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为生:贵州告急之十一(上)

虽然因为民意的关系,没有人敢于公开驳斥我对贵州的这个评论,但是我也相信,背地里有人是不服的,当然更多的是恨得咬牙切齿的,可以肯定最多的是觉得痛快淋漓的。
最常见的反对我的论调就是:批评谁不会?你得提建设性意见!虽然这话摆明了是强词夺理,都会吗?咋不见一个提出系统批评的?而说什么建设性意见,谁见过当今中国有政府听别人的意见来决策的?
不过为了堵某些人的嘴,咱就写点建设性意见,好不好大家评说,比一言不发还不让人说话的总要好得多。
不服很容易,让人服气才难,所以我可以说:谁有能耐挽救贵州这场塌天大浪费,我个人奖励他十万元。十万元不多,也就某企业欠我不还的额度,但要一个穷知识分子拿出来就不是小数字。
我给贵州的“食用菌产业扶贫”判死刑不是什么事儿,因为根本没有人理睬这个东西。一定有人问:贵州难道没有一点希望吗?当然也不是,我的判词非常简单:做大优势,维持生存,力求小成,掉头止损。
不错,我的核心说法是止损,不要吹牛皮说什么豪言壮语,能够及时止损就是最有良心最讲科学最务实际的了。
先说什么是做大优势: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业已形成的优势产品,这里既有传统的关系,也有自然条件的关系,当然也有技术基础的关系。贵州的优势主要是高端竹荪和天麻。
所谓高端竹荪,其实并非仅仅指现有的红托竹荪,应该包括长裙竹荪、短裙竹荪、及红托竹荪,这三者因为气味的关系,统称香竹荪。而现在南方夏季生产的棘托竹荪,则被称为臭竹荪。香竹荪栽培比较困难,对环境要求苛刻,制种技术也比较复杂,整体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所以价格昂贵。
而天麻,虽然陕西等地也有不少产量,但适栽地域不如贵州多,所谓的适栽,就是指产品品质较好的地方。天麻因为使用的原材料和环境均完全天然,其品质主要以偏低的适宜温营养体生长期的长短而定(但据说还是有具体的菌种和麻种的关系,这个问题比较专业,我只是道听途说少许),所以,即使全国都有出产,但取得规模效益优势,贵州还是很大的。
这方面的加强,相对其他种类来说,是容易做到的。从菌种,菌袋的工厂化生产角度,辐射扩散比较容易。而且这些东西在贵州群众基础好,比较容易被农民接受,不像那些新引入的东西,农民眼里全是失败亏损,农民已经被那些倒霉样板弄得十年怕井绳了。做产业要发动群众,一定不能违背群众的整体心态,这玩意不存在什么思想工作,思想工作本质上是一种威胁强迫,而强迫是不能做成任何大事的,做成了也难以维持。
不久前我在云南石林参加行业论坛,遇到吉林汪清县的李书记,他问我,为什么贵州那么好的政策那么大的扶持农民还不愿意干?我们汪清种黑木耳根本不需要动员。我的回答是:汪清农民种黑木耳是农民自愿,政府只要轻轻助推一下农民就很高兴。贵州种香菇是政府强拉着农民上,而且先上的先倒霉,所以后来农民普遍内心抗拒,这就无法动起来了。
所以我说做大优势,还是自以为摸到了贵州与食用菌产业关系的一点门道。
次一个说维持生存,这句话得做点解释,那就是对目前这种催生出来的整体业态进行梳理,把基本上上路,自我认定可以生存下去的,做一些有限的支持和技术补益。
这个处理的好处是:一不全盘否认,避免被人诟病一无所成,同时也是将已经投入的费用产生的硬件做最大程度的保留,减少浪费。二是既有市场关系可以保留,避免像前面发疯似的搞起来再发疯似的砸下去,实现平稳的市场过渡。三则可以将有限的人力资源集中起来,政府适当支持技术服务费用,确保这些企业日后的运行成为可持续的和可盈利的稳定。
严格说来,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核心是人,次为气候与资金,而社会生态则是之外的另一个要素,这方面贵州只有劣势。贵州气候特点利弊分明,因此,人的因素就显得特别重要,资金是一个短暂问题,实现自我运行的良性循环后,资金大体上只需要金融支持就足够了。
而如果这样优选出来的企业能够保住,未必不是将来的星星之火,这个目的达到的话,那就是对后扶贫时代的最大积德。其实任何目标,如果循序渐进,都可能达成的,贵州问题的本质是没有循序渐进,而且不尊重人性,政策上不是推而是拉,所以难怪搞不定。
而汪清的书记在和我交流后,也说不错,我们是推,所以容易做,如果是拉的模式,老百姓本来不愿意肯定没法搞。可是 贵州的官员们,特别是上大的决策者们,未必明白这个理,或者身边都是马屁精,没有人告诉他这些浅显的道理。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