稔山水心围,“土味”龙舟赛

这里说的“土味龙舟赛”,指的是那龙舟的样子“土”,有乡土气息。这种龙舟与我们平常看到那种有龙头、身上画有龙鳞的龙舟不同,它们更像一条普通的小舢板,没有龙头,也没有龙鳞,只是在船头两边画了两只眼睛。但是,它们的的确确又是真正的龙舟,因为它们平时是没有其他用途的,只有端午节期间划龙舟的时候才抬出来用。

在惠东稔山一带的乡村,流行这种没有龙头的土味龙舟,水心围村就是其中一个。我跟水心围还是挺有缘分的,五年前的2015年,我从惠东影友处得知,稔山一带有一种以前我从没见过的、没有龙头的龙舟,但又没哪个村有划确切的信息。于是五月初五那天下午我开车去那一带碰运气,经过水心围,看到有人在小河边拉这种土味龙舟。一问,原来是附近的石头岭村来跟水心围借龙舟去自己村划,于是我跟着去看了第一场没有龙头的龙舟赛。同时我了解到,水心围是五月初六下午划的,于是第二天再次跑去水心围看了一次。不过那年初六因为贪多,一天赶了三场龙舟赛,上午看铁涌镇赤岸村的,下午2点多看稔山圭景村的,下午4点多才赶到水心围。水心围的龙舟赛是看到了,但赛前的仪式却没有看到,还是有些遗憾。

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各地龙舟赛事更加不正常。幸有惠东影友狼大哥不辞辛苦,专门提前走村串乡,了解到有划龙舟的具体信息。五月初六下午,本来计划是去竹园村看的,下午3点半左右经过水心围,看到他们也准备划,于是决定先看水心围的。这次完整地看了划龙舟前的仪式,弥补了上次的遗憾。赛前仪式主要是从村里的祠堂、神庙和大榕树下的神坛,请来村里的各路大神,每位大神都用竹签写上大名,请到龙舟上。我数了一下,一个小小的村子,居然有十位神仙,分别是:福缘公公、牛王爷爷、水仙爷爷、大王爷爷、佛圣爷爷、茅山师主祖伯公大人、五雷大将军、谭公仙圣、福德伯公、渡头伯公。

水心围的龙舟赛于下午4:45左右正式开始,分红黄两队,从中间的标旗出发,分别向两头划去,在两头的标旗处掉头,来回三圈,最后红队获胜。等看完水心围的龙舟赛,再赶去不远处原计划去的竹园村,他们的龙舟赛已经过半,男子队已经赛完,我们看到了女子队的比赛,一样很有特色。没关系的,明年再来竹园村看完全程,他们说要换新龙船了。

这种没有龙头的土味龙舟,我不知道其他地方还有没有,我就知道只有稔山才有。我没问村里人为什么会划这样的龙舟,我猜测:一是这种龙舟造价较低,对于经济不是特别好的村子比较适合;二是船体较小,坐不多人,对于人口较少的村子比较适合;三是短小精干,船小好调头,适合这种小河道划龙舟。不管怎样,尽管这种土味龙舟不大像“龙”,但这也是一种自己的特色,这样才更有乡土的味道。因此,我希望这种土味龙舟能继续传承下去,不要被其他大众化的龙舟同化了。

下午3:40,龙舟队员先在村中胡法旺公祠堂祭祖。水心围村以胡姓为主,讲客家话。

从香炉里请出神位竹签,插在一节竹子的槽上

从大榕树下的神坛请出牛王爷爷

从福缘祠里请出福缘公公

又从另一棵大榕树下请出不知什么大神,旁边还要一座精致的小石亭

走田埂去河边,我以为准备上船了

原来是这里的一棵榕树下也有一个神坛

稻田里,丰收在望

跟着的一位小帅哥,对着镜头摆了个V

渡头处的大榕树下也有两个神位

渡头处一块“南无阿弥陀佛”碑,应该是老了

把那些神位竹签摆在桌子上,村里的长老排好

摆好了,看看都有什么大神

两条龙舟划了过来

把竹签神位钉在船头

小屁孩早在来霸位了

在船头插香,黄队只插三根

红队则每位队员插一根

两条龙舟的队员分别去两头插上标旗

下午4:45,比赛正式开始

龙舟过时,岸边有人在放鞭炮

掉头

掉头处有人看守,估计是监督有没过标旗掉头的

观景台

红队夺标

夺标的标旗

上面扎着红绣球,里面还有奖金,据说是3000元

(0)

相关推荐