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成人妻,男权包裹下女性的悲哀,这部电影道尽人性与欲望

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道尽了在封建社会,男权主义之下女人们的悲哀,正如剧中颂莲所说“我就是不明白,在这个院里人算个什么东西?像狗,像猫,像耗子,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

在宗族礼法,在男人的权势威压下,女人只能如同提线木偶般做个供男人取乐。

在压抑的高墙大院中不仅禁锢了女人们的身体,也让他们的心理逐渐变得扭曲,男权主义下女人们向来身不由己,颂莲被母亲送入陈家做妾。从此这矮矮的四方墙困住了她的一生,让她从一名刚接受新式教育的女学生变成了宗族礼法的帮凶,最后成为大院里的一名穿着女学生装的疯子。

男权社会下的女人是悲哀的,她们是傀儡、是木偶、是供男人取乐的玩意,唯独不能当一个真真正正的人。颂莲一角道出了当时社会的无数悲剧,和颂莲一样,同样处于男权社会,同样被迫为人妾,同样为了传宗接代的越南新娘小云更是令人无比心酸。

《三太太》这部电影以小云嫁入当地富豪家族为妾开始,整部影片围绕小云在富豪家中的生活开展,在看似琐碎平淡的生活中展现了女人作为附属品的悲哀,通过小小一个家庭里发生的故事将整个真实社会情况赤裸裸的展露出来。

一、一个年仅14岁的新娘,反映出了那个年代女性的地位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的越南,虽然当时的越南已经沦为法国殖民地,被迫接受到一些新式思想,但是当地人还是严格遵守封建传统的习俗,小云就是这吃人传统下的一个悲剧女性。

年仅14岁的小云,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她嫁给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做他的第三位太太。14岁正值花季的年华被社会和父母的逼迫下被动嫁人,以一个生子机器的身份进入了婆家,她没有选择,只能顺着安排好的路线一步步走下去。

婚礼上大太太面带笑容操持婚事,二太太在婚宴上为新娘、为来宾唱歌表演才艺,他们不能对丈夫再娶有任何异议,甚至不能表露出任何的不愉快。

这就是一夫多妻制的悲哀,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左拥右抱,女人还得笑脸相迎打点一切,因为她们没有话语权,她们的命,她们的生活,她们的一切全都系在那个男人身上。

刚到婆家换完新娘装的小云偷偷抬眼打望这一大家族人,他们算是当地富豪,年老的太爷始终把握着家族最高话语权。

即使身子已经颤巍,但还是握着家族的最高权力,瘦小年迈的躯体也丝毫让人不敢违背,家里还有十几个仆人,看似小云即将过上富太太的无忧生活,但其实不然,在家族里即使作为太太,她也还是得做家务,也还只是老爷的“下人”。

随着早上挂在院子中的落红帕子经大太太仔细检验后没有问题,小云才能真正进入这个院子成为三太太,从此开始了她在这个家族的兴衰荣辱。

帕子上那醒目的红色,站在一旁等待结果的小云是那样的卑微。

在婚宴上,仆人上端上来的石榴籽预示了小红嫁入这个家族的重要使命,那就是作为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而那迎风飘扬的落红帕则决定了小红的真正命运,是死是活,是否能真正当上三太太,关键全在那条帕子上。

与小红落红的帕子相比,嫁给大少爷的女孩就因为没有落红帕子最终落了个香消玉殒的下场,不得不令人感叹一句可怕可悲。红色本是张扬的色彩,也意味着喜庆,但在这部影片中,红色更多的是代表生命的消逝以及在这灰暗色彩中转瞬即逝的鲜艳,随之而来的将是颓败。

二、扭曲的封建制度束缚下的不伦恋

正如张爱玲在《金锁记》中说道“这是个疯狂的世界”,这个世界将很多人束缚在压抑中无法得到解脱,在日复一日的黑暗中逐渐迷失自己。

小云从来没想过要反抗父母,反抗命运,她平静地接受着,不断适应自己的三太太生活,但如果小云自始至终都保持着顺从心理,那么影片似乎就没有了意义。

大太太端庄优雅,颇有当家珠母的气度,但是不太喜欢与小云说话,二太太抚媚动人,对待小云非常热情,不仅给她传授经验,还教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妻子,那销魂的姿势,那流转的眼波在小云心中激起阵阵涟漪。

在朝夕相处中,小云的目光越来越多地放在二太太身上,每当与她相处,小云总能感到莫大的幸福,每次不经意的触碰都能令她兴奋不已,尤其是在目睹了二太太出轨大少爷后,她真正的明白自己爱上了二太太。

在大少爷婚礼的晚上,小云怀着孕,二太太为她隆起的腹部抹油,说“即使生了很多宝宝,也不能让肚子像七月田壤那样干裂”

这句话好似说出了那个时代女人们的无奈,为了传宗接代,为了完成所谓的使命,她们必须得不停地生孩子,如果你没有生育能力,如果生不出男孩,就会像二太太在家族里的地位一样低微,被人看不起,女人只能自己想办法对自己更好一些。

小云看着二太太的手温柔的在她腹部擦油,她忍不住满脸的幸福感,情不自禁地握起二太太的手向她告白,二太太很快恢复理智开解小云,并说到“我也爱你,但是是妈妈对女儿的爱”,小云抱着二太太哭出了声。

这是小云第一次爱上一个人,却因为她们彼此的身份无疾而终,这对她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她渴望爱,渴望陪伴,但在这大院中,她没有办法为自己做主,她听从安排嫁进来,怀孕,在她寂寞的时候给予她慰藉的人是二太太,但她的这份感情注定不会有结果。

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小云仿佛一朵娇嫩的花般一天天枯萎,一天天被同化,她渴望生儿子,她害怕生下女儿会被人看不起,她渴望爱情,但这爱情确是不伦恋,她一天天的消沉,眼里也逐渐染上了灰尘。

小云只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和她一样,甚至比她更惨的女人比比皆是,他们都是封建社会荼毒下的产物,他们麻木、卑微,就如电影中出现的一个画面,老爷坐在正对着床的桌子边,小云穿着极薄极少的里衣跪坐在床上,这时老爷想到了新的玩法,让她跪到地上,然后爬到他的面前。

小云自然不能反抗也不会反抗,她早已习惯了夫为妻刚,丈夫就是天,丈夫的命令要无条件执行,多么可悲人生,一辈子都被人玩弄股掌间,从未得到过尊重。

正如鲁迅《狂人日记》里面的“吃人”一样,封建社会吃掉的不仅是人们的身体,更是桎梏了人们的精神,扭曲人们的思想,从根本上磨掉人们生存的希望。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男人可以随心所欲,可以高高地俯瞰着女人,而女人只有屈从。

三、在日复一日的绝望中妄图通过死亡得到解脱

影片自始至终都是以压抑的氛围给我们展示出了被桎梏的一生,少有的欢笑场面也只是苦中作乐,为那个悲观的世界增添了那么一丝丝色彩,但转瞬即逝,悲苦才是她们的真实写照。

小云就是在这么个“吃人”的环境中一天天的忧郁,随着怀孕后她也一天天恐惧,她经常跪在佛前祈求能生下一个男孩,甚至在太太高龄怀孕后祈祷她是生下家族最后一个男孩的人。

小云其实还是很善良的,在太太因为忧愁大少爷和二太太偷情的事不愿意结婚而导致流产后,小云惴惴不安,她觉得是因为她在佛前祷告才害的大太太流产。

这个可怜的女人虽然身处黑暗,但从来不曾丢弃她的善良和热情,在冰冷的家族里,她努力的生活,甚至妄图去爱一个人,但她的爱注定不可能圆满。

故事到此即将到达影片高潮,在接下来的剧情中小云变得更得忧郁,尤其是在接下来出现的新娘子及看到新娘子的结局更是让小云感觉自己即将在这繁荣大家族中窒息。

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杀鸡场面以及那一碗鲜红的血,不断在提醒着小云在这个家族中,女人的命犹如手中的鸡一般,死亡是一件平常,习以为常的事。

大少爷成亲当夜因不愿意与女方圆房,第二天闹着要退婚,女方父亲赶来非但没有为女儿讨回公道,反而责骂她丢尽了家族的颜面,说结婚是她唯一要做的事,她连这点事都做不好,不给她回家,夫家不娶娘家不要,等待她的似乎只有死亡。

第二天人们发现这个可怜的新娘,整部剧自始至终未发一言的新娘子自缢与小云家门口的那颗枝繁叶茂的大树上,新娘子的娘家早就将她逐出家门,最后只好由小云一家为她办理丧事。

整部剧中新娘子出现的画面极少,只有婚宴当晚、婚宴结束第二天她孤零零地站在院子里等待宣判,跪着被父亲责骂以及她的死。

但她的出现却将故事的悲剧推向了高潮,揭露了当时对女性的不公,在男权主义甚至是父权主义下丧失的亲情和仅有的冷漠,最终将女人推向死亡的深渊,仿佛只有死亡才能解脱,才是她们最后的归宿。

小云刚好在新娘子父亲赶来骂她时开始阵痛,经过一阵兵荒马乱,她终于生下了孩子,但却没能如她所愿生儿子,而是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儿。

小云生下女儿后老爷再也没有来看她们母女,他娶小云的目的是为了生儿子传宗接代,小云没能完成他规定的任务,那自然没了多大的价值。

故事的最后小云带着女儿一路跟着放着棺材飘荡在河里的船,直到再也看不到船的影子,她靠着石头坐了下来,眼里含着泪,嘴角带着温柔的笑意哼着悠扬的曲调,给女儿喂奶后她拈起面前的毒花在女儿的嘴边徘徊,她在犹豫要不要给女儿喂下去。

小云在这大家族中生活不得志,再看到新娘子的结局,想到十几年后她的女儿又要重复女人的命运,身不由己,要么向她一样挣扎在深渊里,要么也有可能向那个新娘子一样红颜早逝,她不想让女儿经历这些痛苦,不想让她活在这儿“吃人”的世界任人摆布,所以她想要一了百了,但看着女儿可爱的笑容,作为一名母亲她又狠不下心,故事到此结束。

影片中导演以蝉来比喻小云的一生,当蝉开始织茧时,小云有了身孕,开始有了期待和新的恐惧,心态开始有了变化,她好像真正融入到了这个大家族,当蝉破茧成蛹时意味着她成为了一名母亲,身份有了转变,想法也变得更多,思考自己的未来更思考女儿的将来。

整部影片都是以较少的对话来展示她们的生活,剧中的女人都变得越来越麻木,没有了自我意识也没有想过反抗,只有二太太的女儿有着“离经叛道”般的思想,她在佛前祈祷长大后要当男人。

更是在新娘子的丧礼时自己走到河边剪掉了一头优美的秀发,看着剪下来的头发顺着河水漂流后,她露出了美丽的笑容,河水放佛不仅带走了她的短发,也将她的不流世俗的思想带到更加广阔的世界。

影片以单调的色彩将故事娓娓道来,这单一的颜色将当时社会的灰暗在画面上呈现在观众眼前,再以落红帕决定女人是走向死亡还是苟且活着,那一碗红红的鸡血是那样的刺目,放佛那不是鸡血而是鲜活生命的流逝。

沉重的故事情节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女人们的悲苦,思想的扭曲,导演更是想借此给人们带来深省,反思过去,思考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