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开始组建内部猎聘团队,猎头该何去何从?

有猎头朋友给我留言,说长期合作的大客户开始组建猎头背景的内部猎聘团队,让他感到非常忧虑,问我有何建议。

事实上,近几年招聘领域有几个大的趋势,包括内部推荐、社交招聘、内部猎头、HR主动猎聘、招聘流程外包(RPO)等,不幸的是,所有这些趋势都是“去猎头”的。

这些趋势的产生,代表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从粗放走向成熟,HR不再仅仅被动等待简历投递,而是主动出击,开始关注招聘的投入产出效率,开始自己挽起袖子向猎头一样主动找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趋势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周期越来越短。

过去,领先企业的最佳实践往往难以广泛传播,很多HR也不愿意公开分享太多干货。但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分享开始成为一种时尚。我们随时可以在朋友圈看到各个知名企业的优秀案例,随时可以在微信群、千聊等平台中听到HR大咖们的微课分享,最佳实践的传导和更新越来越快,HR群体的专业水平在迅速提升。

比如内部推荐,过去很多企业对内推持保留态度,担心过多的内推可能形成拉帮结派。但在今天,从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领头羊,到联合利华这样的500强巨头,到最传统不过的海底捞,大量标杆企业的内部推荐招聘占比均超过50%,内部推荐已成为被HR广泛认可的最行之有效的招聘渠道。

以前做内推,最苦恼的是员工推荐人才的积极性不高,而今天在技术应用的帮助下,员工可以轻松的在微信上分享公司的职位,分享后还能立刻获得积分、红包等奖励。

社交招聘工具与内推的结合,让“全员招聘”、快速促动推荐的实现门槛大幅降低,吸引越来越多的HR开始推行这种高性价比,能够提升员工满意度,还能在老板面前邀功的招聘方式。

内部猎头团队在外企很常见,微软、谷歌等外资巨头很早就组建了内部猎头并且取得了卓著的成果。在《谷歌如何工作》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原文描述:“每年我们聘用的人中超过半数是由内部人才搜寻公司找到的,这种方式比利用外部公司的成本要低很多,对市场的认识更深入,同时为应聘者提供了一种更温暖舒适的经历。”

组建内部猎头团队能够提供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可控的候选人体验和更低的成本,但因为管理难度高、失败风险大、会对编制产生压力等原因,在民营企业中的应用并不广泛。而HR主动猎聘作为折中的方案正在快速的被采用。

主动猎聘并不要求组建集中的、分工明确的内部猎头队伍,只是在现有体系上,要求HR掌握一定的搜索和沟通技巧,像猎头一样主动通过网络人才库、公司人才库和人脉关系猎取人才,仅需要提供几次培训,并给予一定的指标压力以及相应的激励,即可很快产生效果。

招聘流程外包(RPO)也是外企中常见的招聘模式,将大批量岗位以很低的成本外包给RPO公司负责招聘全流程,企业仅需要明确需求、参与面试及定岗定薪即可。比如迪士尼在国内的招聘外包给科锐,苹果在国内的招聘外包给光辉国际旗下的Futurestep睿程。国内的大型民营企业也开始尝试RPO,比如联想的招聘外包给了科锐,平安集团将大量岗位外包给了肯耐可萨。

如以上所说,这些趋势正不断侵蚀猎头的市场空间。以地产为例,三年前地产企业每年几百上千万的猎头费很常见,甚至会以猎头费高为荣,好像花钱多就证明公司重视人才。而今天,各家地产公司都大幅削减了猎头支出,取而代之的是HR们不断在朋友圈刷屏的内推广告,内推运营得好、HR主动招聘能力强,成为地产HR们互相攀比炫耀的新方向。

很多猎头可能认为,这些趋势其实存在了很多年,但猎头市场依然火热,是不是在危言耸听?

事实上,大部分成熟行业整体猎头费支出是减少的,而猎头市场的总体繁荣,往往是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大量的订单。比如过去的地产行业,现在的金融和互联网行业,而传统行业的订单在减少并越来越难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以前专注于500强客户的外资猎头,开始积极的拓展民营企业。

那么,猎头应该如何应对招聘趋势的变化?我在之前一篇文章《为什么说猎头是日不落行业》中提到过,随着市场走向成熟,中低端猎头将面临严峻的竞争和淘汰,猎头要保持发展,我认为需要把握以下三点:

1、保持专注和精深,竞争激烈时愈发考验猎头的专业功底,对所在的细分市场了解不够、积累不足的猎头,在越来越挑剔的HR面前将很难拿到单子,只有对细分领域足够精通,才能在与同行的竞争中率先提供靠谱的人选;

2、向高端职位转型,中低端岗位应用内部推荐、HR主动猎聘和RPO的趋势无法逆转,这类岗位虽然量大,但也是竞争最激烈的红海。高端岗位进入门槛高,但蕴含着高收益,也真正体现猎头的价值;

3、关注新的市场机会,企业的招聘策略总有变化的一天,固守着一颗摇钱树风险很大,猎头应关注行业内的新热点,灵活调整核心客户,保持“现金牛”和“新星”客户的更新,同时也应关注行业组合,提前布局新兴行业,防范单个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