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蓝氏
汝南蓝氏
据《尚书·禹贡》等史籍记述,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南又为豫州之中,故为“天中”。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为著姓望族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所以,早在公元前2700多年,就有蓝姓产生于天中大地。据《宋代百家姓及郡望表》显示,到了宋代,汝南的郡望大族已达到22姓:周、昌、袁、殷、齐、和、穆、蓝、危、梅、盛、应、曲、糜、仰、咸、廖、沙、鞠、盖、商、言。这22个汝南郡望中,蓝姓是得姓最早的姓氏。四千多年过去了,汝南蓝姓像一株株参天的秀蓝,茁壮地生长繁衍在祖国的四面八方,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汝南境内的蓝氏后裔还有25户112人,都居住、生活在今汝南县常兴乡韩寨村。汝南蓝氏辉煌的历史,为天中大地谱写了灿烂的篇章。
中文名汝南蓝氏
起源
“受姓膺封爵汝南,根深蒂蕃子孙延。一株结子天下传,府府州州盛曰蓝。”这是对蓝姓氏族的诗赞。受姓膺封,君命是从;传嗣永远,蕃延无穷;绵绵不息,日月同隆。这便是历史悠久的汝南蓝氏产生于发展过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香港著名学者蓝海文博士在《中华蓝氏总谱总序》中称:“天下蓝氏,凡奉汝南为郡望者,皆昌奇公子孙,都是堂堂正正的大汉民族,炎帝神农氏的嫡传子孙。”其传承世系是:
1世:炎帝,人文始祖,在位140年,崩于湖南长沙之茶乡,生一子名临魁,立为帝。
2世:帝临魁,为炎帝纳奔水氏之女听拔所生。在位80年,生子承,立为帝。
3世:帝承,在位60年,有子明。
4世:帝明,在位49年,有子宜。
5世:帝宜,又曰帝直,在位49年,有子来。
6世:帝来,又曰帝克,在位48年,有子里。
7世:帝里,又曰帝厘,在位43年,有子节茎。
8世:节茎,未立帝位,有二子克、戏。
9世:克,未立帝位,有子榆罔,立为帝。
10世:帝榆罔。当时居山东曲阜之空桑,因遭蚩尤之乱不能制,迁居河北涿鹿。帝榆罔二十二年二月十八日辰时,在帝都空桑(曲阜境内的一个小地名),有熊国(轩辕黄帝继帝之前所在的国家)的国君向帝榆罔进贡蓼蓝一株,勃勃然生气异常。正当这个时候,后宫来报,诞生一子。帝榆罔喜,遂将此子赐姓为蓝,名“昌奇”。
11世昌奇:昌奇自幼聪明过人,长大以后分封于汝南,号 “火旺公”。遂以此地名为郡望。迨后,子孙蕃衍至豫、雍、青、徐、荆、益、冀、幽等各州地,布甲天下。今天下蓝姓,凡奉“汝南堂”着,皆昌奇裔孙。昌奇即为汝南蓝氏得姓始祖。
蓝氏受姓在黄帝受姓之前。古代天子因生赐姓封爵,实自蓝姓开始。蓝氏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据《蓝氏总谱》记述,始于汝南的这支蓝姓,由于在夏之前的各代都有人在王左右,裔孙们保存的资料都较为完整,所以,蓝氏族谱有较完整的世系记录。因为有了蓝氏族谱,才能准确地计算出轩辕黄帝出生于公元前2741年(帝榆罔十三年)。蓝氏族谱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关研究黄帝的重要史料。
蓝氏始代总谱世系图
始祖 | 昌奇 | 十世 | 志广可去文汉琼疾 | 十九世 | 仪通徽 | 二十八世 | 丰茂贲 | 三十七世 | 从熙大礼和化 | 四十六世 | 荣夷陶 |
二世 | 原吉 | 十一世 | 东景源实文林 | 二十世 | 选岳 | 二十九世 | 绣锦 | 三十八世 | 烈澄 | 四十七世 | 淦鼎 |
三世 | 孝高中基雾行 | 十二世 | 定绎迎彤 | 二十一世 | 含青英林 | 三十世 | 梁楷 | 三十九世 | 自元阜量常寅 | 四十八世 | 立戴叶 |
四世 | 衡雍驷 | 十三世 | 绍卫葱 | 二十二世 | 彦云 | 三十一世 | 凝放 | 四十世 | 森蕃 | 四十九世 | 全仲位夏 |
五世 | 成良有夫 | 十四世 | 毅远 | 二十三世 | 殷起 | 三十二世 | 喻尊修昂彝 | 四十一世 | 存恭敬守 | 五十世 | 景奕杨琏 |
六世 | 鸣胡 | 十五世 | 壮凡辉 | 二十四世 | 振与周 | 三十三世 | 霖应兴时 | 四十二世 | 雄俊 | 五十一世 | 澍冲储 |
七世 | 正近 | 十六世 | 殉因炯 | 二十五世 | 圮段 | 三十四世 | 辉琅 | 四十三世 | 肇晖祥吉 | 五十二世 | 永映申欣 |
八世 | 植克羡 | 十七世 | 柱向葵 | 二十六世 | 贞员尚 | 三十五世 | 环次胜谟 | 四十四世 | 接援循 | 五十三世 | 廉元升腾沐灿 |
九世 | 康 | 十八世 | 善拱美极 | 二十七世 | 谦让 | 三十六世 | 琦庚儒腾杰昭 | 四十五世 | 尚象九生盛禄 | 五十四世 | 思克文明 |
更多
五十五世 | 良如佐弼 | 六十四世 | 超清 | 七十三世 | 德天培球 | 八十二世 | 云殿汉纶 | 九十一世 | 元顺 | 一〇〇世 | 崇庶象羽 |
五十六世 | 性乃中定 | 六十五世 | 如京蒿常 | 七十四 世 | 天孟以耀勃薰 | 八十二世 | 晖丁于耀勃萃 | 九十二世 | 金迪敦为恒三 | 一〇一世 | 占梦熊飞 |
五十七世 | 裕宽萃 | 六十六世 | 词桐木 | 七十五世 | 雍雨化欣 | 八十四世 | 联科薰凭 | 九十三世 | 凤占朝显 | 一〇二世 | 腾煦监旭 |
五十八世 | 昭夷珠称 | 六十七世 | 彬郁 | 七十六世 | 拔芬 | 八十五世 | 步壮奋尔无维蟾献衢诚咎则 | 九十四世 | 启应奎宿 | 一〇三世 | 宗节 |
五十九世 | 宪兼宜 | 六十八世 | 富权 | 七十七世 | 菁涯 | 八十六世 | 安荩滋社勤九 | 九十五世 | 钦中仰孚 | 一〇四世 | 增友华信 |
六十世 | 巨大才器 | 六十九世 | 尹亹 | 七十八世 | 恒东庆升 | 八十七世 | 缓从 | 九十六世 | 学又杰新 | 一〇五世 | 履豪高士 |
六十一 世 | 琼哲颖 | 七十世 | 昆澳 | 七十 九世 | 益赛臣予 | 八十八世 | 敏垣懋盼 | 九十七世 | 标宏汜 | 一〇六世 | 魁荫甲 |
六十二世 | 谟源 | 七十一世 | 攀蜚扶匡 | 八十世 | 道尊均泅 | 八十九世 | 向志日沽 | 九十八 世 | 集渠 | 一〇七世 | 瑞秀郁钟 |
六十三世 | 怀怀涣珩 | 七十二 世 | 蔚慕 | 八十一世 | 光必国照 | 九十世 | 禹洵周敷都冕 | 九十九世 | 瑷涧群 | 一〇八世 | 明素德行 |
更多
江北守业祖素行世系图
昌奇传 | 素行传 | 名字 | 昌奇传 | 素行传 | 名字 | 昌奇传 | 素行传 | 名字 | 昌奇传 | 素行传 | 名字 | 昌奇传 | 素行传 | 名字 |
一〇八世 | 一世 | 素行 | 一一四世 | 七世 | 周 | 一四四世 | 十三世 | 南 | 一五〇世 | 十九世 | 元 | 一五六世 | 二十五世 | 怀 |
一〇九世 | 二世 | 先 | 一一五世 | 八世 | 战 | 一四五世 | 十四世 | 隋 | 一五一世 | 二十世 | 明 | 一五七世 | 至此,即到明洪武四年,怀公迫于时势,举先灵牌和骸骨,携家从汝地地徙迁山西洪洞,然后被移民至泽国虞地 | |
一一〇世 | 三世 | 秦 | 一一六世 | 九世 | 后 | 一四六世 | 十五世 | 廷 | 一五二世 | 二十一世 | 洪 | 一五八世 | ||
一一一世 | 四世 | 前 | 一一七世 | 十世 | 汉 | 一四七世 | 十六世 | 唐 | 一五三世 | 二十二世 | 于 | 一五九世 | ||
一一二世 | 五世 | 夏 | 一一八世 | 十一世 | 三 | 一四八世 | 十七世 | 五 | 一五四世 | 二十三世 | 天 | 一六〇世 | ||
一一三世 | 六世 | 商 | 一一九世 | 十二世 | 晋 | 一四九世 | 十八世 | 宋 | 一五五世 | 二十四世 | 华 | 一六一世 |
更多
江南开基祖明德公世系图
昌奇传 | 明德传 | 名 字 | 昌奇传 | 明德传 | 名 字 | 昌奇传 | 明德传 | 名 字 | 昌奇传 | 明德传 | 名 字 | 昌奇传 | 明德传 | 名 字 |
一〇八世 | 一世 | 明德 | 一一四世 | 七世 | 玄公 | 一二〇世 | 十三世 | 章公、文公 | 一二六世 | 十九世 | 和一郎和二郎和三郎 | 一二九世 | 二十二世 | 伯三郎 |
一〇九世 | 二世 | 彩和 | 一一五世 | 八世 | 宗顺 | 一二一世 | 十四世 | 万福、万禄、万寿 | 一二七世 | 二十世 | 大一郎大和始祖 | 一三〇世 | 二十三世 | 伯一郎 |
一一〇世 | 三世 | 仁公 | 一一六世 | 九世 | 昭公穆公 | 一二二世 | 十五世 | 吉庆入陕、吉甫入闽吉利入陕、吉亨 | 一二八世 | 二十一世 | 念一郎祖居,念二郎迁武平大一图,念三郎迁武平上堡,念四郎迁上杭平安里,念五郎迁武平大一图,念六郎迁武平坊,念七郎迁上杭庐丰, | 一三一世 | 二十四世 | 伯十郎 |
一一一世 | 四世 | 兀隆兀盛 | 一一七世 | 十世 | 俊秀 | 一二三世 | 十六世 | 常新、常秀、常美 | 一三二世 | 二十五世 | 满荣、德荣、子荣、贵荣、堂荣 | |||
一一二世 | 五世 | 棣公桧公 | 一一八世 | 十一世 | 备公 | 一二四世 | 十七世 | 万一郎、万二郎万三郎、万四郎万五郎 | 一三三世 | 二十六世 | 茂肖入粤程乡迁丰顺仲清入粤程乡迁龙川和清入粤程乡迁兴宁永清入粤程乡迁松源 | |||
一一三世 | 六世 | 成之 | 一一九世 | 十二世 | 时用 | 一二五世 | 十八世 | 熙一郎、熙二郎熙三郎 |
更多
怀公移民泽国虞地世系图
一三二世 | 怀怀一世 | 一三八世 | 德怀七世 | 一四四世 | 光怀十三世 | 一五〇世 | 恒怀十九世 | 一五六世 | 丰怀二十五世 | 一六二世 | 腾怀三十一世 |
一三三世 | 思怀二世 | 一三九世 | 家怀八世 | 一四五世 | 宣怀十四世 | 一五一世 | 顺怀二十世 | 一五七世 | 同怀二十六世 | 一六三世 | 秀怀三十二世 |
一三四世 | 彦怀三世 | 一四〇世 | 传怀九世 | 一四六世 | 国怀十五世 | 一五二世 | 熙怀二十一世 | 一五八世 | 恩怀二十七世 | 一六四世 | 成怀三十三世 |
一三五世 | 培怀四世 | 一四一世 | 万怀十世 | 一四七世 | 志怀十六世 | 一五三世 | 雍怀二十二世 | 一五九世 | 景怀二十八世 | 至“成”,怀公及怀公前后65字世谱结束,接续新编蓝姓万年世谱第165世“永”字下延321字,可续万年! | |
一三六世 | 清怀五世 | 一四二世 | 民怀十一世 | 一四八世 | 纪怀十七世 | 一五四世 | 乾怀二十三世 | 一六〇世 | 文怀二十九世 | ||
一三七世 | 治怀六世 | 一四二世 | 崇怀十二世 | 一四九世 | 世怀十八世 | 一五五世 | 道怀二十四世 | 一六一世 | 福怀三十世 |
据《蓝氏总谱》记述,蓝氏是神农氏医术与农业技术的继承者。蓝氏发明种棉。始祖昌奇公至35世祖环胜公,都是农、医专家。祖传《神农经》。18世祖善公,佐禹治水,人呼为“农医公”.禹受禅,建都安邑,仪公从之,授以“牧”,子孙世袭其职。19世祖仪公著有“方书”(医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夏王启时代,洪水虽平.屡有河决之患,20世祖选公受命治水有功,晋爵为“伯”。
蓝氏虽未王于天下,却曾改变过中国历史,忠臣、孝子、良将、鲠夫不时的闪耀在历史的舞台上。公元前二十二世纪,21世祖含英公.世袭伯爵之位,佐夏仲康及夏王相.时后羿寒浞篡位,含英公父子保护帝妃逃归娘家有仍国,帝妃生下遗腹子少康。22世祖彦云公于辛巳岁举兵,袭杀寒浞,推少康归都.遂有“少康中兴”。父子被封为邢侯,世袭其爵。
26世祖贞公兄弟三人,皆为郡守,贞公守渤海时,民间厉疾大行,贞公虽然已不业医,将仪公遗下“方书”以疗民疾,随手而愈,百姓感恩,渤海各地遍地立神祠,敬奉香火,呼为“护生爷”者,即贞公也。
蓝氏世袭爵位,虽不业农医,其技仍在。公元前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商六任帝沃丁时代,35世祖环胜公,官外黄守,外黄民风淳朴,惟务农力穑而巳,但不谙土性时宜,公以祖传《神农经)教稼,率田夫,兴水利,播百彀,去狼莠,植嘉禾,三耕九食.民间丰足,闻于沃丁,遂授以“司农”(等于农业部长),食邑万户。
蓝氏对华夏农业社会贡献极大。官爵至盛之时,乃在夏、商、周三代。公元前十一世纪.周穆王时代,55世祖良佐公为蔡大夫,公元前六世纪春秋时代楚昭王时.69世祖尹亹(音门)公为楚大夫。公元二世纪汉献帝时,91世祖之顺公为许昌太守,见曹操专权自恣,退居于仪封西山;公元690年(唐武後天授元年),108世祖明德公为扬州节度使,因武则天篡唐,而由北豫地汝宁府汝阳县迁建康,居今南京之上元朱紫坊。明德公遂为江南开基之祖。明德之子蓝采和,于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考中进士,授官为左阙谏议大夫。其为官多年,正直清廉,因直言进谏朝廷,要为兴社稷停建宫殿,减轻赋税,体恤百姓,救济灾民等,得罪了权臣杨国忠,被摘官帽,解印回乡,时年才26岁。翌年,采和公赴终南山隐居修炼,以示对官府的反抗。有诗赞曰:
为民进谏理应当,丢掉官位又何妨!
百姓举荐当神仙,逍遥快和美名扬。
迁徙概况
神农氏初都陈(河南陈州府),迁曲阜(山东兖州府曲阜县)。十一传至帝榆罔,迁空桑(曲阜境一小地名),徙涿鹿(北京顺天府涿州),封子昌奇为蓝姓1世祖。居长封爵汝南曰“火旺公”。
18世祖蓝善,佐禹治水,随居安邑(山西平阳府属)。22世祖彦云,父子奉帝妃(夏第六代帝),奔有仍,及少康,复封邢侯,遂居邢(北京顺德邢台县)。30世祖蓝梁,事帝孔甲(夏第十四代帝),官司农。孔甲不修国政,谏而不听,退居平阳 (山西平阳府城)。其子凝(31世祖),复事桀(夏第十七代帝),见桀荒淫无度,遂弃官,举家隐居长安。40世祖蓝森,自长安徙安南(陕西巩昌府)。43世祖蓝肇祥(《蓝氏总谱》编者按:此公系念七公裔谱载,至蓝全位,比念一、念五谱多出七代。疑系讹系,有待考证。但蓝景以后,仍按念一、念五族谱顺推),又自安南徙居平原县。55世祖蓝良佐,为蔡大夫,遂居昆乡(河南汝宁府上蔡县)。61世祖蓝世琼迁洛(河南洛阳)。67世祖蓝彬,徙郢(湖北省江陵县),孙尹亹(mén),为楚大夫。74世祖蓝天香,官郑上卿,居郑之柯泽(陕西华州城)。91世祖蓝元顺,为许昌太守,见三国曹操专权白恣,退处仪封(河南开封府仪封县)。97世祖蓝标,复迁洛阳之金乡。104世祖蓝增华,宰阳夏,卒于任,葬绵乡,生二子。次子豪士守墓,居于绵;长子蓝履高移涉,居漳原。武则天天授元年 (690年),108世祖蓝明德,官扬州节度使,宦游金陵,卜居建康朱紫坊(江苏南京),是为蓝姓迁徙江南之开基始祖。109世祖蓝采和,是玄宗开元年癸丑科进士,授谏议大夫职;与杨国忠不合,隐终南山(据云后成大罗仙翁,八仙之一)。唐昭宗光化元年(898年),115世祖蓝宗训,因朱温之乱,迁濠州之定远。宋太祖建隆二年 (961年),117世祖蓝俊,徙临淮。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121世祖蓝万福,又徙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市)。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122世祖蓝吉甫,遇金兀术之乱,入闽,居福清县五福乡,是为蓝姓入闽始祖。宋淳佑六年(1246年),123世祖蓝常新,徙建宁县之崇善坊。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124世祖蓝万一郎,避北虏之患,迁原汀州府宁化石壁,是为蓝姓入汀始祖。元泰定三年(1326年),126世祖蓝二郎父子,携眷及父熙三郎公金骸,迁长汀城下里坪山水口白鹭村定居。127世祖蓝大一郎,原居水口,生七子(念一至念七),待子成人,公顺其外迁之志,于是念一一脉留原籍,守祖业,公夫妇葬水口;念二一脉迁武平大禾村,后复居长汀宣城一带;念三一脉迁武平中堡大坪村;念四一脉迁上杭官庄朴树下;念五一脉迁武平大禾村一带;念六一脉迁武平中堡林坊村;念七一脉迁上杭庐丰乡畲里。大一郎公随念五定居武平大禾。
又据民国《武平县志》载:至民国30年时,大一郎子孙散居福建、广东、江西、广西、浙江、四川、台湾等省数十县市。其繁衍于武平者曰:章丰、石坑、交泰、野地、林坊、朝岭、朝山、上阳、紫岗、光紫寨、太平、箬竹、梁山隔、坪地、罗岗头、吉湖、大禾、贡下、源头、江坑、中湍、定坊、洞头、坪坑、塔里、黄沙、五里段、东流坑、白土、碧岽背、赤竹、上坑、陈禾坑等处。
始祖大一郎系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自长汀迁来,至今岁丙子已历633年,传代28,人口2000以上。
又:《广州初集蓝鼎元行状记》有“蓝氏世居福建漳浦之茗溪”之谓。清代蓝廷珍父子,先后拜公封将,漳浦蓝氏门弟,一时高不可攀。又据《台湾姓氏研究·蓝氏姓考》记载:“清代,蓝氏祖人渡海来台者以福建漳浦为最众。”然漳浦之蓝氏,本系大一郎之子念七郎之后裔。而大一郎之骸,葬武平大禾,故漳浦蓝氏、广州蓝氏及台湾蓝氏的根在武平和长汀。
另据2010年版《蓝氏总谱》记载,念七郎字戊生,从祖地迁上杭庐丰山永里蓝芳村永里庄,后又迁徙至扶阳畲里居住。子孙散居,迁移广东龙州,迁开平、恩平、贺县及罗城、龙岸、高安居住,迁广东兴宁、罗定,贵州,广西岑溪、宜山、都安、江浙、北京、上海、南宁、上林。碧田公由南雄迁柳州。
子荣公 132世祖,居福建庐丰刁山下上杭诸地。
德荣公 居源里,子孙散居闽南、西、北隅诸地。
贵荣公 居庐丰三合里,其嗣孙散居古田元始甲,浙江遂昌诸地。
满荣公 其子孙居广东太埔、湖潦,有迁广西诸地。
太建公 133世祖,满荣公的满仔,又名福旺。任参谋职,于明洪武永乐年间,从福建率兵人桂,到宜山庆远弹压有功,升柳州都督,后定居东江拉惠(现新惠)村居住。公衣冠冢在柳州辖区忻城古蓬北丁村,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夏历十一月二日,宗族集资立碑。据蓝尉明说,其墓在东江德胜境内,因线路横跨后,不知迁何处。
载刚公 144世祖,系法盛后裔,子孙散居都安东弄的加洪,上下弄塘,上下弄茶、弄难、力禾、丹贝、地密、弄廷、加凭、弄市、弄荣、石烈等地。
明理公 144世祖,子孙多居宜山、龙头、都安百旺、廷律、拉仁南丹诺地。
明贵公 144世祖,居祖籍、宜山德胜、东江、新惠、拉浪、龙头。
明山公 多居宜山、德胜、新惠、都围、板往、板江、坡灯、弄相、上坪;竹仓、大小家好、拉凡、都安拉仁等地。
汉光公 144世祖,从宜山庆远迁居隆山县(现马山县)金钗乡巴独村那撤屯立业,生二子,古雷、古宁,古宁公迁徙忻城县和古万圩红河上下游的古万圩、新圩乡古遂乡、思练乡大塘乡、马泗乡居住落业。古雷公生十二子,后裔分布在原上林县安良乡古黑村、板桐村、塘贤屯、弄容村、弄江村、达好村、弄弓村、古卜村、内仁村。蓝甲乡蓝甲村、内降村、加昌村。古蓬乡凌榜村、龙盆村、北丁村、板吴、枝林村、周安村、板禄村、三浪村。北更乡龙村、加猛村、百福村、弄栏、加四村、朝公、达好村。红渡乡的红渡村、塘苗、六芬。塘红乡的石门村、塘红村、塘科村、上镇村、龙楼村、龙祥村、古印村。镇圩乡的澄万村、佛子村、正浪村、镇圩村。桥贤乡的龙头村、敢苏村、横岭村、厂圩村、蓝间村。三里乡的万福村、坛兆村、高仁村、龙联村、苏乐村、洋渡村、双罗村。
隆山县的里当乡、古寨乡、古王村、古记村、古今村、民兴村、林圩村。古灵乡桥老村。茄芳乡茄芳村、局仲村、新联村以及来宾县的迁江镇都有汝南蓝氏居住,真可谓蓝天之下,皆有蓝氏,枝繁叶茂,兴旺发达。
族徽
汝南蓝氏族徽为圆形印章式设计,通体为中国红,中间有一个圆形变体“蓝”字,“汝南堂”围绕在蓝字的正上方, “中华蓝氏”围绕在蓝字的下方,外有封闭圆环。
圆形图案标志着蓝氏家族紧密团结,圆圆满满。
中国红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主题色彩。据有关史料记载,炎帝的生母名叫安登,善良贤惠。有一天晚上,她梦见天上的太阳落在自己的怀里,梦醒以后便怀孕了。怀胎一年零八个月后,生下一个大红球,红球开裂,里面坐着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婴,这便是太阳神的化身——炎帝。炎帝成为姜氏部落的首领后,用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 “火德”治天下,故以红色为标志。蓝氏族徽使用红色就是表示中华蓝氏是炎帝的子孙。
“汝南堂”是说明炎帝后裔蓝氏系出汝南。
“中华蓝氏”标志着汝南蓝氏是堂堂正正的大汉民族。
蓝氏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