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里“痰”,就是脾中湿!治咽喉异物感的方子,脾好,嗓子就舒服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关于咽喉易感症的话题。
在我的后台,曾有一些读者,反复问及一个问题:我一天到晚总是嗓子有痰,需要反复不停地清嗓子,不然就不舒服,这是怎么回事?
对此,我想说,要适当考虑是不是咽喉异感症。现代医学也称之为神经官能症。中医,管它叫做“梅核气”。
这个东西怎么来的?为什么嗓子里头似乎总有“痰”?
在这里,我想请你回顾几个现象:
1,平时是不是会感觉到胃脘饱胀、腹胀、食欲不振,或者呕恶?
2,平时是不是感觉到容易乏累,身体容易发胖?
3,平时是不是感觉到胸闷,尤其是到夏天天热的时候,简直闷到你上不来气?
4,平时大便是不是不成形?
5,是不是舌苔白腻?痰一旦吐出来,也是白腻的?
这些现象,如果基本都符合,我劝你考虑一个问题,就是“脾虚湿聚,痰气搏结”。
你的所谓喉中痰,其实就是脾中湿。脾不干净,所以嗓子里头不干净。
怎么回事呢?
你记住,大便不成形也好,舌苔白腻也好,胸闷呕恶也好,食欲不振也好,痰色白黏也好,这些都要考虑是不是脾虚生湿。脾主运化,和胃相表里。脾虚,则胃气不降,所以呕恶厌食、胃部胀满。脾胃之气升降失常,则一身气机停滞,所以胸闷。脾虚运化不及,则大便不成型,同时痰湿内生,所以舌苔白腻,痰多色白。脾虚,生化气血失常,不能充养四肢,所以患者乏力。
当痰湿和郁滞的气机结合在一起,停滞于咽喉部位的时候,就形成了我们印象中的“痰”、“异物感”。咳,是咳不出来的。就算咳出来点什么,没一会儿,你还是难受。因为你体内的气机,始终郁滞,痰湿会不断地凝滞在你的喉间。
我这么说,你能明白吗?
这个时候怎么办?与其清嗓子,不如好好管管你的脾。脾强了,能运化水湿了,脾胃气机恢复运转了,一切都解决。
怎么实现?你来看一张方子——
党参20克,茯苓20克,白术15克,炙甘草5克,陈皮6克,法半夏8克,厚朴10克,苏叶8克,炒香附10克,佛手15克,乌梅8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这个配伍,是2003年《福建中医药》上刊发过的。我近些年做单验方研究的时候,将它收录下来。说实话,如果是其他中医人,这样的配伍,也能拟出来。但是人家这张配伍,好就好在经历了较大量的临床实践,多达87例,且总有效率超过94%。这就决定了,这张配伍的临床有效性。因此,我把它单独拿出来,和你分享。
这个配伍,很简单,是六君子汤的化裁。
六君子汤,我以前在介绍四君子汤的时候捎带介绍过。它就是在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的基础上,加上陈皮和半夏。它治疗的,是脾胃虚弱证,兼有痰湿。舌淡苔白腻,脉虚,呕恶不舒、大便不实、胸闷痰多等,是主要的辩证点。
其中的四君子汤,用于健脾益气除湿。陈皮和半夏,燥湿化痰之效特别好,还能行气理气。所以这配伍对于脾虚湿聚、痰气搏结所致的咽喉异感症,有很好的疗效。
当然,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加以变化,会更贴切。比如说加入厚朴、苏叶、香附、佛手和乌梅,就很有道理。厚朴行气消胀,苏叶理气和胃,香附和佛手则疏肝理气,调和肝胃。乌梅养阴,以免诸多燥湿行气之品伤阴。
我个人感觉,这是利用古方六君子汤化裁,治疗咽喉易感症,证属脾虚湿聚、痰气搏结的好经验。故而,我写出来,供你借鉴。
当然,它不是万能的。嗓子眼不舒服,这个事儿原因很多。不能上来就用六君子汤化裁。有些人,证属虚火灼津,那就不能这么用。所以说,非专业读者,不要盲目尝试,必须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科学运用。
另外,我们为了能让嗓子舒服一点,最好是可以少吃一点,节制一下自己的食欲。很多时候,我们的脾,就是因为长期的饮食不节,一点点被累坏的。它累坏了,运化不及,就脏了。它一脏,痰湿凝聚,嗓子就不舒服。因此,少吃一点,减少脾的负担,有效维系脾的运化之能。这样,才能让嗓子长期保持清爽,用不着一天到晚清嗓子。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