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受伤,嘴先知,嘴巴出现这六种迹象,最好检查一下!
懂中医知识的人日常会这么做:每天吃个七分饱,清淡饮食,注重保暖,勤于锻炼,少恐慌、少焦虑、多睡觉。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的功能健壮,肺能得到滋养,肺气充足,人体抵抗力就强。如果脾的运化能力弱,肺的宣降功能也弱,此时饮食中的水液就会滞留体内,形成痰湿、浮肿,就会生痰。肺属金,脾属土,土生金。胃和脾互为表里,同属于土,肺和大肠互表里,同属于金。这些关系证明了:为什么胃里食积,会上火、痰多痰黄,甚至发烧;为什么脾虚了,会体型瘦弱或虚胖,容易生肺系疾病,如咳嗽、哮喘、发烧、感冒等。老人们常说:“人活一口气”,这口“气”就来自于我们的脾胃。医学古籍《黄帝内经》中记载:“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就说明了脾胃对人体的重要性。脾胃受伤,嘴先知!如果你的“嘴巴”出现这六种迹象,最好检查一下,可能已经中招了!脾胃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嘴巴可以反应出脾胃的好坏。“唇四白”就是嘴唇的周围白色的肌肉,嘴唇嘴外一圈,大约1毫宽,《王冰医学全书》曰:“谓唇四际之白色肉也”。唇四白不明显的人,是脾胃的功能减退,而出现干黄的人,则是脾胃虚弱者,如果唇四白发黑,发紫是典型的脾虚湿盛的表现。生活中很多人总是嘴巴起泡、生疮,自己会慢慢的变好。这是脾虚湿气淤阻,或是胃火过旺,引起唇、舌、上颚等口腔出现先问题。唇肿也是,脾胃失调,功能下降导致的,《素问·五脏生成篇》记载:“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胃火过旺,脾受灼,就会出现唇肿问题。胖舌头:舌头肥大是湿气过重的症状,而脾脏是代谢湿气的脏器,表示脾胃的功能下降。正常人的嘴巴是光滑、湿润,唇色淡红色,如果嘴巴总是干裂、脱皮,甚至出现裂口,说明脾胃的消化功能异常,也是由于脾胃积热上冲,导致嘴巴干裂、干痛的出现。《内经》中指出:“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而涎就是津液、口水,当脾脏功能不足时,不能布散津液,导致流口水,有的是在睡觉的时候。有时早上起床口中会有一些异味,但是如果平时总是出现口臭,这一般是胃脏的消化功能减弱,消化不良导致。胃脏出现异常,导致食物代谢异常,有毒有害的废物长期的储存在胃中,导致口臭,并且患有幽门螺旋杆菌的人,也会伴有口臭的症状。脾胃是后天为本,随着年龄的增大,脾胃的功能逐渐下降,但是脾胃如何调理?下面就介绍一些简单实用的好方法。
脾主运化,脾胃虚弱则会运化不力,造成身体水湿停滞。而揉带脉则一方面健脾阳,另一方面则振奋了肚腩两侧胆经的阳气,迅速化开了小腹内积聚的水湿。新经络公众号提示如果觉得揉带脉的力度不足的话,也可以用手握成拳来敲。顺便说一下,此法对便秘的治疗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脊柱两侧正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经之处,捏脊可以健运脾胃、督一身之气,还可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双手呈空拳状,小指、中指、无名指自然弯曲,食指半曲,拇指对准食指前半段,在食指向前轻推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皮肤捏拿起来,沿着脊椎自下而上推至大椎穴。
唾液,古称“金津玉液”,认为口中津液充盈,是健康长寿的保证,喜欢吐吐沫的人通常身体虚弱。中医学认为,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所以,晨起漱口之后,凝神闭口,用舌在口腔中四下搅动,不拘次数,以津液满口为度,再分次缓缓咽下。
药王孙思邈言:“腹宜常摩,可祛百病。”散步时搓热两手,按摩上下腹部,此法若能长期坚持,对调整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防治消化不良和慢性胃肠疾病大有益处。推腹,即推肚子,用手指、手掌、拳头皆可,由心窝向下推到小腹。每天早上起床时要推一次,晚上临睡前推一次,闲时也可推推。
就是脚尖着地,脚后跟抬起,能抬多高就抬多高。胃经通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胃经的原穴也在脚趾的关节部位,南少林火功推拿提示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妨经常锻炼脚趾抓地,你还可以踮着脚尖走路,你也可以试试踮着脚尖站立10分钟。记住,在踮脚尖时要尽可能地把脚踮得高一点,这样效果才会好!
此法可引气血下行,使气血流注于胃经,对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处的。
人的肝、脾、肾经都从大腿经过,拉筋对这三条经的拉伸和调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最好采用卧位拉筋法,其效果更加显著,一指导引归根术提示也可以尝试敲脾经。拍打时,手握空拳,用掌指关节端由上至下一路拍下来,力度适中,大腿部位可稍用力。两条腿都要敲,每侧10分钟为宜,最佳敲打时间是上午9:00-11:00,即气血流注脾经之时。
肚脐,也叫神阙穴,是连接脐带的地方,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胎儿在母体时就靠脐带供给营养,就好像瓜蒂一样,是吸取营养的唯一途径。它是联系人体先天和后天之要穴。所谓神阙,是指元神出入和居住的地方,地位极其显贵。实际上在人体当中,神阙穴是心肾交通的门户,心藏神,肾藏志,都是不可小觑的五脏神。心属火,肾属水,水火不能通达调济,就会引起阴阳失调,导致各种疾病接踵而至。取穴法:第1步:仰卧位或正坐位;第2步:肚脐中央,即为本穴。现代人的脾胃虚弱,大都是脾阳虚,艾灸则是升阳的最好方法之一,所以可以通过对神阙进行灸疗而达到调理脾阳虚之目的。在肚脐眼上的神阙穴,是腹部的核心,对于发生在腹部的疾病,如五更泻、慢性腹泻、尿潴留等有很好的调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