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140期【原创】系列22 :剑走偏锋 精彩奉献 ② “刺桐历史中心 ”的突出普遍价值(OUV)
——戴泉明《天下之货仓》九州出版社
本文4693字 插图33幅 视频1'10'' 阅读9min
文化遗址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OUV)的有形和无形的遗存,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当中遗留下来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作为世界遗产,无论是从历史、科学还是艺术、人类学角度来看,都应当是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事象和人文事象。当然,如何在众多文化遗产中提炼出突出普遍价值的主题是至关重要的开端。
zayton(刺桐),马可·波罗称之为“东方第一大港”,[1]伊本·白图泰称之为“世界最大港”。[2]它是中国首次出现的不是行政中心的商业大城市;是瓷器、丝绸、海船、铁器、蔗糖等诸多制造业中心以及包括覆盖腹地的商品输出中心和海外香料等奢侈品的集散中心;亦是12-14世纪欧亚大陆商业移民最稠密的国际社区以及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摩尼教、景教、天主教、犹太教等世界主要宗教共存一城的文化聚集区,而且还是中世纪中国南方的伊斯兰教、印度教、摩尼教、景教、天主教的传教中心。这是欧亚大陆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刺桐历史中心”正是这一文化现象之总结。
11世纪前就已存在的印度教遗迹——泉州山川坛石笋。(图源:宋元郎/摄)
“刺桐历史中心”系列遗产的核心价值在于刺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花岗岩资源,民间高超的石建筑技术、精湛的石雕工艺和闽南文化传统,与高层次、多民族的侨民精英社会智慧和外来文化的高度结合,方才留存有创造性、独特性的历史印记而弥久不衰,为国际社会所瞩目。
“刺桐历史中心”系列遗产不论是公共的还是宗教的,也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它们集中反映了那一个大航海时代之前世界贸易体系带来的不同资源、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与共享、交流与融合的历史特征和文化特质;在于一些举世无双的重要建筑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的最高科学成就,人类社会的进步往往是在贸易的背景下通过有形的物质联结和无形的精神联结得以实现。
“刺桐历史中心”商业主义的开放与包容、自由与平等、互为欣赏与尊重是12-14世纪人类文明普世价值的杰出表现,完全不同于其时和其后的其他地域的征服与反征服的文化遗存。“刺桐历史中心”系列遗产和大量历史遗物见证了这一个历史时期欧亚大陆“新的商业联结、技术联结、宗教联结和知识联结”的跨文化交流的一个相对完整且别具一格的历史阶段。
上图为泉州开元寺紫云大殿月台须弥座的印度教人面狮身浮雕,狮子已是中国传统狮子造型,人面狮身亦有“华化”的造型艺术倾向(图源:宋元郎/摄)。下图为南印度泰米尔印度教古寺的人面狮身与狮子,与上图有所差异。(图源:傅恩凤/ 摄)
这一历史阶段恰恰是东西方文明和平互动最为频繁的历史时期,而“刺桐历史中心”恰恰处于这一历史时期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为诸多重大的世界性历史事件所关联。《马可·波罗游记》《鄂多立克东游录》、马黎诺里《奉使东方录》《伊本·白图泰游记》,卢克·沃丁(Luke Wadding,1588-1657)《方济会编年史》(Annales Minorum)等都有明确记述。
不言而喻,“刺桐历史中心”所表现的“四海一家”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多样性具有突出普遍价值,对当代国际事务的和平对话、共同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刺桐历史中心”系列遗产符合“世界遗产价值标准”的ii、iii、iv & vi,保存真实性和完整性,显示良好的、充分的保护管理状态,符合《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阐述的精神和要求。
“刺桐历史中心”的比较分析
“刺桐历史中心”是东西文化交流史上独特的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共存一城、和平相处、交相辉映、共同繁荣的杰出范例。其文化、经济的多样性有别于世界上同一历史阶段的任何一座港口城市,充分反映了人类历史上早期商业贸易开放与包容、自由与平等、交流与融合、欣赏与尊重的一种伟大而又前卫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充分表现出早期移民城市的国际性、创造性以及富有特色的文化传统和领先世界的科学成就。
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历史中心”共有50个:
(欧洲32个)意大利的罗马(与梵蒂冈共有)、佛罗伦萨、圣吉米尼亚诺、那不勒斯、锡耶纳、皮恩扎城、乌尔比诺;希腊的拔摩岛;俄罗斯的圣彼得堡、雅罗斯拉夫尔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城、维也纳、格拉茨城;捷克的克鲁姆洛夫、布拉格、泰尔奇;波兰的克拉科夫、华沙;阿尔巴尼亚的培拉特和吉诺卡斯特;葡萄牙的埃武拉、波尔图、吉马良斯;罗马尼亚的锡吉什瓦拉;比利时的布鲁日;爱沙尼亚的塔林;拉脱维亚的里加;立陶宛的维尔纽斯;乌克兰的利沃夫;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德国的施特拉尔松德与魏斯玛;克罗地亚的波雷奇;圣马力诺。(北美洲6个)墨西哥的墨西哥城与赫霍奇米尔科,普埃布拉、莫雷利亚城、萨卡特卡斯、瓦哈卡;古巴的卡马圭。(南美洲9个)巴西的奥林达、巴伊亚州的萨尔瓦多、圣路易斯、蒂阿曼蒂那城、戈亚斯城;秘鲁的利马、阿雷基帕城;厄瓜多尔的昆卡的洛斯·里奥斯的圣安娜;哥伦比亚的蒙波斯的圣克鲁斯。(中亚2个)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沙赫利苏伯兹。(非洲1个)佛得角的老城大里贝拉等。
这50个世界遗产的历史中心,欧洲占了一半以上,代表了历史中心的几大类型:一是某个宗教的世界中心,如意大利与与梵蒂冈共有的罗马历史中心;二是某个重大历史运动或事件的发祥地,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历史中心;三是某一历史时期影响其他地域的城市空间规划范式,如意大利的皮恩扎城历史中心;四是某一历史时期的主要贸易中心,如德国的施特拉尔松德与魏斯玛历史中心;五是同类建筑中年代最早且保存完整的建筑群,如克罗地亚的波雷奇历史中心的幼发拉底大教堂建筑群;六是某一国家的诞生之地,如葡萄牙的吉马良斯历史中心;七是征服和反征服后,将原先宗教建筑改造为本国宗教建筑的遗存,如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历史中心;八是多个国家商人的聚居城市,带来该城市“新艺术”建筑风格的形成,如拉脱维亚的里加历史中心;九是被战争摧毁的中世纪城市经修复重现旧貌,如波兰的华沙历史中心;十是著名历史人物重要活动之地,如希腊的拔摩岛历史中心等。此外还有比利时作为中世纪人类聚落而留下大量历史建筑的布鲁日历史中心等等。
凡此种种,不外乎最终呈现的主要是西方文化的特征,而少有东西方多文化、多文明交融的结果。比较不同的是,“刺桐历史中心”所保存的文化多样性和东西方文明平等自由交流融合而不是被征服而融合的历史印记是上述历史中心所罕见的文化现象。
这种东方中有西方、西方中有东方的跨文化交流巧妙地体现在其系列遗产的石建筑和石雕刻的空间结合和艺术细节。这在14世纪之前的欧亚大陆所有的大城市中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也是那一个历史阶段商业移民城市别具一格的多元文化的特质。
在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预备名录的中国文化遗产尚无“历史中心”的项目。泉州是1982年中国公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与中国其他历史名城相比,泉州独具特色的就是拥有中国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史迹和文物遗存。这也是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泉州确认为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之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