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在山里:听雨,赏竹,吃面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45

在山里:听雨,赏竹,吃面

原创/闫孟秋

山里的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刚觉得有零零星星的雨滴落下,几个人就赶紧把东东西西搬到附近一个用彩钢瓦搭建的“人”字形两坡流水简易棚下。
七把户外椅子在十平方多一点的空间围了个圈,中间放了两个简易桌子。不远处,河水一声赶一声,一声接一声,一个声音又夹杂了无数个声音,拥着,挤着;近了,远了;松了,紧了。树叶草叶稍微见了雨颜色就有了亮光,开始有雨滴从叶子尖叶子边慢慢慢慢落下。雨渐渐打湿了地面,雨滴沿着车顶,车窗,车身像蚯蚓爬行。简易棚上,雨一滴,一滴,一滴,一滴,有点像初学钢琴的孩子在练习,羞涩,拘谨,胆怯。
五六分钟功夫,雨点节奏急促密集起来,雨滴和彩钢瓦相碰撞,咚!咚!咚!咚!和记忆中老街铁匠铺的老张和徒弟打铁一样,你一下,我一下,你一下,我一下,憋着气,沉稳有力,不慌不乱。雨滴成了一条线开始沿彩钢瓦的低洼处落在土地上,一会,就有了巴掌大的小凹坑。外面的雨开始向里面飘进来,大家向里面挤了挤。棕褐色的树干活泛了很多。树叶经过冲洗,旧貌换了新颜色。一位朋友看了一下时间,三点半。
十分钟左右,雨点更紧更急促,棚上开始有无数的豆子和大冰雹块叮叮咚咚!叮叮咚咚!叮叮咚咚!缓歇的空隙越来越窄,越来越窄。我想起老家粮站玉米豆子过风车,一个劲地高调子,没有低声部。地势高的那坡彩钢瓦落下的雨线粗了很多,凹坑的雨开始向地势低的地方渗流,脚下已经湿了一大片。空场地的水泥地开始积了水洼,雨落下来,泛起一个又一个水泡。三辆车经过大雨的冲刷洁净得看不见一星点尘土和污垢,和上了腊一样锃亮。朋友说,河水要涨了。侧耳听,水声粗了,壮了。
约半个小时,雨像一个发够了疯的淘气孩子心情慢慢好了起来,重新又回到咚!咚!咚!回到了一滴,一滴,一滴,一滴。
到河边近看,果然水速快了,猛了;水色黄了,混了。
在河边逗留了十几分钟,雨停了。
山里的雨,像我,是个急性子,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知道不可能永远站成永恒。其实哪里又有什么永恒呢,岁月更替,日月轮回,江河湍流不息,草木青了枯枯了再青。人呢,生生死死,来来走走,聚聚散散。这,就是人生常态。
知道不可能永远拥有一颗虚心。生活就是一个问题叠着一个问题,日子就是解决一个问题再解决另一个问题,难免浮躁,难免纠结,有时通了,有时梗了,路总是要向前走,没有永远的通,也不会有永远的梗。这,就是生活本相。
知道不可能永远拥有青春。青丝会变成白发,皱纹会爬上额头,脊梁会慢慢弯曲,健步如飞会变成蹒跚叠撞,到什么阶段就说什么话,办什么事,过什么日子,接受成长,接受衰老,接受死亡。这,就是自然规律。
年轻的时候看竹子,竹子就是竹子。走的路多了,经的事多了,见的人多了,竹子,就不单单是一道风景,而是一个故事,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或者,熙熙攘攘人群里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

突然间就想起了小时候家里的灶房和母亲做的连锅面。
想起靠东墙的大面盆,母亲和面揉面呼哧呼哧的声音,还有母亲常说的那句话,“和面要三光(手光、面光、盆光)”;
想起灶房东南角的大案,案上堆放的用干净抹布盖着的光溜光溜的面团,擀得圆圆的薄厚均匀的大面片,母亲切面菜刀与案板接触“笃笃笃”连续而有节奏的声音。母亲在空中用力抖动面条,把一根根粗细均等的面条摆放在面板上熟练的动作;
想起西南角尺八的大铁锅,铁锅下噼噼啪啪的柴火,通红通红的火苗,靠墙发旧的风箱,父亲拉风箱前一下后一下的身子,啪嗒啪嗒的风箱声,挨风箱角放的小炭掀,小炭窑半湿的炭;
想起母亲做好的臊子。葱生姜切末,萝卜洋芋茄子蘑菇豆角切丁,西红柿莲花白切片,粉条香菜黄花菜切段,鸡蛋打絮,面条和臊子一起沸腾,父亲和母亲有一搭没一搭拉着家常;
想起案上方东墙上一摞一摞的碗,从上到下,从小到大,摆放得整整齐齐。母亲给碗里先挑好面,再浇上臊子。我们把碗端到桌子,第一碗给了爷,第二碗给了父亲。母亲常是碗盛了面先放在案上凉着,在后门口小凳子歇一会才吃饭。
那一年提着箱子走出了老街,从此,走了很多路,见了很多人,吃了很多饭,似乎肠胃适应了天南海北各种各样的汤面。可是,这一锅面,这一锅和母亲一样配料一样做法的连锅面,击倒摧毁了行走大半生一滴一滴累积起来的所有坚硬。总以为来路已经模糊,总以为过往已不可追忆,总以为所有硌脚的疼痛已经结痂。不成想,所有的方寸不乱,所有的刀枪不入,最终无法自持地败给了这一锅连锅面。
一碗连锅面,突然就打开了丢失了多年的我和故乡的那一组密码。虽然从未走远,虽然从未走进真正的喧嚣和热闹,但那一组密码,那连接我和母亲脐带的密码,被我在离开老街后慌慌乱乱的行走中丢失。
在刚落过雨的山里,吃着这碗连锅面,想起了一些人,想起了一些事,身体里那条干涸的河流又流动了起来。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黄河文化行·闫孟秋】黄河对岸的两个男人
【大荔文学·散文诗·闫孟秋】淤泥说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你说的那些话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阳台私语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说“观复”与“嘟嘟 ——马未都《观复嘟嘟》读后感
【大荔文学·散文诗·闫孟秋】六月最后的呢喃
【大荔文学·短篇小说·闫孟秋】“黑帅”老了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仲夏,想起冬天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二十四节气杂写(下)
【大荔文学·散文·孟秋】二十四节气杂写(上)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又到清明,父母总是在某一瞬间跃入脑海,挥之不去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漠北行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东北之旅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走进西藏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诗歌八首记《红楼梦》人物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做饭和写文章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上会走

作者简介

闫孟秋, 喜欢用文字记录平淡的生活。有文字在《检察日报》《西部法制报》《渭南日报》等媒体发表。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

  • 东北的初雨

    东北的初雨

  • 雨滴声声

    雨滴声声 文/阎爱生 大概从凌晨开始,下雨了. 淅淅沥沥的声音从窗外传来,滴答的絮语,把我从梦中唤醒,我坐起身,在床边听雨-- 这是一场及时雨,农民们一定笑了. 北方的繁峙县,旱了大半年,终于盼来这场 ...

  • 【大荔文苑】彭拥军:农场要通天然气了

    儿时在澄县的新城村老家,从记事起到上完小学四年级,每天放学回家,母亲她们若没把饭做好,坐在地活前拉风箱的事,无疑就是我的了!干锻工的父亲,为了补贴家用,在我儿时起,就支起炉子,和伯父.叔父他们一起烧火 ...

  • 【闫孟秋】秋天的第一滴雨

    作者/闫孟秋 秋天的第一滴雨 秋天的第一滴雨正在来的路上,你在面南窗前的书桌旁已经等了很久. 你不关心它是裹挟着海洋的浪花,山峦的烟霭,还是草原的露珠,沙漠贵如油的水蒸气.重要的是,这一滴雨已经上路. ...

  • 雨夜,难眠 | 宋爱芳

    雨夜,难眠 作者:宋爱芳 | 朗诵:淡淡的好 一夜听雨,辗转难眠!思绪随着雨滴飞翔,风干的记忆.搁浅的时光重又回到眼前,年少时的懵懂无知.飞舞张狂,中年后的宠辱不惊.鸥鹭忘机--一点点.一滴滴都和雨水 ...

  • 【大荔诗词】高华丽:初夏的雨(外二首)

    初夏的雨 高华丽 裹紧单薄的衣 行走在风雨中 摒弃一把伞 任雨水 浇灌荒芜的心田 一场突如其来的雨 伴随初夏的风 淅淅沥沥从天而降 哪管天气预报的30度 和着飞扬的尘土 欢唱夏天的情韵 摇曳的白玫瑰红 ...

  • 第839篇:落到哪里都是雨

    似乎,我们度过的每一天都是交错着的,就像太阳与月亮,工作与家庭. 今天与明天之间既不完全重复,又不能毫不相干.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应该是惬意的吧,哪怕偶尔很辛苦,很劳累,很心烦,哪怕有时很担惊受 ...

  •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做饭和写文章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15 做饭和写文章 原创/闫孟秋 叶广芩在<豆汁记>里用很长的篇幅说写文章和做饭.她写熬豆汁,写做麻豆腐,写烧饼和火烧的区别,写炒花生仁,写 ...

  •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上会走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19 上会走 闫孟秋   冬天,我爱上娘家农村的会,尤其是那种天气比较好的时候.     吃过早饭,太阳开始有了温度,照在人身上懒懒的,温温的.收拾完东 ...

  •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走进西藏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98 走进西藏 原创/闫孟秋 (一)注定,有一场相遇 因了仓央嘉措的"住进布达拉宫,我是西域最大的王.流落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qu ...

  •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又到清明,父母总是在某一瞬间跃入脑海,挥之不去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19 又到清明 原创/闫孟秋 1 想起父母总是在某个夜晚入睡前或者早上刚醒来的某一瞬间. 那时候心里静静的,静的似乎都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父母就在那一 ...

  •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二十四节气杂写(下)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44 二十四节气杂写(下) 原创/闫孟秋 题记: 农事说农时,说节气.做人亦是如此,守原则,讲规矩,抓机遇,这是做人的"道",也是做 ...

  •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仲夏,想起冬天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76 仲夏,想起冬天 原创/闫孟秋 我爷说,夏不热,冬不藏.冬不冷,夏不生. (1) 初冬,一切都是懒懒的. 地里,折腾了一春一夏一秋的土地安静了下来, ...

  •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说“观复”与“嘟嘟 ——马未都《观复嘟嘟》读后感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11 说"观复"与"嘟嘟 --马未都<观复嘟嘟>读后感 原创/闫孟秋 说起马爷("马粉"对 ...

  •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借得酒家一壶酒,年年清明年年殇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58 借得酒家一壶酒,年年清明年年殇 原创/闫孟秋 题记:思念像一条河的源头,未必汹涌澎湃,但却永恒绵长. 百日感怀 莺飞草长麦青柳黄   倏忽一瞬百日 ...

  •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劝慰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70 劝慰 原创/闫孟秋 上班路上,听见前边两个老太太有一搭没一搭说着话.一个大意说儿媳妇干啥事都慢腾腾的,急死人.另一个说,一人一个性子,一麦一个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