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逃离北上广,回老家又怕后悔?请做好这5项准备再决定!
太2真人第2篇文章
书接上上上文:《我33岁,逃离北京,后来过得怎样?》,上次没写完就跑去给樱桃树浇水,净说了些在家如何如何逍遥自在,让人羡慕忌妒恨的话了。其实,逃离帝都之后的不适感,更是车载斗量呢。
从北京回来,我在家的时间有6个月整了,不长也不短,至少到目前为止,对于去年的“逃离”,我一点都不后悔。
我身边也有几位朋友,这两年陆续从北京撤离,有的是独身一人逃,有的是拖家带口逃,有的甚至是把北京的房子卖了,举家搬迁的逃。
当然了,也有没想清楚,怒辞老板拂袖而去,回家大半年,冷静了,又悄悄杀回去的。
老话儿说的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打算逃离北上广的人,一定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准备。如果你什么都没有准备,那你就准备失败吧。
今天我写下我归来之后的不适感,给你做个参照。如果你正打算逃离北上广,一定要先做好这些准备:
当然,我要先说一下这些“准备”的大前提:回家的时候,你最好有足够多的金钱傍身,越多越好。这决定了你逃离之后的底气和自由度,是今后混下去的资本,你懂的。至于多少合适,自己看着办。
一、做好从独居动物到群居动物的准备。
如果你和我一样,这些年是一个人漂在北京,回家之后,一定要做好从此成为一个群居动物的准备。
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在北京一个特别热闹的广场坐着喝咖啡,他突然说了一句:“人好多啊,好孤独啊!”我笑了笑,没说话,他说的那种孤独,我懂。
北京给了我们自由的同时,一个人的孤独感在诺大的城市里,也会被放大很多倍。城市里的孤独感,谁没体会过呢?在时间的磨砺中,我们都练就了自己的一套内功:习惯孤单,享受孤独。
回到老家,就不同了。从独居变为群居动物,你的时间和精力就不再是你自己的了,让你很难再有机会感受那珍贵的孤独,你会很怀念那“奢侈的漂泊感”。
妈妈会喊你一起去买菜,爸爸会让你帮忙扫院子,哥哥会让你帮忙种菜,妹妹会拉着你逛街帮她选衣服,大侄女会闹着让你陪她写作业,小侄子会缠着你陪他玩耍。总之,独处,变得很难,你要慢慢适应。
二、做好没有朋友、无处可去的准备。
朋友这种生物,可遇不可求。在北京这些年,你也一定认识很多人,至少朋友七八枚,知己三五个,数量不多,却质量一流。
无论生活或者工作,遇到坎儿的时候,想找人聊一聊的时候,总有让人开心又开胃的人儿在左右,让人神清气爽,原地满血复活。
可是回来之后,你可别像我,一个朋友都没有。
以前的同学和发小都有联系方式,却已许久没有联系。晒娃已经是他们朋友圈的主题,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代沟就是有娃和没娃,我不想自找尴尬,所以就没联络。
我把这话说给姐姐家的小女儿听,小姑娘抬头反问我说:“我不算你的朋友吗?”我连说:“算算算!”她说:“你看,你有一个朋友了。”小姑娘今年5岁了,真是个聪明的鬼灵精。我想找人聊一聊的时候,这个小朋友应该能听懂吧。
另外,我的家在三线小城,以前没注意,真的回家来之后,发现想出去走走的时候,除了一公里以外的人民广场体育中心,竟无处可去,甚至连个可以发呆的小馆儿都没有。
是的,我再没有了奥森的5公里夜跑,再没有了午后南锣鼓巷的闲逛,再没有了圆明园福海边的发呆一整天,再没有了国家图书馆静谧的享受,再没有了后海酒吧街夜晚的消遣,再没有了798各种开脑洞的展,再没有了五道口一杯咖啡时间可以欣赏的无数俊男靓女。。。
希望你回家之后,除了有亲人,还有朋友和很多可以去的地方。
三、做好“水土不服”的准备。
首先是胃里的“不服”。比如,汉堡王之类的洋快餐,在北京的时候,我真不怎么吃,因为比汉堡王好吃的东西太多了。
突然有一天,我居然想吃汉堡王,打开城市地图,搜索“汉堡王”,离我最近的汉堡王店居然在离我100公里以外的另一座城。尴尬了!我只好咽了咽口水,深入胃肠的思念,真的会引起生理反应。
其实,回家来,离我家200米远的一条街就是我们当地有名的小吃夜市,但是家家勾不起我半点食欲,并不是他们做的差劲,而是多年漂在外,我已经不习惯家乡人的重口味。吃一次,过过嘴瘾,解解胃里的乡愁,就再不想吃第二次。
有时候,特别想念在北京吃过的小吃,三里屯的网红炒饭、巴依老爷的素炒馕、普兰达的香肠拼盘、姥姥家的春饼、护国寺的面茶、原麦山丘的面包,稻香村的点心,五道口的螺蛳粉,甚至711的黄金菜团,都想得我咽口水。
可惜啊,这些好吃的,都已经离我远去。
其次,身体对老家气候的“不服”。因为我的家在四季分明的小城,家里冬天没有暖气。冬天虽然短暂,但是比北京湿寒。冬天一来,全靠一身脂肪抵御阴寒,能把人冻得透透的,让人十分怀念北京冬天的暖气。
另外,还可以预见,不久将来的夏天,家乡的特产大花蚊子又会成为我的天敌,被叮一口,就起一个鸡蛋一样的大包,想想就惨啊。
四、做好从陌生人社会到熟人社会的准备。
北京的朋友,你知道你的邻居叫什么名字吗?你知道他是哪里人,现在做什么工作吗?你们平时见面打招呼问好吗?甚至能认得出来对方是你的邻居吗?
可能,对很多人来说都未必知道邻居长什么样吧。陌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稀疏,就是这样冷淡又克制,保持非常礼貌的距离,敬而远之。如果你能和你周围的邻里相处和睦,甚至成为朋友,那真是挺难得的。
回到家里,你必将面临回归熟人社会。周围的人七拐八拐,总能沾亲带故,甚至整条街都是你的叔伯亲戚,那些打小串过的胡同街道,都用来躲过猫猫,你再熟悉不过。
出门见面遇着人,你都得打招呼问好,大爷大妈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的叫着。不然,你就回家等着被教育吧:你这孩子,今天看见谁谁谁,你怎都不知道打声招呼呢?人家会说你不懂事的,下次注意啊。
另外,你得适应熟人社会的典型特征:随不完的份子钱。
消失多年的初中同学,打来电话说要给他爷爷办去世10周年纪念:你一定要来,一定来。在农村老家,这算是比较隆重的大事了。虽然我并未见过他爷爷,也不知道该纪念他老人家些什么,但是200元份子钱还是要给的。
表姑家给小孙子办满月酒,200元份子钱是少不了的;发小的弟弟结婚,要帮着找车找司仪,600元份子钱是要给的;堂弟家的二小子过三岁生日宴,500元的红包是少不了的。
总之,七大姑八大姨的,大事小情的,份子钱都要给的,少不了的。 你的小心脏和荷包,都做好准备了吗?
五、做好没有效率、节奏缓慢的准备。
回家办事没有效率,能把人磨得没脾气。家乡人民有一种很普遍的气质:反正我有大把时间,着急干嘛去啊,耗呗!
时间和效率,都被忽视掉,因为这些东西在他们眼中:不值钱。所以,理所当然的,他们认为你的时间也不值钱。
比如:我去市民之家政务中心办理我的社保转移手续,已经跑了4趟了,还没办成。每次告诉我一样我缺少的材料,让我回去补齐。
最近一次去,资料倒是齐了,但是工作人员说:“你过段时间再来吧,你这个我不会弄,等我们这的那个专家上班了你再来吧。”,我问需要等多久,答曰:“可能一两个月吧。”
再比如:饭店的服务员普遍很牛气,想吃饭你得等着,不把第一个菜吃干净就坚决不给你不上第二个菜。这种饭馆的服务质量,如果是在北京早就倒闭八百回了吧,但是,在本地,你只能忍着,心里运气:以后再也不来这家了。
再比如:公共汽车站从不排队,大家蜂拥而上,看谁挤过谁;下午四点半,办事窗口的工作人员就不见了,回家接孩子去了,您要办事明天得早点来。。。。。。
再比如:这篇文儿我拖拖拉拉,羊拉屎一样,写了10天才写完。你看,我已经逐步在本土化了。
亲爱的朋友,看到这里,你还打算逃离北上广吗?
如果你还笃定,请你做好准备,给自己系好安全带。生活环境变化带来的落差,会有迅速坠落的感觉,仅是月薪从3万变成月薪3千的打击,就不是谁都能承受的。这过程,你要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别抱怨,及时调整自己。
用理性做决定,再感性地出发,然后性感地大步向前。
当然,如果你只是从北上广深逃往到杭州、厦门、成都、西安、郑州这些二线城市,你的落差可能会小一些,但是适应的过程是类似的。
有人选择北上广的激情与挣扎,心中的希望或明或暗;有人选择家乡的安稳与困顿,享受或者耗怠岁月的静好。
北上广,是我们奋斗过的城市,见证了我们的青春和成长。我们留下了最好的年华,我们能带走的也许就是一个更加纯粹的自己。
现在的我,曾经奢望的时间和自由,多到手足无措。
一日三餐都和家人一起吃,每天睡到自然醒,把家乡话说到肆无忌惮,父母生病了我能随时照顾,周末了可以带着家里的小朋友们逛逛书店和公园,想出去浪了,看看地图打开导航说走就走了。
把时间留给家人,和家人生活在一起。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所以,这些不适感,对我来说都不算什么。那么,对于你呢?
无论是逃离北上广,还是死磕北上广,我们都是在为自己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无论身在何处,唯有以梦为马,方能随处可栖。
你永远有选择的自由,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经典台词:
有些鸟儿注定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真心实意地生活,无论在哪里,都不辜负自己,不辜负时光。如此甚好!
作者:太2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