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忆祖母
不知不觉,祖母离开我已经整整三年。
这三年里,我无数次想起她,总觉得老人家默默地站在某个角落看着我,满脸带着关切的微笑。
有时候,我在恍惚的梦境中眼看就要跟她聊上几句,却终在无情的现实中惊醒,徒留伤感回忆。
祖母活了九十多岁,无疾而终,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害怕给人添麻烦,招呼着给人“泡杯茶喝”,弄点东西吃。
我时常想,一个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农村老人,后期亦没受到专门的职业训练,她究竟靠的什么长期保持头脑的清醒?
后来,我想明白了,祖母一辈子的身心活力源于她对生活的坚持与热爱,源于她对身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与包容,源于她对这个世界的持久关注与好奇。
作为一个出身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一辈子保持着勤劳的习惯。
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给一家人做早饭,其后的整个白天便是帮着喂猪、喂鸡,以及“烧火”准备另外两顿的伙食。
——至于除上述劳动之外的各种琐碎事务,她也一件件收拾得利索妥当。
她做事很规律,到什么时间点就干什么事,每天忙而不乱。
劳动的一天完毕之后,她必定要看看新闻联播及天气预报,了解一下国家大事。
她愿意静静地听国家领导人的各种讲话,时不时还会“点评”几句。
看完天气预报,她的一天接近完整,只见她靠着椅子,连番上演起“鸡啄米”。
“哎呦,垂眼珠闭了,要睡觉去。”她说完这一句就回房,很快便睡着。
祖母一辈子鲜有病痛,连个感冒发烧都罕见,我想,这一定与她的作息方式大有关系。
——劳动的时候一点不含糊不拖延,休息的时候啥事不想,倒头便睡。
她除了看电视,偶尔也会找出些书来看,不过,她的有些读物并不能算作书。
比如,破损老旧的黄历,她一翻能翻很久,翻的时候嘴巴里还念念有词,念叨着的大体是“某个日子”行事的“宜”与“忌”,或者“某某某”的生日又快到了吧。
更多的时候,她真能找到各种书,老书新书都有。
我记得的老书就有《三字经》、《增广贤文》和《菜根谭》,至于新书,那就更多了——其中很多都是我搜集来的闲书。
我们的课本老人家也愿意时常翻看。
祖母视力一直很好,看书用不着眼镜,碰着不认识的字,她就喊我过去,问那个字的读音及意思。
她的记忆力很强,理解能力也不比年轻人差,当场搞明白的疑问,她一辈子都会牢牢记得。
谁谁谁多少大寿,谁家孩子该满周岁,某某先辈故去X年,这些重要的信息全部在她如计算机一般的超强大脑里存着,随时都可调用。
——我们一大家族的人往往成为被她提醒的对象。
她尤其重视先人们的忌日,至当天定会亲自操办“缅怀仪式”,会偷偷掉眼泪。
七月半中元节,她会忙活好些天,将祭祀的物料准备得一毫不差,领着一家人感念祖宗恩。
祖母为人正直,不说假话,不管是处理亲戚还是邻里关系,始终讲究“公平公正”,以理服人。
村里有些年轻人,遇事急躁脾气大,动不动就怪罪他人,引致吵闹。
若此类“事故”闹到了祖母这里,她不管自己与当事的双方孰亲孰疏,先将人冷静下来再说。
她以长辈的权威细细分析问题所在,引导着矛盾的双方朝“和解”的方向去。
她的劝解往往奏效,“化干戈为玉帛”之后,没有人因之少了什么,反而消除误解增进了感情。
有时候,产生矛盾的一方是我家,一退让必定利益受损,祖母对此并不太为难,她跟我们讲“远亲不如近邻,吃点亏不算什么,日子照样过”。
她一辈子尊崇“吃亏是福”的精神,难免碰上我们吃了亏对方还不领情的情况,她说:他们不念情没有关系,总有人看得到。
宁可委屈自己,也要宽容他人,甚至是成全不讲理的人。
这并非祖母的处事战略,而是她深植内心的淳朴情愫。
她更愿意去理解他人的艰难困苦,而不计较自己的得失。
她为自己、为整个家,为他的亲人们赢得了好口碑,这不能不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每每听人夸奖“十奶奶”(大家对祖母的尊称)为人好,子孙后代都很会做人,我们这些当晚辈的听了自然也会很开心。
我年纪尚小的时候,村里总来讨米的乞丐。闻知乞丐要来,很多户人家抢着将大门紧闭。
祖母决不如此,反而是笑脸盈盈地从米缸里舀上几碗米,弯着腰恭恭敬敬地将其放入讨米者的布袋里。
她一边施舍一边念着“一家不够,百家相凑”。
下回还有乞丐来,她照样给上几碗米,念着同样的话语。
“一家不够,百家相凑”这八个字如格言般刻在我的脑袋里,警醒我任何时候都要选择去做一个“量力而行”的好人。
祖母说过,好人一定有好报,这话我信,至少在她老人家身上是灵验的。
她以高寿而终,一辈子未给家里添什么麻烦,反而是不断地付出,不断地为家族的团结上进奉献力量与智慧。
她对人有爱,对身边的小动物也充满感情。
譬如,家里的鸡若是病了,她一定第一时间找药去喂它们,决不考虑成本,亦不去想是不是能救得活。
家里养着的猫,每一只都是她的亲密伙伴,人吃饭喝汤,她的猫也一定吃饭喝汤。
如有鱼汤肉汤,猫的那一份会先于人而得到。
——只见她搬着个小板凳坐在猫跟前,摸着它的脑瓜子,劝它“多吃点,要吃饱”。
祖母是一路吃苦过来的人,到了晚年亦不曾享着什么清福。
令她欣慰的是,我们这一大家子虽无一人大富大贵,但一个个倒是平安、健康,一个个小家庭添了不少的新生命,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
先人栽树,后人乘凉。
没有祖辈父辈们打下的“江山”,我们晚辈们简单的小幸福哪会来得如此踏实?
岁月无情流逝,不断地完成新老更替。
随着老人们的不断离开,农村老家想要再恢复祖母在世时的热闹已经变得无比困难。
“进来坐一坐,喝杯茶”。祖母生前最爱吆喝来往的路人进屋聊天。她开朗而活跃。
现如今,来往的路人少了,泡茶的老者也不在了。
曾经身形挺拔的长辈们双鬓开始斑白,曾经年轻如我者亦已为人父。
谨以此文怀念祖母,感谢她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