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汤临证探微

桂枝汤兼证之新加汤证

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四两)

煎服法: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原文解析
01

1.分述:

(1)病因病机

条文的病因病机是太阳病发汗以后,气血津液损伤不能够濡养经脉,故其身疼痛,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重白芍的用量,柔筋止痛,复加人参扶助正气,使得津液宣通,临床上可以应用到诸多肌肤津液缺少的的身痛、腰痛、关节疼痛,另外各种风湿病也可以酌情加减使用,同时在辩证准确的前提下,也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比如脚跟痛、带下、泄泻。最后合理的应用桂枝新加汤,还可以同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消化疾病、神经疾病、内分泌疾病,在西医看来他具有解热、抗菌、抗炎、保护胃黏膜、抑制平滑肌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抗心肌缺血等作用。

(2)身痛与精气血津液相关

人体经脉巡行环止不休,气血津液的运行有多有少,有浅有深,在人体脏腑功能的参与下可以将津液输送到人体各个部位,新加汤的总体病机的由于误发汗从而导致人体津液的缺失,但是人体津液从产生到布散到全身,脏腑的功能皮、肉、骨、筋、脉,以及阴阳气血营卫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身痛与五脏六腑相关

五脏里面和津液输布有关的的有肺、脾,肾,在津液输布和产生过程中他们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胃是气血化生之源,也是人体津液产生的一个源头,在它强大的运化作用下,可以将水液输送到肺,肺“通调水道”,进一步将水液散步到全身,以此来滋养百骸,既所谓“上焦如雾,熏肤、充、身泽毛。”肾者,北方水,《黄庭经》曰“主诸脏腑九夜源,外应两耳百液津”,人体一切的水液都由肾来主之,可以在肾的闭藏作用下充分发挥水液滋养人体的作用,因此又有肾主水液一说。

在明白了正常状态下津液和五脏的关系之后,进一步探讨其病理情况下的状态,当太阳病发汗太过时,损伤津液不单单是仅仅损伤皮肤表层,必然是会影响到五脏的功能,因为中医诊断最核心的一个诊断原则就是强调“整体观念”,所以发汗过后虽然损伤的人体的筋骨的津液,其最终的本还是五脏的功能的失调。

2.总述

很多医家均认为新加汤有邪气,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新加汤的身疼并非是邪气造成的,另外桂枝新加汤又是一个益气养阴的经典方所以我们在理解新加汤的条文是一定要从气血精津液和五脏功能入手。

原文拓展
02

1.从五脏入手治疗身痛  

在明白了正常状态下津液和五脏的关系之后,进一步探讨其病理情况下的状态,当太阳病发汗太过时,损伤津液不单单是仅仅损伤皮肤表层,必然是会影响到五脏的功能,因为中医诊断最核心的一个诊断原则就是强调“整体观念”,所以发汗过后虽然损伤的人体的筋骨的津液,其最终的本还是五脏的功能的失调。根据其原文中提到的“脉沉迟”“身疼痛”两个大证分析来看。其一从脉出发,《皇帝内经》云“五脏六腑之精气不得上行于寸口,必借胃气得以上行”,因此当脉相出现问题,提示胃气和五脏受伤,根据层次的深浅不同受伤的程度不同。在五脏里面,肺朝百脉主治节,心主血脉,因此脉的正常体现也离不开心肺功能的健全。除此以外,脉的正常鼓动又需要肾中原气。同时脾为气血化生之源,脾主统血,脉道的充盈与否,都决定于脾的功能是否健全。文中所现脉沉,沉既主里,脉位低,心肺搏动不足,肾气不鼓动,脉中气血较少,此皆因发汗过多引起,心在液为汗,其沉提示心肺气虚不足以鼓动血脉,肾气弱,搏动无力,脾气虚,推动不及,心肺脾肾四脏均出现功能减弱的情况。其二,从“身疼痛”出发,所谓“通则不痛,不通则痛。”,人体气血周流不息,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者水谷之精气也,灌五脏络六腑,卫者,水谷之悍气也,行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二者五十一会,会于寸口。其次卫气起于胃,行于肺,营气起于脾,行于心,虽是名言营卫,实则是所言心肺,因此发汗过后,虽是损伤营卫,造成营卫不合的症状,但是仲景并未单独用桂枝汤去救治,而是加了人参。在《伤寒论》前文有营卫不合的汗证,同样是损伤津液,但是张仲景仅仅用桂枝汤微微和解即可,可见此处身疼痛不是简单地损伤了津液,所谓“诸痛疮疡,皆属于心”,发汗过多损伤心阳,血脉于运行无力,聚于皮肉骨筋脉之间,则发痛。

2.从气血津液入手治疗身痛:

所谓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大肠主运化,小肠为泌别清浊,膀胱为 津液之腑,三焦为水道,他们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津液的宣通,例如胃气不能运化则全身的气血都会缺少,,大小肠津液不能吸收,其对应的部位得不到滋润也会出现病变,还有三焦、膀胱这种和水液紧密相关的脏腑,他们的功能的失调,也会直接影身体肌表,出现疼痛干燥等等一些症状。因此从六腑的角度去理解新加汤亦不失为一个思路。
同样是发汗过多,同样是脉沉迟,同样是身疼痛,症状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如何从六腑的角度去认识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是发汗,在《伤寒杂病论》里面,张仲景有很多汗法的禁忌,其大致的概括为阴虚不得发汗、血虚不得发汗、外感热病不得发汗,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存在的,人体五脏六腑均有阴阳寒热气血,经过发汗以后,损伤的究竟
是人体那些部位气血津液,通过前面的分析,发汗过后对于五脏的损伤是明确的,但是发汗过后对于六腑的损伤是不太明确的,因此需要探讨六腑同汗液之间的关系。六腑和五脏是互为表里的,何为表里?既六腑是五脏对外的一个通道,小肠是心对外的通道,所以利小便可以清心火;膀胱是肾的对外的通道,所以利小便可以清肾的邪火;大肠是肺的一个通道,通腑可以平喘;五脏功能的正常与否除了自身的阴阳气血是平衡的以外,同他们相为表里的六腑的生理功能也应当正常。除此以外,人体津液的宣通,也离不开六腑,六腑是向人体输送津液的一个通道,因此汗液在产生的过程中,《皇帝内经》说“汗出津津,是为之津”大肠主津,为人体产生津液,濡养肌肤;小肠主液,濡养 筋骨。膀胱宣散水气,灌溉人体,三焦是人体的通道。因此发汗过多,除了损伤五脏以外,对于六腑也有这影响。另外,还有“脉沉细”, 脉为血之府,周身血脉营运贯通,变见于寸口,气主煦之,血主温之,气血推动,血脉以成。《灵枢·营卫生会》说:“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强调了血汗之间的关系。经过大发汗以后,重伤津液的同时也伤了血。对于血,我们需要知道血液产生的原理,《皇帝内经》中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为赤”,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
3.人参历代本草的妙用

《神农本草经》

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名医别录》

微温,无毒。主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甘,微寒、微温,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久服轻身延年。如人形者有神。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甘,性微温,无毒,入肺经,补气活血,止渴生津,肺寒可服,肺热伤肺。去芦用。

参之用,脏腑均补,何功之宏也。盖人生以气为枢,而肺主气,经所谓相传之官,治节出焉。参能补气,故宜入肺,肺得其补,则治节咸宜,气行而血因以活矣。古方用以解散,亦血行风自灭之意也。至于津液,藏于膀胱,实上连于肺,故有生津液之功。肺寒者气虚血滞,故曰可服。肺热者火炎气逆,血脉激行,参主上升,且能溶血,故肺受伤也。性本疏通,人多泥其作饱,不知少服则壅,多则反宣通矣。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微寒,味甘,无毒。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人参气微寒,禀天秋令少阴之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禀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浓于味,阳也。

肺为五脏之长,百脉之宗,司清浊之运化,为一身之橐龠,主生气;人参气寒清肺,肺清则气旺,而五脏俱补矣。精者,阴气之英华;神者,阳气之精灵也。微寒清肺,肺旺则气足而神安。脾属血,人身阴气之原;味甘益脾,脾血充则阴足而精安。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谓之魄,精神安,魂魄自定矣。气虚则易惊,血虚则易悸;人参微寒益气,味甘益血,气血平和,惊悸自止。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参益气,正气充足,其邪自不能留,故能除邪气。

五脏藏阴者也,五脏得甘寒之助,则精气上注于目而目明矣,心者神之处也,神安所以心开,开者朗也。肾者精之舍也,精充则伎巧出而智益。久服则气足,故身轻;气足则长生,故延年也。

《长沙药解》黄元御

味甘、微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入戊土而益胃气,走己土而助脾阳,理中第一,止渴非常,通少阴之脉微欲绝,除太阴之腹满而痛,久利亡血之要药,盛暑伤气之神丹。

《得配本草》严西亭

味甘、微苦,生微凉,熟微温。入手太阴经气分。能通行十二经,大补肺中元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补阳以生阴,崇土以制火。阳气暴脱,能回之于无何有之乡;阴血崩溃,能障之于已决裂之后。阳气虚者,固所必需;阴血虚者,亦不可缺。有一等真阴亏损,而邪火邪于表里,神魂躁动,内外枯热,真正阴虚之证,若过服之,反能助热,所谓阳旺则阴愈消,当用纯甘壮水之品

注意事项
03

注意:

  1. 灵活掌握药性

  2. 不可局限于原文

  3. 用量极为重要

  4. 辨证极为重要

临证医案

赵守真医案:朱某,男。体赢瘦,素有遗精病,又不自爱惜,喜酒多嗜好,复多斫丧。平日恶寒特甚,少劳则喘促气上,其阳气虚微肾元亏损也明甚。某冬日赴席邻村,醉酒饱食,深夜始归,不免风寒侵袭。次日感觉不适,不恶寒,微热汗出,身胀,头隐痛。自煎服葱鼓生姜汤,病末除,精神不振,口淡不思食,兴而来诊。切脉微细乏力,参之前证,则属阳虚感冒,极似太少两感证,其与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两方,殊不宜阳虚有汗之本证。……遂改用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又增附子,并损益分量,斯与治合证情:党参15克,桂枝、芍药、甘草各9克,生姜4.5克,大枣5枚,附子9克。嘱服3帖再论。复诊:诸症悉已,食亦略思,精神尚局萎顿,脉仍微弱。阳气末复,犹宜温补,处以附子汤加巴乾、构记、鹿胶、芦巴补肾诸品,调理善后。

学习的第十九个话题

又向前走了一步

扫码进群,一起学习呀

(0)

相关推荐

  • 肖老师讲水饮

    ​水饮病的形成,与胃,肺,脾,肾,三焦,膀胱密切相关,共同之处为他们都是阳虚,尤其是与胃肺脾肾阳虚为根本.诊断水饮病简单,舌胖大有齿痕,舌水滑就是有水饮.水饮积于人体偏虚之处,伏于脏腑空隙之间.水饮溢 ...

  • 中医说: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

    中医说: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 在中医里,养生主要就是3件事,一个是养肺.一个是养脾.再一个是养肾. 借用<理虚元鉴>里的话说就是,"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 ...

  • 赖海标丨经方源流临证探微

    南北朝名医 陶弘景 曾说:" 惟张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 ."< 伤寒论 >和<金匮要略>除重复的药方外,两书共载药方269个,使用药物214味,基本概括了 ...

  • 小青龙汤证机理探微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第40条:"伤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后世多用外感风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 ...

  • 桂枝新加汤证(足跟痛)【转载】

    桂枝新加汤证(足跟痛)(2017-12-26 14:26:46) 转载▼标签: 健康分类: 医药秘方桂枝新加汤证(足跟痛)常某,男,33岁,忻州运输公司车队文书.曾苦失眠六年,余用桂枝加龙牡汤治愈.近 ...

  • 《辅行诀》五脏病症方组方法则探微———经方配伍法则的新发

    作者:徐浩 张卫华 1 <辅行诀>五脏病症方的组方要素 探讨<辅行诀>五脏病症方的组方法则,主要有三大研究要素:五脏补泻法则."诸药之精"五味属性与五脏病症 ...

  • 桂枝新加汤证浅析

    太阳病辩证论治 桂枝新加汤证(原文):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枣 ...

  • ​桂枝新加汤证方证标准√

    ​桂枝新加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身体疼痛. (2).主要症状:痞满.食欲不振.头昏.乏力,小便清. (3).可伴有症状(桂枝汤证):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鼻鸣,鼻塞流清涕. (4).舌苔脉 ...

  • 【中医血浊研究】王新陆教授从血浊论治血管性痴呆学术思想探微

    导读:血管性痴呆为罹患脑血管病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患者认知功能受到明显损伤,同时具备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与体征,因其在临床上具备可预防性,探析血管性痴呆的新的证治思路与方法尤为重要.王新陆教授在长 ...

  • 胡希恕老先生白话解读—《伤寒论》第62条(桂枝新加汤证)

    华医世界 图左*著名中医学家胡希恕老先生 又到了每周一次的胡希恕老先生讲解<伤寒论>.本周胡希恕老先生为我们讲授的是桂枝新加汤证. 下面,让我们花上5分钟,来阅读今天的内容吧! 原文回顾 ...

  • 腰背痛——桂枝新加汤证

    张某,男,28岁,农民.腰背疼痛半年余,时轻时重,轻时尚可轻微活动,重时俯仰转侧受限,咳嗽吸气引痛. 乡医院以腰为肾府.劳则加剧为虚,予以补肾壮腰:或以行速善变.痛处走窜为风,予以独活寄生汤,皆无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