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232)遁者更要坚志

易经(232)退中固志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黄,中色,牛,顺物。

革,坚韧之物。

胜,能也。

周公系二爻曰:六二时值当遁,遂因时而退藏,守其中顺之德,决于必遁,执持甚固,而人莫能解,犹执物者用黄牛之皮而莫之能说也。

周公在归政成王之后,也成多次有遁形而去的想法,但成王却一次次尽力挽留,但这也正是周公之遁。

秦孝公的时候,商鞅实行变法,让秦国大治,但是秦惠王上台即将其车裂,欲遁不遁,其心志固坚。到了秦惠王期间重用的张仪,秦惠王一死,张仪便遁走了,去了魏国任相,而且六国恨之有余,却也没有办法动他,张仪之遁,便宜是带了力量而遁者。一如刀锋上走路。张仪的办法是,我去魏国,齐国一定会攻魏,这样对秦国是一件一只二鸟之计。秦武王便放他去了魏国,而他在魏国,齐国果然要攻魏,张仪便把相同的说辞对齐国说了一通,齐国觉得攻魏便宜了秦国,张仪这个计策看似柔弱却也全能自保。张仪这些人退则为退,保命而已。低级的退。

易经说的是一个力量对比,每一卦都在说力量对比发生微妙变化之后,人们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的演译方法。这一爻写的是遁,就是你的力量一旦大了,要将自己弄得像个力量不足的人,比如萧何自污,比如王翦贪财,都是遁的一种,看上去没有威胁才行。

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孔子说:遁不以迹而以志,所志未固,则韬晦不深,系吝之私,所不免矣,今二之志确然不易,沉潜中顺,虽尤钟于我无加,含章守贞,即三公不易其介.故多言执用黄牛者,固守其与时偕止之志,而不转移于外也。

孔子这段话的重点在:“君子处当遁之时,此身既已敛藏,此心尤宜坚忍。”

牛宿是北方钱宿之一,古代的历法的出发点是牛宿起的,《河图》说:天元十一月甲子夜半朔,日月俱起牵牛初度。天元距今二十七万多年,古人认为,日月五星在这个时处于同一位置,也即同时出现在北方七宿的牛星宿,然后会慢慢分开,到很多年后再聚于一线。而天元的这个时间则是古人推算时间的起点。所以这里说执用黄牛,就是要把最初的意志保留着,而不是消极退却,无所作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