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添加辅食时,3种“懒行为”会让娃遭罪,奶奶和妈妈别心大了

孩子吃饭才能长大。孩子在吃饭之前肠道不成熟,一出生就先喝奶,中间过渡到辅食,之后才吃大人饭。
辅食是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辅食添加不好,对孩子生长发育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孩子长高,影响孩子大脑发育,影响孩子免疫力。
小余生完孩子之后,产假加上年假休到了孩子六个半月,自己还在休产假的时候就给孩子添加辅食了,吃了五天,孩子各方面没有问题,已经吃米糊加点青菜了。
于是小余就把添加辅食的任务交给了奶奶,奶奶是个急性子,看孩子吃东西太慢了吃得又少,总觉得孩子吃米糊比喝奶更有营养,就希望孩子吃多一些。
每一次给孩子装辅食的时候,恨不得把那个勺子装满,把辅食堆成一座尖尖的小山,才送到孩子的嘴巴里面。
孩子吞进这么一大口辅食,压根处理不了,结果一边吃一边干呕,后面再也不愿意吃辅食了。
奶奶没有办法,只好给孩子喝奶。
小余下班回来奶奶就说孩子今天不愿意吃辅食。
小余就说那等我周末回来试试,不愿意吃就算了。没想到周末回来,小余亲自上阵孩子也不买账。
原来是奶奶上一次给孩子吃得太大口,把孩子吓到了,让孩子对辅食已经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人类的幼崽跟其他动物的幼崽不太一样,一岁之前连移动自己都是要爬着,直立行走都还没会,自理能力非常弱,需要家长细心呵护。
很多妈妈会觉得孩子在一岁之前,养育起来确实很累,要频繁地起来喝夜奶,孩子频繁地换尿不湿,要哄睡觉。
等孩子会吃辅食了,要换着食物,变着花样给孩子做辅食。孩子晚上睡得好了,但是白天精神也好了,爬来爬去要看着。
照顾一岁前的孩子,妈妈确实会累一些,但是再累妈妈也不能偷懒,特别是在给孩子添加辅食的时候,不能偷懒。

宝宝添加辅食时,3种懒行为会让娃遭罪,奶奶妈妈都要勤快些

懒行为一:懒得等孩子慢慢吃,大口喂
大口喂后果就是:像小余奶奶一样,让孩子对吃辅食产生恐惧的心理。
孩子之前喝奶是流质的,到了喉咙宝宝吞下去的同时奶也会自然地流下去,但是到吃辅食的时候就是半流质的,需要孩子有力的吞咽动作才能顺畅的进入胃肠。
刚开始吃辅食的孩子,没有办法处理太大口的辅食,只会让孩子吞不下去,直接干呕出来。
即使孩子吞下去了,也会觉得很不舒服。
大口喂辅食,还有另外一个下场:一口一口喂出了肥胖的孩子。
大口喂辅食的同时,很多家长还会催促孩子吃快点,孩子一下子吃进太多的辅食,热量过高,会让消化不掉的脂肪堆积在孩子的身体,孩子太胖,并不利于生长发育。
懒行为二:给孩子用奶瓶吃辅食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建议:孩子在六个月之后可以尝试的用杯子,孩子到了一岁以后,尽可能的戒奶瓶。而且孩子的奶瓶最好只装没有味道的开水,或者说是奶。
不要用奶瓶给孩子装有甜味的果汁、辅食等,并不利于孩子牙齿的健康。因为孩子在用奶瓶吸东西的时候,奶嘴里面的食物会跟孩子的牙齿接触得非常久。
市面上不少米糊,为了让孩子喜欢吃,会添加白砂糖,或者说是葡萄糖,这些有甜味的食物,对孩子的牙齿会有伤害。
不少家长会自作主张,把奶嘴的孔变得大一些,让孩子用奶瓶吸辅食。
孩子用奶瓶吃辅食,压根就不会咀嚼会直接吞咽,所以妈妈会下意识地,把孩子的辅食做得很软烂。
长期吃软烂的食物,会让孩子的胃肠得不到足够的锻炼,迟迟没有办法过渡到成人的辅食,这就跟我们给孩子添加辅食的目的背道而驰。
长期吃软烂的食物,会让孩子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锻炼,不利于孩子一岁以后学习说话。
所以无论是妈妈还是奶奶,千万不要偷懒,给孩子用奶瓶吃辅食,刚开始家长给孩子用勺子喂一两个月,等孩子自己想吃的时候,就给孩子制作一些手指食物,让孩子自己拿着吃,孩子吃了一阵子不太饱,家长还可以喂几口。
懒行为三:懒得做辅食,直接给孩子吃大人饭
在网上看到有妈妈让七八个月的孩子跟着大人一起吃饭。
还有网友爆料自己的妈妈给八个多月的孩子吃肥肉。
甚至带着一岁的孩子吃螺蛳粉,这些妈妈的心也太大了!
不少妈妈给孩子吃大人饭,最主要的原因是懒,自己辛辛苦苦给孩子做了辅食,花了两个小时,结果孩子不赏脸,反而对妈妈随便煮出来的大人饭菜很感兴趣。
妈妈就想只要吃得下去,都是营养无所谓啦,就直接给孩子吃大人的饭菜。
孩子过早吃大人饭危害大:
孩子过早吃大人饭,容易发生危险
今年1月20号,北京开往昆明的G405次列车上,就有一个六个月大的孩子被奶奶喂面包之后被噎住,已经出现了窒息,幸亏车上有几名医学生,帮助孩子做急救。
孩子三岁前吃大人饭,培养重口味
孩子在一岁之前,食物不需要加盐,三岁之前每天摄入一克的盐,就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
跟着大人吃饭,盐放得多,可能还会放有味精,鸡精,加重孩子肾脏的负担,还会让孩子只喜欢重口味的食物,不利于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
聪明的妈妈会学着做辅食,让孩子在辅食添加期间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能更好地生长发育,少生病更聪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