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岁!我省“树王”当属乐都花叶海棠
千年古树花叶海棠。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我省古树名木有哪些,树龄最长的多少岁?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古树名木树龄500年至800年以上的共有18株。其中,树龄最长的编号为2-010的花叶海棠,树龄为1000年,位于海东市乐都区芦花乡十字村。
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活的文物,具有极高的生态、观赏和科研价值。受自然地理环境、人文习俗、历史变迁及经济发展等影响,我省符合古树名木标准的树木不多,且分布极不均衡。一般分布于古城重镇、寺院古刹、古建筑群或交通要道的村旁路边,尤以河湟谷地居多,主要集中在西宁、海东等东部农业区。
目前,全省95%以上的古树名木呈群状分布在农村。古树名木树龄主要集中在100年至499年,500年至800年以上的古树18株,树种主要是旱柳、暴马丁香、国槐、祁连圆柏、白榆、垂柳、小叶杨等。1000年以上的古树1株,生长于乐都区芦花乡十字村的花叶海棠;800年至1000年的古树3株,分别是编号为4-002号的川西云杉,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灯塔乡哑巴村,树龄800年;编号为2-012的白榆位于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阿河滩村,树龄800年,以及编号为3-004的油松,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阴镇张家沟村,树龄886年。
为确保保护管理工作取得实效,我省绿化管理部门加强古树名木的监测工作,定期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实行定期报告。各古树名木养护管理责任单位对濒临死亡的古树名木,组织专家开展会诊和抢救工作,及时采取必要的复壮措施。不断完善各项保护措施,根据古树名木的生长情况,设置保护性栅栏、支架支撑、避雷针,有针对性地开展填堵树洞、防治病虫害、灌水施肥等复壮管护措施,确保古树名木健康生长。
目前,我省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中,严格落实禁止移植大树、古树,依法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通过采取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抢救复壮等措施,确保古树名木健康成长。
★相关新闻★
古树的生存密码
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500多年的旱柳。
乐都北山的千年海棠
在大山顶上的乐都区芦花乡十字村,有一株千年古树,名叫花叶海棠。听村里的老人讲,以前包括十字村在内的乐都下北山地区是一片原始森林,有许多古树,这株花叶海棠便是其中的一株。
远远看去,这株花叶海棠静静屹立在一处不显眼的半山坡,宛如一位年迈的老人守望脚下的土地。“小时候,我和同伴经常爬到树上摘果子,豌豆大的海棠甜如蜜。”村民李克峰五十多岁了,提起小时候和同伴一起摘果子的情景,脸上露出笑容。
走到跟前,只见海棠树伤痕累累,树干上散布着大小不一的洞。李克峰说,树干上的洞是小孩子们用铲子、镰刀等工具挖的。由于树高干粗,小孩爬不上去,就在树干挖小洞当脚踏用。他小的时候,洞口比较大,如今洞口渐渐合缝了。
站在树下,抬头仰望,发现树枝有燃烧的痕迹。李克峰说,这株花叶海棠曾在十几年前遭受一次致命创伤。由于树干内腐朽,加之夏天气温高,暴晒几天后,竟自燃了。村民看见花叶海棠树冒着青烟,急忙用斧头在树干挖出一个长10厘米、宽5厘米的豁口,才保住了古树的命。
2003年7月7日,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测定结果显示,这株古树为花叶海棠,为蔷薇科苹果属,树高12米、胸径83厘米,唐宋时期生长,至今已有1000年历史,对研究乐都的地理环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白榆肚里能乘凉
白榆肚里能乘凉。摄影:赵俊杰
黄河岸边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阿河滩村,有一株造型奇特的古榆,主干有7米多高,树身直径约2.1米。这株古榆树树心虽已枯死,却依然生长旺盛,每到夏天,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这株古树为白榆,2010年10月被省绿化委员会列为青海省重点保护古树名木。据当地村民介绍,这棵古树已有800年的历史,见证了阿河滩村的变迁。每年春天,古树长出新芽,到夏天更是枝繁叶茂,成了村民乘凉的好地方。
稀奇的是,这株白榆树心有个巨洞,能同时容纳十几个成年人。古树树干巨大,需7个成年人方能合抱。不仅如此,古树从不同角度看都造型各异。从东往西看,仿若一只翩翩起舞的凤凰。从北往南看,枝干酷似龙首。从西往东看,又像是一只可爱的藏羚羊。
古树为何树心已枯死,枝叶却很茂盛?据当地人说,这主要是由于树干逐渐增粗,使得树干中间的木质越来越不容易得到氧气和养料,树心才会渐渐死去。这时,如果缺乏防腐物质,树心一旦被细菌侵入,或从树干的伤口处渗入雨水,古树就会渐渐腐烂,久而久之便会造成树干空心。
600年历史古柏藏身古刹
在乐都区高庙镇保家村保塔寺,有两株笔直挺拔的祁连圆柏,像两把巨大的伞,可容纳上百人在树下躲雨和遮阳。据林业学家测定,较大的一株圆柏树龄达600多年。
湟水河畔的乐都高庙一带气候适宜,有梨树、旱柳、白榆、青杨等多个品种的树木,却鲜见祁连圆柏的身影。这两株祁连圆柏原地生长还是从别处移植?在树龄长的一株圆柏上挂着一块匾,匾中记录:此圆柏树来自祁连山,移植于明代,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被乐都县(现乐都区)文管所誉为活的历史文物。
时间已过去多年,对于这两株祁连圆柏的来历,村民只能从后人零散的记忆中寻找答案。看护保塔寺的村民保成林说,以前保家村的人居住在离乐都县城较近的引胜沟,到保家村是后事。当时,祖先搬迁到保家村后,也将保塔寺一同搬了过来。确信的是,先有保塔寺,后有移植的古树。
保塔寺重建过程中,村民将古树周围砌成了水泥地面。这个小小的举动,给古树带来致命的威胁。“记得保塔寺重建后的第二年夏天,树龄长的一株圆柏出现树叶发黄、树枝干枯,当时村民们都很着急,请来林业专家诊断。经专家诊断,受水泥地面影响,古树根系吸收不到更多的水分,土壤氧气不足,导致树叶发黄、树枝干枯。”保成林说,听从专家的建议,村民们将水泥地面拆除,过了两三年,古树焕发出原有的活力。
藏身保塔寺的两株祁连圆柏,被当地村民视为“宝树”,一直完好无损地保留到今天。
旱柳靠树皮存活500多年
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总北村,屹立着一株500多年的旱柳。
沿着一条小巷往里走,粗壮的旱柳屹立在眼前,挺拔苍劲。目测旱柳高三十多米,至少4个成年人才能合抱。树皮用手轻轻一剥,就有碎木屑掉落下来。在树干上端有个穿孔的洞,让人惊奇。
旱柳底部,有几处被人为封死的小洞。一名村民说,旱柳曾发生过两次自燃,其中有一次是在凌晨起火,被闻讯赶来的消防员扑灭。村民担心旱柳空心再次引起自燃,就用泥土将树洞封死,让空心的树干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
这株旱柳于2005年被列入西宁重点古树名木。当地村民说,在总北、总南两村,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有四五株,其中总北村的旱柳树龄最大,在西宁周边少见。
旱柳是我省常见树木之一,也是我省古树中数目较多的品种之一,尤其在河湟谷地有大面积分布。旱柳对生存环境要求不高,在瘠薄沙土地、湿河滩和弱盐碱地均能生长。
总北村的老人说,这株古树主干大部分已腐烂,形成空心,奇怪的是,这株旱柳依旧健壮,每到春天,都换上了新装,一片新绿。
旱柳主干空心腐烂为什么还能成活?据专家解释,百年或千年以上的古树树干中心空洞,树干中心木质部位腐朽成空洞,只剩下外壳皮部,仍能生长得枝叶繁盛,这是因为树皮中有维管束等结构,负责运输水分、无机盐等各种营养物质,就算将树木中间的木质去掉,只要树皮还在,就不会影响到营养物质的传递,也就不会影响到古树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