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可阅读】汾阳路150号小楼:戏韵绕梁,翰墨飘香

1946年,抗战胜利的次年,年仅9岁的白先勇,随全家搬到上海。半个多世纪后,已然成为著名作家的白先勇,在散文《上海童年》中回忆起这段岁月:“第二年搬到法租界毕勋路,开始复学,在徐家汇的南洋模范小学念书,才真正看到上海,但童稚的眼睛像照相机,只要看到,咔嚓一下就拍了下来,存档在记忆里。”(原载于《收获》杂志1999-4)

根据白先勇的叙述,正是从住进毕勋路的宅邸后,他才开始“真正看到上海”。他笔下的这处住所,就是现在的汾阳路150号小楼。

汾阳路150号现貌

邬达克早期花园住宅类力作

汾阳路150号建于1919年,为上海著名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早期起步期的重要作品之一。邬达克在上海的作品种类丰富,花园住宅为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在上海的花园洋房发展历程中,汾阳路150号属于早期的仿古典式花园住宅,见证了旧上海法租界花园住宅的发展。建筑具有典型的法式文艺复兴风格,周围保留大面积花园景观,保存完好,并存有椭圆形水池,与主楼建筑形成呼应关系。

与主楼形成呼应的水池(曾经与现在)

小楼是一座三层混合结构建筑,包括地下室一层(在地面上)构成宽大的基座,立面为横三段竖三段处理。南立面为主入口,前面是大台阶,从花园顺着大楼梯拾级而上到达建筑二层,是两层高的弧形大门廊,首层采用爱奥尼克柱式,二层为塔斯干柱式支撑的阳台。墙面分缝明显,窗上有楣饰,建筑通体为白色(后期粉刷)。建筑二层外窗过梁采用拱券式,并有券心石装饰。三层为圆弧形大阳台,由四根柱子支撑,镂空铁艺栏杆。

汾阳路150号南侧

屋面有女儿墙,中央弧形处是栏板,栏杆的分格柱式与二三层柱子对应,柱头有酒杯形装饰物点缀。左右两侧为镂空宝瓶石栏杆。

建筑东侧二层有半圆形凸窗,屋面为宝瓶栏杆。前方是一大平台,可通过台阶下到花园。

左:东侧(历史照片)右:东侧(现貌)

南立面外窗窗框颜色偏浅白,为外开木窗。南立面二、三层有爱奥尼克式壁柱,窗过梁采用平拱和劵式两种,并置有劵心石,东墙室外上二楼阳台处有螺旋形带花瓶状栏杆楼梯,建筑顶部部分有三角形山花和圆形透气窗。

该建筑细部多处呈现出文艺复兴风格的特点。其外立面为水平仿石划格,窗户形式为矩形,二层窗洞上方有半圆形浮雕,表现出帕里迪奥母题的影响。檐口为典型古典主义风格,女儿墙虚实结合,以宝瓶栏杆与酒瓶装饰点缀。南侧露台二层有6根爱奥尼克柱(包括两根壁柱),而三层则有6根多立克柱。

修旧如旧,恢复历史样貌

2015年12月,汾阳路150号被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2016年7月,宝莱纳餐厅迁出汾阳路150号,拟修缮后将作为沪剧展示交流用途。

2017年,开始规划汾阳路150号建筑修复方案,根据设计定为三类保护,即:建筑的主要立面、主要结构体系、主要空间格局和有价值的建筑构件不得改变。设计方案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负责,相关团队人员经验丰富,参与过多个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工程。

此次修复工程中,设计团队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比照历史图片,对历年来建筑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与原始建筑结构不符的地方,一一落实细部修缮方案,并实地取样,参阅档案文献,再落实到施工图纸上,力求完整恢复到建筑最初的样貌。

汾阳路150号的曾经与现貌

根据原始设计档案文件,一号楼外立面水刷石墙面原为白色涂料,勒脚原为灰色涂料,此次修复,完全按照原样恢复。

屋面栏杆原为浅色混凝土女儿墙及栏杆、宝瓶装饰,建筑使用过程中,多处栏杆被封堵,且饰面受污染及泛潮较为严重。此次修复过程中,对封堵区域的装饰层采用人工的方式轻轻进行凿除后,没有发现原始宝瓶栏杆,则全部按照原始照片、原始图纸或设计图纸进行等比例翻做后安装。

按照原样恢复的汾阳路150号 夜景

根据档案文献记录,建筑原雨水管截面为矩形,雨水斗形状精美,带有装饰线脚及英文缩写字母“M”;根据历史照片判断,雨水斗及雨水管为铜皮或白铁皮,颜色亮度与墙面接近。本次修缮,原位替换现有雨水管,根据历史样式复原铜皮(或白铁皮)雨水斗及雨水管。

水磨石旋转大楼梯,是汾阳路150号小楼内饰中最具特色的设计之一,此次修复过程中,施工团队严格比对历史照片,逐级对每一处细微裂痕进行修复,且坚持采用原始工艺,力求新修部分与旧有部分无色差。

上海中国画院、上海越剧院先后入驻

汾阳路150号,为匈牙利籍著名建筑师邬达克在克利洋行(Rowland A. Curry)时期,约1920年,为万国储蓄会董事盘滕(或译为部亭,Jean Beudin)设计的住宅。

抗战时期,这座花园洋房一度被日伪侵占。抗战胜利后,著名作家白先勇随家人入住此处,在此度过幼年时光。

1960年,上海中国画院在此成立。上海中国画院筹备于1956年,正式成立于1960年。画院的发展,经历过逆境和顺势,但无论何种境遇,画院的书画家们始终辛勤耕耘于丹青翰墨之间,为社会、为人民作出了不磨的贡献。

上海中国画院在南立面入口合照,1960年

上世纪60年代末期,该建筑转交上海越剧团接管使用,越剧院铲除部分草坪,新建练功房。上海越剧院是蜚声海内外的国家级戏曲剧院,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的雪声剧团、玉兰剧团等越剧剧团。1950年4月,雪声剧团及云华剧团的一部分合并为华东越剧实验剧团。1955年3月,上海越剧院正式成立,由华东越剧实验剧团所属一团与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二团为基础成立。

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上海越剧团迁出,汾阳路150号改为越友酒家,为越剧院与梅龙镇酒家合办。后来越友酒家关闭,汾阳路150号于2004年租给宝莱纳餐厅。如今,这里已成为上海沪剧院的大本营。

汾阳路150号 夜景

建筑打卡点

旋转大楼梯

弧形水磨石旋转大楼梯,是汾阳路150号内饰中最具特色的设计之一,弧形楼梯极富装饰,自由流畅的乳白色水磨石扶手和镂空栏板,同色系的水磨石踏步兼金属防滑条。

花园

新复原的花园中轴线与汾阳路150号1号楼对应,同时延续其建筑中轴线,恢复外部空间的序列感,营造出海派文化特色的花园景观。

建筑开放信息

上海沪剧院将不定期举办公益开放活动,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上海沪剧院沪剧之家”。

周边打卡点

原海关俱乐部

汾阳路9弄3号

建于1898 年,原为英国浪漫主义建筑风格的原海关俱乐部,现在是住宅,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市级建筑保护单位。

*现为民宅,内部不开放,仅可参观建筑外观。

丁贵堂官邸

汾阳路45号

原为上海海关专科学校,现为汾阳路花园酒店。该建筑1989年9月25日核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现为汾阳花园酒店,建筑外观可参观,内部视营业范围及营业状况而定

上海音乐学院

汾阳路20号

校园内有不少优秀历史建筑,如原犹太俱乐部(上海音乐学院礼堂办公楼)、花园住宅(比利时领馆专家楼)。

*进入校园参观以校方疫情防控具体要求为准。

上音歌剧院

汾阳路6号

上音歌剧院坐落于上海音乐学院东北角、淮海中路和汾阳路的交界处,是国内首个采用整体隔振技术建造的全浮结构歌剧院,是以歌剧为特色,集多门类演出与教学为一体的世界一流歌剧院。

*演出时间内可参观内部,平时仅可参观建筑外观。

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海上小白宫)

汾阳路79号

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砖混结构,面积1496平方米。外墙为白色,故称“海上小白宫”。原设计师也为邬达克。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1:30,13:00-16:00

门票:8元

徐汇艺术馆

淮海中路1413号

徐汇艺术馆所在建筑为鸿英图书馆旧址,鸿英图书馆由黄炎培、史量才等人创办。近年来,徐汇艺术馆策划的敦煌乐舞展、“乌金千秋照”徽墨展等精品展览,屡获殊荣,社会反响极佳。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撤展、布展期间闭馆)

门票:免费

旅游线路

遇见·海派艺术传奇

上海沪剧院(汾阳路150号)→工艺美术博物馆(汾阳路79号)→伊丽莎白公寓(复兴中路1327号)→克莱门公寓(复兴中路1363弄)→交响乐团音乐厅(复兴中路1380号)→徐汇艺术馆(淮海中路1413号)

(0)

相关推荐

  • Citywalk回顾 ‖ 第105回:2020.7.4「衡复风貌」普希金雕像周边徒步

    前言 上海中心城区的1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简称衡复风貌区)是最大的一片.风貌区占地面积7.66平方公里,分属徐汇.长宁.静安和黄浦四个区.其中徐汇部分占地4.3平方公里, ...

  • 【记忆】建筑可阅读:历经百年,汾阳路这栋小楼戏韵绕梁、翰墨飘香

    徐汇区汾阳路,这条几百米的小马路上有着许多优秀的历史建筑,汾阳路150号小楼,是其中十分著名的一座.它位于汾阳路.桃江路和岳阳路三岔路口,掩映于许多高大的树木之中,远远望去,白色的外墙在其中若隐若现. ...

  • 汾阳路79号海上小白宫

    工艺美术博物馆坐落于汾阳路79号,建于1905年,这里原是法租界工董局董事(法租界内最高权力者)官邸,因其白色宫殿的造型颇像美国华盛顿的白宫,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小白宫".整栋建筑非 ...

  • 上海汾阳路

    汾阳路,在1902年-1943年之间称为毕勋路(Route Pichon),是上海法租界的一条街道. 1902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越界修筑,以法国驻华公使名命名.1914年上海法租界大扩展时划入界内. ...

  • 梦梦老师专栏 | 围绕普希金纪念碑,寻觅老上海的传奇往事

    暮春时节,林花谢了春红,梧桐以其深深浅浅的水彩色,为即将到来的夏日支撑起巨大的遮阳伞,来填补花的空白. 汾阳路.东平路.桃江路和岳阳路,寻常街巷,全都通向普希金纪念碑.梧桐深处,矗立着一座座花园洋房. ...

  • 人文湖南 | 老房子 · 上海音乐学院(汾阳路20号)

    汾阳路20号 汾阳路20号原为犹太人俱乐部和花园住宅(原比利时领事馆).砖木结构.犹太俱乐部1910年代建,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立面对称构图.花园住宅1926年建,瓦屋顶错落有秩,一层立面毛石面处理具有 ...

  • 老上海名宅(一)

    [席家私宅] 淮海中路1131号席家私宅 淮海中路1131号席家私宅:建于1926年,德国文艺复兴风格的花园住宅.倍高洋行设计.立面自上而下被线脚分为三段,其东立面反映它的文艺复兴风格,其北立面则更多 ...

  • 【建筑可阅读】上海虹口一楼一故事:多伦路215号住宅

    来源: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 眼前的这幢花园别墅,高坡屋顶,红色鱼鳞瓦屋面,简洁的门窗,八角攒尖塔楼,门廊.二层露台和塔楼底层的仿古罗马陶立克式的柱子,都展现出了强烈的西班牙建筑风格. 它建于1924年, ...

  • 校场口胡同40号小楼

    校场口胡同位于北京宣武区(现在合并为西城区),胡同呈东西走向.其东起宣外大街,西部和老城根街相连,胡同全长230米.在胡同的中部有一向北的拐弯,20米后再折向西与老城根街相连,在向北拐弯处有一座标识性 ...

  • 【记忆】建筑可阅读:这座以楼为名的800年历史古镇,你去过吗?

    你喜欢逛古镇吗?喜欢的话,闵行区的召稼楼可不能错过.这里的一砖一瓦都颇有历史底蕴,作为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镇,它保留着骑马墙.荷花墙等许多具有明清风韵的历史建筑,小桥流水.白墙黑瓦,穿梭在这里的街道 ...

  • 汾阳路150号(白崇禧上海豪宅之三)

    "白公馆" 指汾阳路150号,那幢气势非凡的灰白色洋楼,因当年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曾居住于此而得名.其实在白氏入住前数十年,这幢洋楼就已经很出名了.这处豪宅建成于1920年,原是法 ...

  • 【建筑可阅读】上海虹口一楼一故事:四行大楼

    来源: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 1931年的一天,繁华的四川北路上,一辆黄包车停在了海宁路口.这是一个在老家做生意小有成就的商人,刚下定决心来到上海闯荡.下车之后,他径直来到一楼的四行储蓄会虹口分会办理账户 ...

  • 【建筑可阅读】上海虹口一楼一故事:虹口大楼

    来源: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 在虹口,马路转角的大楼并不少见,而眼前这幢位于海宁路四川北路交叉口的建筑自有它的独特之处.在周围摩天大楼的掩映下,这幢楼屋顶上的小亭子显得格外别致,似有空中花园之势,而它的年 ...

  • 【建筑可阅读】上海虹口一楼一故事:蟠龙街住宅

    来源: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 蟠龙街,这条只有百米长的小马路,其实是乍浦路的一条支路.从东面的铁栅栏大门进入,左手边这一排房屋就是蟠龙街1-13号公寓.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口密度 ...

  • 【建筑可阅读】上海虹口一楼一故事:鸿德堂

    来源: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 "咱们的教堂印在杂志上了!" 1929年年初的一天,鸿德堂的神职人员竞相传阅着一本杂志,脸上难掩欣喜自豪之情.这本杂志名为<教务杂志>,是当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