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5000年前,河南还是一片热带雨林
众所周知,河南的简称是'豫',《说文解字》里有'豫,象之大者'的说法,故河南又被人们描述为人牵象之地。
之前,很多网友都在问:河南真的有大象吗?
对于这点,历史学家已经证明:几千年前的河南,的确有很多野生大象活动。
我们暂且先不说几千年前,单看现在,亚洲象主要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我国西南部也有野生大象存在,但不管怎样,大象基本生活在南部热带雨林、季雨林地带。而属于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河南,为何会有大象?
从气候的角度来说,下图可以明显看出,北宋之前的平均气温高于现在,特别是在夏、商、周时期。当时亚洲象的生存最北边到达了北纬40°附近,大致是今天的北京河北一带,而现在只是在滇西南有分布,南移了约17个纬度。;
图片来源:《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发现:中国北方经孢粉研究发现以栎树为代表的阔叶乔木大量增加,发现目前只能生长于江淮地区田间沼泽的水蕨孢子,发现喜暖湿,栖于沼泽地的梅氏糜鹿('四不像鹿'),北京西郊一带泥炭堆积达1100万立方米,这说明当时华北地区湖沼丛生。
所以,在当时,起码从温暖潮湿的气候来说,河南是适合大象生存的。
当然,适宜的气候也不能说明就有大象的存在,还需要一些实际的证据来证明。
《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是说商朝人驯化大象,用于对东夷的征服活动。商朝在中原,要'为虐于东夷',也是在山东、淮北一带活动。所以从史书记载上,中原地区确实有大象存在,而且还是作为战象,在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
气候学家竺可桢先生也曾谈到,殷墟地区的大象是本土所产,而不是从南方地区引进。除了因为当时殷墟地区的气候为热带或亚热带,适宜大象的生长外,人们还发现了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地层中多有象骨的遗存,甚至连北京地区也有人工饲养象的遗骸。
在殷墟出土的动物遗存中,除了大象,还有两种生活中温暖潮湿气候的动物——竹鼠和野牛,这些发现也逐渐完善了5000年前河南的独特景象。
和祖先的名字放在一起的青铜器铭文中的大象符号
这里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小故事也可以从侧面证明一下——曹冲称象,因为曹冲称象地点就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岗村一带,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不能作为主要证据。
不管是作为战象还是曹冲称象的故事,都能发现当时在中原的这些大象更多地是有专门人员饲养的。
不错,在商代中期的郑州小双桥遗址,就发现过被用作献祭的大象骨骸。
1935年,梁思永主持殷墟王陵东区1400号大墓附近发现过象坑,埋着一头成年象和一名大象饲养者。
1978年在殷墟王陵西区东南发掘的祭祀坑M35中就埋着一头幼象,戴着一个铜铃。幼象身高1.6米,身长2米,门齿尚未长出。经专家鉴定,属于亚洲象。
这些材料显示,这些戴着铜铃并有专门人员饲养的大象不是野生象,这也证明了河南为人牵象之地这一说法。现在回想那个曾是热带雨林的河南,大象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人们驯服着大象,人们骑象二战,不管是战斧还是酒器,不管是进贡还是赠送都少不了大象的踪影。而现如今,河南的大象只能从电视台或是各种logo上显现了,也真印证了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那样:大象无形。
虽说当今的中原地区,除了动物园,已再无大象的踪迹,但我们和大象的故事还在继续,和我们分享一下,你曾经和大象那些有趣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