书》十二卷。
与百度百科大致吻合。
如此一来脉络大致就清晰了:
康熙年间的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王洪绪,撰写了《卜筮正宗》一书,但名气不太大。将近百年后,在1816年以后被冠名到了王道亨身上,为什么拉王道亨来背书呢?可能是因为王道亨是当时著名的风水师,著有《罗经透解》一书,名气比较大的缘故。
这就是易学书籍的毛病所在。就像我之前对奇门遁甲中《诸葛武侯千金诀》的疑惑一样,千金诀里那些“都司”、“巡抚”之类的官职一看就是明清时代的,三国时候是没有的,但这本歌诀的著作权就硬生生的冠名到了诸葛亮头上,无非是因为诸葛武侯的名气比较大而已。千百年来,盗来盗去,套来套去,冠来冠去,最后弄成一本烂账,真正想学习的人搞不清楚状况,反倒给了不少骗子以可乘之机。
所以,时间上最接近康熙年间的《卜筮正宗》应该是内容上最接近原汁原味的版本,而嘉庆年间以后,甚至宣称成书于光绪年间的版本,都是修改过的,或者盗版的,不能说完全错误,不能读,至少出版社在编辑的时候是非常不严谨的。如果某位教授六爻的老师在教之前连这些问题都不搞清楚,不能说该老师的技法有问题,但其治学态度必然不太严谨,会影响教学质量。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光绪年间出版的偏差呢?因为光绪年间确实是重印过的。重印的时候对这本书做了修改,当时重印的时候还刻有“光绪年重刻版”,后来到民国后再版的时候,因为对易学书籍的轻视,为了省事直接把“重刻版”字样给删了。再加上《序言》里的落款有“光绪乙巳岁仲夏浣英荣主人书”字样,更让人相信这书是光绪年间的了。
目前我看到过的最早版本是海南出版社《故宫珍本丛刊》中的《一刻卜筮正宗》,序言里有“康熙己丑仲冬奉旨特简知苏州府事长沙陈鹏年题”的落款,还有 “康熙己丑岁冬十月吴郡张景崧书于蓉江草堂”,康熙己丑年是1709年,跟王洪绪的生卒年也吻合,陈鹏年和张景崧也是查有此人。
其中张景崧是江苏吴县人,王洪绪的同乡,就是在康熙己丑年考上的进士,后官至乐亭知县,留有《锻亭诗集》传世。他在中进士当年回乡誊抄王洪绪的手稿也是有可能的。
并且有王洪绪的自序,落款是“康熙四十八年岁次己丑仲秋上浣吉旦,林屋山人王维德洪绪氏书于凤梧楼”,还有其他诸如“苏州海防同知黄尚宽”,“苏州吴县县令廖冀亨”等人的序言,都是在康熙四十八年己丑年,因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列举。而这些序言,是目前市面上大多数书籍所没有收录的,读者读书时,不可不慎。
综上所述,我们搞清楚了《卜筮正宗》其实是王洪绪写的,并不是王道亨写的,成书于康熙己丑年,并不是嘉庆丙子年,搞清楚这些,有助于我们选择相对比较原汁原味的版本。然后,我们就准备开始读序言了。
---   End   ---
欢迎理性探讨,怒发冲冠、一叶障目者及鸣翠柳者不回复。
E-mail:youwushuzhai@126.com
(0)

相关推荐

  • 易小生讲评《卜筮正宗》041节--辟易林补遗家宅之谬

    卜筮正宗 易小生讲评 第041节--辟家宅之谬 易小生白话讲原文: 王洪绪认为,关于家宅占,最为荒谬的说法,就是<易林补遗>中的理论. 这本书中提到的八卦旺衰理论,用以断家宅吉凶,是非常荒 ...

  • 易小生讲评《卜筮正宗》039节--辟互卦之谬

    卜筮正宗 易小生讲评 第039节--辨互卦 古大圣以蓍草演成一卦,推体象.用象.互象.爻辞定事之吉凶.(易小生注释:古代先贤用蓍草起卦,考察体卦.用卦.互卦.爻辞等,来断定吉凶祸福.) 体象为我,用象 ...

  • 易小生讲评《卜筮正宗》002--凡例篇

    卜筮正宗 易小生讲评 第002节--凡例篇 易小生白话文讲评: 凡例,即发凡起例.就是这本书发起的原因,这本书的大纲,这本书包括的内容等等介绍. 白话正文讲评如下:所谓卜筮,不过就是希望指导人生.答疑 ...

  • 易小生讲评《卜筮正宗》040节--辟终身大小限之谬

    卜筮正宗 易小生讲评 第040节--辟大小限之谬 有的人因为功名而来占问终身功名,有的人因为贫贱而来占问终身富贵,有的人因为没有儿子而来占问终身子嗣等等之类,各类占卜,都有其对应的用神所在. 翻阅各类 ...

  • 易小生讲评《卜筮正宗》038节--辟月破旬空之谬

    卜筮正宗 易小生讲评 第038节--辟空破之谬 凡卦中月破之爻发动旺相,或遇动爻生合.日辰生合,或化回头生合,不过在月内不能为吉凶,出月值日合补,亦能吉能凶.张星元言:"月破无可解,概以凶论 ...

  • 民国版卜筮正宗

    <卜筮正宗>,清人王洪绪辑撰,宏道堂梓行,共计十四卷.<卜筮正宗>是易学六爻预测学的集大成之著作,对后世占卜影响深远.书中系统地总结.发展.完善了六爻占卜法,著者于书中驳斥了泥 ...

  • 卜筮正宗白话版(一)

    卜筮正宗白话版(一) 八卦预测术简介   中国古代预测术的门类很多,八卦预测术就是其中的一种预测方法.它用几种简单的符号组成卦象,根据卦象的千变万化和时空的作用结果,来预测和判断世间万物万事的发展规律 ...

  • 卜筮正宗 清代王维德 乾隆丁末年本

    卜筮正宗 清代王维德 乾隆丁末年本

  • 卜筮正宗1    -清-王洪绪

    卜筮正宗王洪绪辑先天秘旨 卜筮正宗凡例 一.卜筮一道导愚解惑教人趋吉避凶,六爻既立,变化斯呈,莫不有至当,不易之理,世人胸无成见,不能推究精微,祗以惑世诬民深,可哀也.是书一宗正理,不敢妄执臆说,贻误 ...

  • 卜筮正宗2    -清-王洪绪

    瘢瓤从蒙窈呜常蒙裰臣词窃褚玻缬蒙裱铡⒃缕啤⑺?br /> 弱,或伏藏不现,得原神动来生之,或日辰月建作原神生之,必待用爻出旬出破,得令值日,所求必遂矣.如用神旺相,原神休囚不 ...

  • 卜筮正宗3    -清-王洪绪

    镫髋愉钢茏樱蛔铀锝院希链ㄓ鲅钍庇熙≈派? 世动妻爻,决主亲操井臼:应生财值,定然供膳饔餮? 如索束修,可把妻财推究:若居伏地,还求朋友维持? 出现不伤,旺相相生名曰吉:入空无救,休囚死绝号为凶? ...

  • 卜筮正宗4    -清-王洪绪

    伏 神卦身日 辰月建太岁六兽世应卦 爻干支六神干支六神伏 神卦身日辰月建太岁 武世寅官甲寅蛇应未父庚丑 虎子财午陈酉兄申 蛇戌兄雀亥孙 陈应O申孙午父龙世申兄 雀X午父辰兄武午财 龙辰兄虎辰父巳官 断 ...

  • 卜筮正宗(9)天时

    天时 天道香冥岂可度,思夫旱潦,易爻微渺白能念彼之险睛,当究父财,勿凭水火---天玄赋. 易林补遗皆以水火为睛雨之主,而不究六亲制化,盖执一不通之论也.且如以水爻为雨,其言旺动聚雨,休囚微雨,煞水居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