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行草书《刘中使帖》

《刘中使帖》,颜真卿行草书墨迹,纵28.5厘米,横43.1厘米,8行,行41字。藏台湾故宫博物院。此帖又名《瀛州帖》,是著名的颜书墨迹之一。
释文:近闻刘中使至瀛州,吴希光已降。足慰海隅之心耳。又闻磁州为卢子期所围,舍利将军擒获之。吁足慰也。
从帖的内容看,讲的是讨伐安禄山叛乱取得了胜利,颜真卿闻讯感到十分欣慰。据考,这段史事约发生在大历十年(775)或十一年(776),当时颜真卿是六十七或六十八岁。颜真卿曾是坚决反对安禄山叛乱、维护国家统一的盟主,后因反对权相元载弄权蔽主而遭排挤,大历元年(766)被贬至湖北、浙江、江西等地作地方官。尽管有这样的遭遇,从此帖看,这位“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老臣,仍时刻系心于唐王朝的安危。
此篇笔画纵横奔放,苍劲矫健、用笔飞动圆活,富于虚实变化。元鲜于枢称此帖与《祭侄文稿》都是“英风烈气,见于笔端”。
《刘中使帖》字体结构宽博,线条丰满而又极富弹性。作品中用笔提按顿挫的起伏与律动,体现出颜书强筋的特征。宋朱长文《续书断》)所评:“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驽。”《刘中使帖》足以当之。特别是“屈金发驽”之比喻,用以揭示帖中的线条弹性之美可谓一语中的。在颜书结构宽博的同时,作品更体现线条运动时的丰润感与弹性的力量美,环绕连带顿挫分明、肯定果断。此外作品还有飘逸洒脱的一面,如“耳”字的长笔直下,其势迅疾,其意遒劲,如锥画沙。
这件作品,历来为书家们所重。元代鲜于枢评论说:“英风烈气见于笔端”。张宴也称赞说:“观其运笔点画,端有闻捷慷慨效忠之态”。
明代文徵明认为在颜书存世墨迹中“此帖为最”。
全帖气势磅礴, 笔力纵横矫健,呈现出一股英气豪爽之风度,运笔强劲秀拔,字与字之间的转笔处,时有牵丝实连,时有笔断意不断,运笔流畅,一气呵成。董其昌称其“郁屈瑰奇,于二王法外别有异趣”。
(0)

相关推荐

  • 书法各体

    行书运笔,有时近乎楷书,可是多了弧笔.转笔了:笔与笔间或相连,或不相连,而有了吸引力了:竖笔多了"勒"意(勒马缰之力,本是从外向内-渐近自身):"磔"也可用藏锋 ...

  • 颜真卿《刘中使帖》片纸千金!

    颜真卿<刘中使帖>约书于大历十年(775年).墨迹.行书,信札.28.5×43.1厘米.凡8行,计41 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近闻刘中使至瀛州,吴希光已降.足慰海隅之心耳.又闻磁州 ...

  • 颜真卿《刘中使帖》墨迹欣赏

    <刘中使帖>是颜真卿听闻唐军镇压安史之乱余孽,两次军事胜利消息传来,情绪亢奋而写的书札. 全帖笔画纵横奔放,苍劲矫健,真有龙腾虎跃之势.元代书法家鲜于枢称此帖和<祭侄季明文稿> ...

  • 颜真卿《刘中使帖》,真的是铁骨铮铮

    颜真卿<刘中使帖>约书于大历十年(775年).墨迹.行书,信札.28.5×43.1厘米.凡8行,计41 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又称<瀛州帖>,著录首见宋<宣和书谱&g ...

  • 颜真卿《刘中使帖》片纸千金!喜欢赶紧收藏吧!

    颜真卿<刘中使帖>约书于大历十年(775年).墨迹.行书,信札.28.5×43.1厘米.凡8行,计41 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近闻刘中使至瀛州,吴希光已降.足慰海隅之心耳.又闻磁州 ...

  • 颜真卿行草书《裴将军诗》,一件奇崛盖世之作!

    迎查看草书名帖 在中国书法史上,<裴将军诗>算得上一件奇崛盖世之作,风格十分独特.作品上并没有落款,但历来被认为是出自颜真卿之手,因而倍受推崇. 关于作者真伪,暂不做讨论,它的艺术特点赏析 ...

  • 颜真卿《刘中使帖》

    颜真卿<刘中使帖> 约书于大历十年(775).墨迹.行书,信札.28.5厘米×43.1厘米.凡8行,计41 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近闻刘中使至瀛州,吴希光 ...

  • 颜真卿行草书《祭侄文稿》技法情感分析

    ▲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纵28.2厘米,横72.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疏密变化,是经典中常用的变化手法之一.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比起王羲之行书,对于疏密变化的运用,要更 ...

  • 颜真卿行草书《裴将军诗》赏析

    颜真卿行草书<裴将军诗>赏析 当代尚书院2018-04-30 16:06:07  ​​<裴将军诗>或称<送裴将军诗>,刻入<忠义堂法帖>,传为真卿书, ...

  • 颜真卿楷书千古一绝,行草书惊天地泣鬼神!

    赛大家集字书法字典 非常好用的集字书法字典,汇集历代书法名家超过四十五万枚书法图片,可按草.行.楷.隶.篆.魏碑六体通篇查询.查询结果可选字排版,可整体生成图片--乃集字"神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