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随笔·杨梦宏】送饭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02
送饭
原创/杨梦宏
正当村里那些有本事的人谋划着如何推荐保送子女们上高中上大学的时候,父亲被关进了 “牛棚”———无产阶级专政学习班。住在一个已经去世的五保户的破旧的院舍里,限制自由,不许出门,只允许家属一天送一次饭。
母亲去世,奶奶眼瞎,大姐出嫁,哥哥在西韩铁路上打工,家里只剩下二姐、三姐和我。
二姐十五六岁,刚够资格到地里挣工分。三姐十二三岁,勉强能将生的做成熟的糊口。打扫庭院、割猪草、拾柴禾、给父亲送饭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我稚嫩的肩头。
同学们在一起夸耀自己的父亲,议论地富反坏右的时候,我只能独处一隅默默流泪,父亲带给我的是耻辱,我难过、痛苦。但别人的父亲再好是别人的,自己的父亲再不好是自己的
父亲,我是父亲的儿子,就是整个世界背叛他,我也不能背叛他。就这样,我把每天一次给父亲送饭当成最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一放学,撂下书包,就看三姐将饭做好了没有。
给父亲送的饭大多是麻糖馍 (糜子面馍),将麻糖馍在灶炉里烤得外黄里热,夹上一些红辣椒,用一块干净的抹布包好,这就是父亲一天的饭食。洋相他老伴从七个女儿家一家抓了一把白面给老伴擀了一碗面条,令所有地富反坏右垂涎三尺,纷纷哀叹自家光景不济。我也分明看到父亲眼中的无限羡慕和悲凉,回家后我就谋划着也给父亲擀面条吃。
可白面从哪里来呢?
听说姑妈卖了三间上房,我星期天去看姑妈,我知道姑妈是真心疼她弟的,当姑妈问起我父亲的情况时,我禁不住泪流满面,哽咽着说父亲被关在学习班,顺便说起给父亲送饭的见
闻,姑妈听了也心疼地落泪,临走时,姑妈用一个小布袋装了两碗白面让我带回家,让姐姐擀面条给父亲吃。
父亲连着吃了两天面条,解了半年的馋,剩下的白面再怎么搜刮也不够擀一碗面条了,那天蒸馍的时候,二姐用那一把白面兑上水搅拌成糊糊,里面撒些盐和辣椒面,搅拌均匀,放
在锅里蒸成 “蒸辣子”,父亲用它泡馍吃,很有火锅的味道,因此招来其他人的羡慕。
有时,大姐也会背着她的婆婆小姑给我们拿一些白面,姐姐就学着给父亲包饺子,卷春卷,夹杂着用粗粮细做的红薯面凉鱼、包谷面搅团、白蒿菜疙瘩、苦苦菜窝窝,父亲天天饭食变花样,那些地富反坏右们七嘴八舌议论不休:“老杨头,你个光棍,比我们有老婆的人活得都滋润。” “这老杨,有这一群懂事的娃,也不枉活这一辈子!”
作者简介
杨梦宏 中学高级教师,渭南市作协会员,大荔中学校刊《冯翊学刊》《啄泥》文学报主编。干平凡的工作,不甘于平庸的人生。教学之余,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中学语文教与学实用手册》及散文集《火红的石榴树》、《桃李芬芳》、《杏坛岁月》,校本教材《大中新燕啄春泥》。散文《外婆的童谣》曾获第四届路遥文学奖;主编大荔中学政教工作宣传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多次被评为模范班主任、明星教师、先进个人。多次演讲获奖。组织辅导的扬帆文学社、红太阳剧社,啄泥文学社学生参加全国各级作文竞赛多次获奖。担任班主任所带班获“陕西省模范优秀中队”、“渭南垦区模范班集体”。在“百家碎戏”《儿子、女儿、女婿》和《傻老太进敬老院》中饰演主要角色。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敬
请
关
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